公开课
问问同行
原创报告
提产品建议
关于华为EMS提供对比指标提取功能的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MAE-Access 背景叙述: 在日常维护工作中,经常需要通过EMS进行指标提取,特别再做故障分析时,需要提取故障日期的故障时间段与上周同期或日常稳定运行同时段的指标进行比对,为提升指标提取效率建议提供对比时间段指标提取功能 产品问题: 当前华为EMS产品不支持对比指标提取功能,仅能分开提取所需时间段指标在本地进行分析和比对,而友商产品则提供对比指标一次性提取功能,且能在系统上完成比对结果展示,具体见附件。 产品建议: 建议EMS能提供指标对比分析选择和呈现功能,为日常指标分析和提取提升效率。
AppStage不支持HTTP协议
产品行业: 其他(L1)-其他(L2) 产品型号: HCS AppStage Software 背景叙述: 基于私有云HCS851+ModleArts+AppStage当前最新版本2503 不支持HTTP协议,目前只支持HTTPS协议解决方法:1、自己搭建Nginx反向代理HTTPS2、ROMA-创建API-前端HTTPS-后端配置HTTP 产品问题: 1、AppStage调用后端大模型不支持HTTP协议,目前只支持HTTPS协议2、从SC(管理地址)跳转到AppStage(业务地址),是否可以私网跳转3、账户太多,密码还是随机的 产品建议: 1、AppStage调用后端大模型不支持HTTP协议,目前只支持HTTPS协议2、从SC(管理地址)跳转到AppStage(业务地址),是否可以私网跳转3、账户太多,密码还是随机的
关于USG6655F的terminal下基于ip-prefix方式做的路由过滤在前端页面无处显示的问题
产品行业: 数字金融军团(L1)-证券(L2) 产品型号: USG6655F 背景叙述: 当前,在USG6655F的terminal下配置的基于ip-prefix方式的路由过滤,在前端页面无处显示与配置,如下:前端情况: 产品问题: 问题见上。诉求:防火墙在完成设备初始化配置后,对于增量配置,一般会采取web化管理,希望能够把这个基于ip-prefix的路由过滤的配置能力同步做到前端上去,方便后续路由信息的维护与变更,减少terminal与web的交叉使用。 产品建议: 希望能够把这个基于ip-prefix的路由过滤的配置能力同步做到前端上去,方便后续路由信息的维护与变更,减少terminal与web的交叉使用。
FusionCompute ISO镜像方式安装主机增加显示磁盘大小
产品行业: 数字金融军团(L1)-银行(L2) 产品型号: FusionCompute 背景叙述: 产品问题: FusionCompute ISO镜像方式安装主机,在配置磁盘界面,存在多组RAID的情况下,RAID1作为系统盘并设置启动盘,RAID5作为数据盘,在安装系统界面,RAID组不显示磁盘大小和RAID组信息,不好区分磁盘大小和RAID信息,不易区分RAID1且会导致安装到其他磁盘上,容易把系统安装到数据盘上。友商VMware在安装系统界面可以显示磁盘大小。 产品建议: FusionCompute ISO镜像方式安装主机增加显示磁盘大小
关于IPFARM无可用服务器问题优化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UDG 背景叙述: 当phif接口的IPV6地址的地址前缀与地址池段内中地址前缀相同,vpn与地址池绑定的vpn一致,网元错误上报IPFARM无可用服务器告警。正常情况下,是在当IPFarm中配置了正确的心跳检测接口和重定向服务器或P-CSCF服务器,但是通过检测发现所有的服务器都无法正常响应时,系统产生上报IPFARM无可用服务器告警。出现上述告警对系统的影响主要是:1、当IPFarm为redirect类型时,所有配置到这个IPFarm的重定向业务都无法正常进行,用户业务被阻塞。2、当IPFarm为P-CSCF类型时,所有配置到这个IPFarm的P-CSCF服务器都无法进行正常的接入处理,导致用户的主被叫业务被阻塞。 产品问题: 在phif接口的IPV6地址的地址前缀与地址池段内中地址前缀相同,vpn与地址池绑定的vpn一致的情况下。同时由于UPF内部处理异常,将IPFARM探测响应报文当成用户报文处理,误送至无线侧,导致上报告警。 产品建议: 建议优化系统内部处理流程,使得系统不会将IPFARM探测响应报文当成用户报文处理,误送至无线侧,规避错误上报IPFARM无可用服务器告警的情况出现。
关于容器联动复位的优化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UDG 背景叙述: 网元业务进程和sdre进程发生pbuf重用,导致sdre容器联动复位。MSS会自动创建一个PBUF内存池和一个二次管理内存池。PBUF内存池为定长内存池,可以由多进程共享访问调用,主要用于报文缓存。二次管理内存池为变长内存,主要用于控制转发平面。 产品问题: 网元业务进程和sdre进程发生pbuf重用,导致sdre容器联动复位。网元业务进程和sdre进程发生pbuf重用,sdre进程访问pbuf的时候该pbuf的地址被业务进程改写,导致sdre进程访问到非法地址发生联动复位。可能导致业务呼损。 产品建议: 建议优化系统内部处理流程,对pbuf重用进行检测,如果出现pbuf重用可以提前拦截,避免sdre容器联动复位情况出现,从而规避有可能出现的业务呼损情况。
智驾保障服务
产品行业: 其他(L1)-其他(L2) 产品型号: ADS 背景叙述: 比亚迪于7月9日发布公告称如果智能泊车阶段发生任何事故,由车企兜底,而华为乾坤智驾系统作为国内第一梯队厂商,是否也能强化相对应的保障服务,让用户更放心使用 产品问题: 现阶段的产品保障不全面且不完善,服务质量及操作空间有很大提升。 产品建议: 1.搭载乾坤智驾系的产品需全部进行保障,且由车BU统一保障内容,保证使用乾坤智驾系列产品的用户拥有完美体验2.可对部分智驾功能进行终身保障(如LCC pro和高速nca服务,以及泊车辅助功能)3.提供保障期后的延保服务,像小鹏那样进行对应的付费智驾保险,来确保用户的后续体验4.可对于使用智驾相应里程的用户(最好是有多次意外介入),给予一定的奖励,让用户更积极地去使用,更早的发现并总结问题
关于CE68系列交换机的端口改模式建议(port mode修改)
产品行业: 数字金融军团(L1)-证券(L2) 产品型号: CE6863E-48S6CQ 背景叙述: 在实际业务部署过程中,可能会面临需要改标准25G口为10G口接入服务器,此时会需要改对应交换机上的端口配置,需要将port mode改为10G,此场景CE68系列中较为常见。 产品问题: CE68系列交换机在改端口模式时,强制要求4个一组进行更改,而实际业务部署量往往并不是以4个为单位,可能只有个别台数需要做10G支持,此时,强制4个为单位修改会带来设备资源的浪费。[*HCS_LA5_CE6863_A01_38U_1-25GE1/0/41]port mod 10G  Warning: This operation will delete the fec configuration and the interfaces(25GE1/0/41 to 25GE1/0/44) will be converted to 10G mode. Continue? [Y/N]: 产品建议: 建议取消该限制,实现可单接口级别的port mode修改。
S12700随板AC的AP升级问题
产品行业: 公共事业军团(L1)-教育(L2) 产品型号: S12700E 背景叙述: 我校网信中心计划利用暑假对宿舍区 AP 进行版本升级。因各校区宿舍区 AP 总量超 1 万台,且部分学生留校仍需使用网络,故无法一次性完成全部升级工作。 产品问题: AC 升级时,添加的升级任务仅支持按 AP 型号或 AP 组升级。因部分 AP 下仍有用户,需按 AP 下用户数量(如优先升级无终端 AP)升级,但目前无此选项,只能设置重启自升级,且一次仅能同时升级 30-50 个 AP,其余 AP 离线排队,影响用户使用。同时线自使用。 产品建议: 新增按 AP 下用户数量排序的升级选项,支持优先升级无终端或低负载 AP,减少对在线用户的影响。优化并发升级机制,提升单次同时升级的 AP 数量上限,结合实际场景动态调整并发量,缩短离线排队时长。优化断电重启升级逻辑:优先保障已升级 AP 快速上线,未升级 AP 分批延迟升级
edme批量创建虚拟机无法自定义VM的属性
产品行业: 数字金融军团(L1)-证券(L2) 产品型号: DCS 背景叙述: DCS:1.3.0eDME:23.0FusionCompute:8.6.0 产品问题: 在DCS产品解决方案中,通过edme平台上批量创建虚拟机时无法自定义虚拟机的属性,但是创建单台VM时可以 产品建议: 建议完善相关功能,批量发放虚拟机时可自定义虚拟机的名称、IP、DNS等相关基础属性
FusionCompute虚拟化IP地址冲突检测
产品行业: 数字金融军团(L1)-金融-其他(L2) 产品型号: FusionCompute 背景叙述: FusionCompute:8.6.0 产品问题: 在FusionCompute平台创建虚拟机时无法进行IP地址冲突检测,当发放的虚拟机与平台其它虚拟机IP地址冲突时仍然可以发放成功。 产品建议: 希望能够在FusionCompute平台中融入地址冲突的检测机制,发放虚拟机时如果与原有VM地址冲突,能够及时提醒、报错
关于报文匹配的优化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UDG 背景叙述: 当在终端业务或周边网元异常产生大量分片报文的场景下,存在UPF内部资源不足导致语音业务受损的情况。UPF可对用户报文进行转发:1.用户报文到达UPF。2.UPF对用户报文进行PDR(Packet Detection Rule )匹配,查找用户所属PDU(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3.UPF按照优先级在PDU session范围内进行PDR匹配,命中高优先级的PDR。4.UPF执行PDR关联的FAR(Forwarding Action Rule ),QER(QoS Enforcement Rule)和URR(Usage Reporting Rule )。5.用户报文发出。 产品问题: 当在终端业务或周边网元异常产生大量分片报文的场景下,这时UPF内部资源不足,分片非首包IMS报文进行PDR匹配时未携带端口信息,导致报文匹配错误。出现IMS报文匹配错误,导致语音业务受损情况。 产品建议: 建议优化系统内部处理流程,使得分片非首包IMS报文在进行PDR匹配时会忽略端口号进行匹配,规避报文匹配错误,避免语音业务受损,使得语音报文能够进行正常转发。
坤灵app的项目交付报告的问题
产品行业: 其他(L1)-其他(L2) 产品型号: NCE-eKitAPP 背景叙述: 产品问题: 项目导出的交付报告中设备的管理ip实际是设备与云建联的ip,并不是设备实际的管理IP,并且导出的报告中所有的设备的ip都是显示同一个IP,不方便客户查看设备的管理ip 产品建议: 将交付报告中的设备IP改成设备实际的管理IP,方便客户查看设备的管理ip
S5735R-24P4S-A1无法修改端口,无法开启stelnet以及telnet
产品行业: 其他(L1)-其他(L2) 产品型号: FutureMatrix S5735R-A1 背景叙述: 产品问题: S5735R-24P4S-A1这款型号只能web界面,并且无法修改端口号,默认端口是8080端口属于高危端口。 产品建议: 把默认8080端口修改成443端口或者出新版本,可开启stelnet,telnet这些远程协议。
双栈场景情况下消息发送的优化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UDG 背景叙述: 在本对端都支持双栈地址的情况下,如果对端升级/倒换或网络故障,导致双栈链路都不通。本端作为客户端,对端服务端IP为IPv4、IPv6双栈时,对端升级/倒换或网络故障后本端消息长时间发送不出去,导致业务呼损。 产品问题: 客户端HTTP进行链路故障探测时,更换地址进行探测的机制实现存在问题。本端在更换地址后对端立即恢复时,链路本对端IP地址类型可能刷新错误(如本端IPv6,对端IPv4),本对端协议类型不一致将导致无法发送消息。 产品建议: 建议优化系统内部处理流程,修复内部链路IP地址刷新逻辑,解决本端无法长时间发送业务消息的问题。避免出现对端升级/倒换或网络故障后本端消息长时间发送不出去,导致业务呼损。
《流程工业仪表“无线数据传输与供电合一”技术需求探讨》专题报告
5G-A无线数据传输与供电合一技术,是新近研发的技术,可以在为仪表等工业终端提供数据无线传输的同时,由基站与仪表之间的无线载波传输能量,从而使仪表免除更换电池的维护负担,并可以大幅度降低传感器的重量和体积。华为JDC于2024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弯弓搭箭大胖熊突出贡献用户:1duh、醉明月
《AI使能企业网络智能运维的诉求》专题报告
随着AI技术的兴起,不同行业在探索使用AI技术降本增效,而对于园区网络的规建维优,使用AI大模型技术推动网络运维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升网络性能、优化资源利用、增强网络安全,降低运维成本,帮助解决园区网络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痛点和问题。发起人:user_4223292突出贡献用户:Z115、REN106、TTTT11、奥特曼啊、yhy、gouhaicheng
《园区网络运维痛点、诉求及关注点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目前随着云化、虚拟化、AI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不同行业的网络和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业务发展越来越多,对于运维能力智能化和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网络设备的形态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如白盒、云盒、软AC、软FW等,嵌入式网络特性逐步与设备解耦分离,华为JDC社区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 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annafu突出贡献用户:Ryan_Lang、海涛2、wangguoxun、瑞雪兆流量
《园区场景MSP对ICT基础设施的云化管理诉求》专题报告
随着智能建筑、智慧园区的广泛,园区ICT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管理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中小型园区客户希望通过MSP服务模式,通过云管理方式对园区ICT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存储、服务器、会议端、摄像头)的统一管理,降低运维管理难度。发起人:江南一秀突出贡献用户:攻城民工_3197049、历史东流lin、Ryan_Lang、SEND、wangzs82、liujiayou_for
《多云环境下数据存储需求》专题报告
摘要:随着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发展,多云成为企业部署新常态。本次探讨希望了解企业多云的使用场景、多云场景下线下数据中心存储和云上(含私有云/公有云)存储服务的能力增强需求,多云场景下的数据流动和管理的能力增强需求等,共同探讨如何在多云环境下使数据存储、流动与管理变得更容易、更高效。JDC于2023年1月发起了专题研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在多云环境下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赛博黑子突出贡献用户:陶业、熊猫仔的老爹、Kevin2011、Tony、Robin888、SHS、凉凉月色、TTTT11
《工商业光储,赋能新质生产力需求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储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和管理技术,已成为能源变革与发展的重要一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企业、金融机构、技术机构等优化创新资源分配,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储能业务发展。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也明确表示,新型储能和风光发电、人工智能、大模型一样,都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对能源供需平衡、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为JDC社区于2024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旨在听取用户的痛点、堵点,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工商业光储发展,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 发起人:陈德全突出贡献用户:一路向前_01、TTTT11、远舟、叶答、acerman、周才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金融机构网点ICT需求的中长期演进》专题报告
摘要:网点作为金融行业的传统渠道,在帮助金融机构获客、服务本地用户、业务运营、日常运维等方面对ICT解决方案有众多诉求,如智能化营销、智慧办公、本地IT设备(服务器、存储)、内外部网络连接等。JDC社区于2023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王建突出贡献用户:建行北岛、叶剑、anchor2021、凛冬将至、Shuhow、男二号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运营商新通话业务需求探讨》专题报告
在AI for all的背景下,运营商的语言业务引来一个革新的机会: AI使能新通话在传统语言业务中加入AI将其从仅通话革新为多模态通信。然而运营商在过去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创新,例如应对短消息业务下滑而引入的RCS不温不火,从2008年至2023年发展9.3亿用户;5G消息亦是如此。而AI使能多模态通话在用户群和商业构想方面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JDC于2024年8月发起了专题探讨,邀请大家共同探讨运营商可创新的方向,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jim.h突出贡献用户:dqr、想起cherry、历史东流lin、棒棒糖2、madqfrog
《IPv6园区改造需求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IPv6协议相比IPv4协议,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传输速度,可以更好地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已经成为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JDC于2023年8月发起了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在IPv6园区改造过程中遇到的诉求和痛点等问题,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 发起人:青柠000111突出贡献用户:liujiayou_for、历史东流lin、Shuhow、Tony、高高de歌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智能电动车需求探讨 -情景模式》专题报告
摘要:为更多地、深入地、全面地了解用户对情景模式的需求及建议、用户对智能电动车辆情景模式体验的需求、以及使用的痛点,JDC社区于2024年发起了本次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对情景模式的需求意愿及建议等问题,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喵当劳突出贡献用户:snoon晶、远舟、眨眼又一天、FIEforever、cqhxs、q1uguohaou
《医院物联网建设现状与趋势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面向医院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医疗物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JDC于2024年1月发起了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医疗行业用户在物联网建设中的关注点,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Glee突出贡献用户:哈_登、莎莎_01、胖子002、攻城民工_3197049、海涛2、小李同学在
《企业运维,智领未来,谈一谈企业运维 领域新思考》专题报告
摘要:设备是ICT的核心资产,设备远程、智能化运维一直是难点。JDC社区于2023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对业务重保和园区自动化的现状和诉求的理解,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L晨曦突出贡献用户:wanghui63、高高de歌、翟志凯、user_3580961、会飞_的鱼、抬头看太阳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对办公会议场景诉求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 随着远程办公的兴起,会议为各行各业用户的日常办公和生产生活提供高效的联接和沟通。JDC社区于2023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annafu突出贡献用户:Tony、高高de歌、海涛2、青衣、wolfandy
《无线智能运维可视化专题探讨》专题报告
随着智能化和大模型技术的持续演进,传统人工为主的作业方式正在向软件为主,人工为辅的数字化交付方式转型。运营商、设备商都在寻求新技术、新流程、新装备降OPEX和CPAX,提升交付效率和体验。JDC社区于2024年发起了本次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等问题,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user_4032628突出贡献用户:ny_ningyu 、棒棒糖2、lte网络工程师 、大道至简、jasoncmcc 、wangguoxun 
《用户驾驶车辆时对安全、操控和舒适性的诉求有奖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随着智能驾驶的逐步渗透,对未来乘用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性、更舒适的乘驾体验和更具掌控力的操控体验。华为JDC于2023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对安全性、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关注情况,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annafu突出贡献用户:Ryan_Lang、Luckly、历史东流lin、YU雷、龘龘
《网络韧性需求场景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近几年出现多起网络事故,影响范围大,恢复时间长。在攻击事件持续发生及故障发生时企业需要增强网络韧性能力,大大减少系统失效时间。为此,JDC于2023年6月发起了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所在企业当前的网络运维痛点,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Will0128突出贡献用户:chenyx8、大道至简、robinson、ny_ningyu、风之力、chuangeer、棒棒糖2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5G消息企业应用场景及需求》专题报告
摘要:5G消息目前已探索2-3年,2023年工信部发文支持5G消息发展,终端厂商也积极相应支持,行业预期5G消息将迎来蓬勃发展。JDC社区于2024年发起了本次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所了解的所在行业在5G消息在应用场景下的痛点,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nuonuo突出贡献用户:攻城民工_3197049、duan...、相思无、棒棒糖2、wlx_dgg、共祝愿祖国好
《高校职教校园网络探讨》专题报告
摘要:高校高职等院校教学与师生日常生活离不开校园网络,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对网络的要求已从满足连接到保障体验转变。JDC于2023年11月发起了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在校园网络承载业务的变化和趋势、当前现网现状及痛点,以及面向未来对网络的诉求,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user_3797066突出贡献用户:Ryan_Lang、历史东流lin、攻城民工_3197049、小小程、奥特曼啊、春晚节目单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生成式大模型在园区网络中的应用及商业模式,谈一谈您的诉求和思路》专题报告
摘要:自从OpenAI发布了ChatGPT后,它在各领域内迅速走红。这主要是因为ChatGPT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无论是聊天、写作、教学甚至写代码,它都能表现出人类级别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随着大模型如GPT-4的进步,网络运维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现在,运维人员可以利用大模型自动识别并解决网络问题,生成详细的操作建议,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通过自然语言命令执行各种任务。JDC于2023年11月发起了专题探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在园区网络建设应用中,网络运维对大模型的诉求,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王无语突出贡献用户:Ryan_Lang、奥特曼啊、攻城民工_3197049、JDC贾宝玉、余祝睿扫码添加华为JDC小助手,备注:原创报告即可加入“JDC原创报告抢先看”微信群
《数字化/智能化手术部建设需求》专题探讨
摘要:手术室作为医疗设备、科室聚集的地方,是人力成本较高的地方,手术室的业务承载能力全靠手术室本身的硬件设施及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体力,所以手术室是数字化、智慧化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对于手术部管理方、建设方、使用方均不相同,各方对手术室的数字化、智慧化需求也不尽相同。JDC平台于2023年发起了本次专题研讨,根据线上回复统计了受访用户对手术室的现状和数字化/智能化诉求,以下内容为本次的数据统计报告。发起人:小飞棍来喽突出贡献用户:爵士的华尔兹、user_lianyj、Tony、FIEforever、拾月15
目前存储的最大硬盘是多少?
目前一块硬盘的的容量是多大的?最大硬盘目前是不是25T的?还有更大的吗?
算力管理平台的兼容性怎样
需要高效经济
大家最近学习什么新技术?
大家最近学习什么新技术?
请推荐一个好用的无监督学习模型
想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但缺少标签数据,想试一下无监督学习,有没有好的开源模型推荐?
医疗系统要整体上云吗
有消息报道说全国医疗系统要全部打通,那么是不是全国的医疗系统都要上云了,各家医院的资料和数据存储都在医疗云上了吗?
目前在教育行业,有什么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计划?
目前在教育行业,有什么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计划?
兑换了一直不发货,一个多月
兑换了一直不发货,一个多月
再过三年,15——20万能买到什么配置的新能源车?
目前还不想把开了8年多只有65000公里里程的油车换掉,想再等三年,一是因为油车开着还挺好,二是现在的新能源车比较好的配置都放在30万以上的车型上,三是价格战打得太猛,不敢下手。假如过三年再换车,15---20万能买到什么配置的新能源车(SUV)?
如何成为JDV VIP
看到有个JDC VIP可以一折购买兑换产品,那么如何可以成为JDC VIP呢,需要些什么申请可以得到呢?或者有什么申请?
金融行业数据存储饱和了吗
金融行业有要求2027年要完成国产化设备更新吗?是不是都已经完成改造或者是没有要求完成国产化的替换呢??
哪个软件可以免费PDF转PPT
有些文档需要转换成PPT的,在网下载了一些软件,标记的是显示免费了,实际安装了之后,还是要收费的,哪个软件可以免费PDF转PPT、
华为手机最新报价
最新报价
数据存储的FC传输是什么
在看到数据存储的一些产品资料,有个走DC协议和HTTP协议的,那么FC协议是什么意思的?和其他协议的区别是什么?
华为matese 2024款平板电脑,本来是关机状态的一插入电,就自动开机启动,可否设置??
华为matese  2024款平板电脑,本来是关机状态的一插入电,就自动开机启动,可否设置??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我觉得主要是供需不匹配造成的。这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暴增,但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岗位增长跟不上,但很多孩子专业知识记得牢,但实际动手能力差,行成学校教的和企业要的差距太大了。另外现在年轻人眼高手低的问题也挺突出,一心想去大公司、考公务员,看不上小公司的岗位。宁愿一直等着,也不愿意先积累经验,错过了不少机会。互联网经济降温也是一大原因,以前大厂年年扩招,现在都在优化人员,技术岗都在裁,别说销售、行政这些了。面对就业难咋办好?企业又如何解决招人问题?
在运营商做技术十年,搞数通,领导突然让去前端干渠道,该何去何从?
在运营商做技术十年,搞数通,领导突然让去前端干渠道。自己是有犹豫的,毕竟搞了数通十年,技术口出人时间长,也不容易,去了前端自己的技术就中断了,而且在前端需要从零开始。有这种经历的大佬吗?或者从局外人谈谈自己的想法。
P80性能如何?
华为手机P80发布了,到底购买上一代产品划算还是购买新的好,上一代产品和这一代的产品使用起来差距大吗?国补下来很不错
新能源车价格战还会接着打吗?
这么多企业都承诺了支付帐期不超过60天,是不是价格战不会再打下去了?
医院如何选型大模型?
如何评估国产大模型(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与GPT-4在《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合规差距?医疗数据出境限制下,如何验证云端大模型的训练数据确未包含境外服务器留存?是否需要第三方审计?现有大模型在电子病历结构化、影像报告生成等场景的准确率普遍宣称>90%,但实际测试中发现对粤语患者主诉的识别率骤降至65%,如何制定有效的方言适配测试方案?当模型同时处理门诊导诊和科研数据分析时,是否需要分别部署专科模型?性价比如何权衡?本地化部署需配备NVIDIA A100集群,但医院现有机房电力冗余仅支持4台服务器同时运行,是改造基础设施还是选择混合云方案?某些模型供应商要求千兆网络延迟模型微调需要持续投入标注人员,三甲医院年病例量超百万份,人工标注成本是否会导致项目不可持续?如何建立有效的模型性能衰减监测机制?当发现诊断建议准确率季度下降5%时,触发哪些应急预案?若大模型给出的用药建议与药典冲突导致纠纷,法律上如何界定厂商、医院信息科、临床科室的三方责任?是否需要为AI诊疗建议购买专项医疗责任险?目前国内有哪些保险产品可覆盖此类风险?
什么样的网络是好网络
从第三方或者第四方物流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园区网络才是好的,有价值的网络。请细化用户需求分析和对分析的架构设计。
【课程预约】金融行业局域网网络规划经验分享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用户:金融科技高级运维工程师——黄雪橙时间是2025年7月15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金融科技高级运维工程师● JDC白银发言人● 多次获得JDC有奖探讨奖项参与有礼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金融行业局域网网络规划经验分享”,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本次直播结束后🥰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已结束——【课程预约】F5G全光设计指导及部署建议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用户情倾摩天轮时间是2025年7月1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广州明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光网络解决方案专家● JDC白银发言人● 多次获得JDC有奖探讨奖项参与有礼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智慧引领:未来医院建设与规划”,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本次直播结束后🥰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干货分享】华为云赋能高校教学实践
《“云”赋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 各位专家、老师和朋友,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天晚上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共享交流和共同探讨这样一个话题《“云”赋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我最早1988年在南京航空学院大学毕业后在中国XXXXX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约10年,1999年西工大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到华为公司,从事于华为ICT技术相关的技术服务、市场销售以及研发测试等工作,更多的是技术培训这样一个工作。2017年在华为退休后,退而不休继续在杭州和西安等地的科技高校从事于大学教育培养工作。这是我的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我们就回到我们今天的正题,云赋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这样一个话题。 今天晚上讨论这个话题来是“科技+教育”领域。各位专家老师可能来自各行各业,有交通的、能源的、医疗的、教育行业的等。好,那今天呢我们简单先几个专业术语,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个是”云“,大家知道这个,云是天上蓝天白云的云,云是在天上它虚无飘渺。这里这个“云”指的是科技里面的“云计算的云平台“。那么云它能赋能?这个云是有能量的,它可以赋能,指的是在云平台里面的云实验。这是科技的一个术语。另外一个,那么从事于教育行业都知道,高校教育来它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理论教学呢,就是上课上理论课。那么实践教学呢,就是我这里面写的胶片上机实践,就是上机实验和操作。我们说实践是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光上理论课没有实践课,无法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所以今天我们这个一个核心的理念呢,就是用新技术”云平台云实验“赋能实现高校教学新实践。 云赋能高校教学实践实践教学有四个方面的话题,先讲第一个:一是高校教学实际的挑战。高校教学实践就是高校里面这个实验室实验的装备设备它有什么呢? 有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第二个是云平台赋能教学实现的一个解析。主要是这个云平台,它如何去赋能高校里面的教学实践,关键词是上机实验这个。第三个,就是云怎么去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这个案例分享。这地方我会通过两个典型的案例。在座的各位,今天晚上共享的各位分享一下我在这个教学实践中用云来赋能的教学真实的案例。第四个,建议和展望。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高校教学实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第一个是实验设备困境问题。困境的现状就是设备超期服务,公办的这个学校可能还好一些,而民办的这个教学的教学实验室,这个困境的困境就比较严重。还有专业设备研重缺口,特别是新技术,像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专业的设备。很多高校的实验设备跟不上。还有人机实验时机,这个上机的时间问题,学生的这个上机实验一般是16个课时,那么没办法保证这个上级实验这个教学的要求。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硬件更新,周期太长,一般的是硬件更新了,大概是五天。导致个技术先行而实践落后,跟不上学的新知识,实践它跟不上。第二个,实践设备服用率比较低。像原来这个计算机,它可以做c语言sql server这样一些  高校的上机实践和实验培训。那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几个课程,它需要专用的设备,利用率相对来说低,那么还有维护成本比较大,这些这个设备一般都比较贵重。特别是民办大学的这方面影响是更为严重实验设备的问题。那么这地方我举了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所高校的,它有六台GPU, 其支撑200名学生。学生排队时间比较长,那这地方这个高校有GPU还不错,那么大部分学校呢,它的服务器都是CPU,不是GPU满足不了这个现在这个新技术学生上机实践的要求。  第一个是设备方面的欠缺。第二个,新型技术教学手段的一个比较滞后。教学手段,那包括了这个新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它跟不上,在这个智能化、数字化这样一个时代,大部分学校来缺乏这个教学实践。 特别是高校有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这样一些新一代ICT基础的课程来实验设备是跟不上的理论课程讲完以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实践操作,那么缺夯实际的硬件环境来,没办法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还有大规模数据处理的痛点。那么现在我从事这个学校来是个民办陪办学校。那么学生呢基本上都是CPU,那么装一个数据库。云计算这个服务,还有这些个大数据,一些软件来讲,根本就跑不动。那么还有人工智能训练的重点,我们学校也有这个课,那么很多学校也会开这样的一个课。 那么2025年的智能时代也已经来到了deepseek代表的通用大模型, 那么都要以这个高性能低成本,这样来开展一些教训和实践的工作。那么这个AI训练的模型搞科技的也不知道,那么需要CPU GPU处理,甚至是NPU。提供算力这方面的一些支持,教学实用手段这方面的。第三个,高校存在的挑战,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危机,一个是岗位适配率现状来相对来说败。就是说这个培养出我们要培养应英型的人才,你光上来理论没有实践。学生出来以后找工作相对来说呢是不太比较困难的。很多的企业要有工作经验的,要有这个实践操作的,或者有项目经验的。那么企业在培训的成本它会增加你这个在学校里面没培养。好到企业的话,他会再次培养。那么增加企业的这样一个成。人才培养质量这样一个的一个危机。 那么我们讲通过一些大数据的一些研究,来专家诊断出来,这个结果来也是这样的。云化的实验平台成为弥补惨教,就是企业用人单位和我们教例子教学这方面鸿沟的一个关键桥梁。云化的实验。这个平台,所以我们说云它具有不能重塑这样一个功能。那么这是第一部分的这个高校教学实践,这地方主要是实践里。挑战,主要是那个设备的问题,设备的问题,还有一个教学工具的。还有这有还有人才培养这个质量,这方面要校企合作,这方面培养出了人才,来满足了企业的要求。所以现在加上现在工作又很难做。所以我们学校来各个学校来都培养,希望培养出来是应用型的人才出去能为企业去工作和干活的。  企业才给你发一份薪水,然后这样的话才探求的可以。第一个给高校这个在教学实践方面的一个挑战。那么第二个问题嘞,看到这个云平台了,我们教学的实践。这个云呢,刚才说它是天上比较。他怎么能去赋能个教学实践,来弥补高校教学实践这样一个。这样一个短板来,我可以简单来解析一下。 我们云平台这个云实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在我所在的这个高校的实,我们用的这个云平台的实验室用的codelae这样云实验的这样一个。键是华为云官方实验的一个平台,它可以一键去创建这个实验文件。我们的语文课的上机的学生来可以通过实验手册快速体验这个云。在云端实现云实现这个云服务的这个实践,还有调测验证。它是一个轻量级的。 那么对学校来说,它是一个轻量级的投资,有一个华为的云账号。那么只要有学校,只要有这样一个教育,这个网络,学生老师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一及,通过这个账号然后登录到这个华为云实验平台上去进行实验。对学校来说,它是一个轻资产的一个操作,而且不需要去备顾。这是云平台,这是一个实际的一个截图。那这个云平台这个云实际上有什么优势呢?我们说它是零硬件的,对学校来说,对学生来说都是零社会的零硬件的图。免去了这个维护的成本,那么24h随时远程可以访问,而且是在真实的云环境中操作。 那么还有一个智能检测这个实验记录,可以生成这个实验报告,智能问答还可以在线去问答。一个T验来帮助大家快速到云上去,完成教学实践的这样一个T验。这地方提出一个秒级构建环境。当你一键进去以后,它会发现这个服务会生成一个华为,也是用这个云计算的虚拟机这样一个技术。增成一个虚拟机这样一个秒级,这个环境中可以快速的去构建。还有这个弹性来可以去伸缩,这是都是云计算的一些特性。那么在华为云实验室上是可以实现的。嘿。  那么云实验因为告求这个教学教境、环境服务,还有一种模板,只能看法。I小助手这个云实验平台上都可以去实施。那么语音实验用一个教学的流程,实验流程可以再造老师引导学生去实践。学生可以启动这样一个实验,而且可以生成这样一个实验。那么云实验与传统实验一个对比来。这样的话我简单总结了一句,它解决了大学高校缺乏实验设备的这个配件。如果在座的有我们高校里面的,不管是民办还是。民办特别是民办严重缺乏这样一个新科技的一些实验设备也跟不上了。那么它可以解决这个实训学生实训实验设备这样一个出细的投入。那么传统的实验设备投入比较多,准备的周期也比较长,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而且投入这个设备,它要跨课程c语言学习java语言要学习。那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课程来它也要用,还有跨课程及支持,还有维护成本。这地方我就不细说了,维护的时间大概也是八个小时。就是一主要是解决了大小高小缺,夯实验室被这里。语音赋能这个实验成本简单进行了一个分享,缺乏资金投入到实际物理设备周期的民办大学,特别喜欢这样一个华为的云实践云实验平台,它是个低头。高产出的这样一个结果,这是解读了一下云平台,为啥能赋能教学实践这样一个话题。这是我们今天晚上介绍第二部分内容。那么接下来呢,用前面这个困境挑战,还有我们这个云赋能教学实验上机这样一个解读来。我喜欢的两个这个案例,云则去重塑,这地方是重塑,重塑相对于传统的那种上级实验来说。好,我们还是新实践,不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这一个案例的一个分享。一起来。这个地方就语音平台来。我们如果你是搞科技,没有从这里教育的话,简单还要说一下这个华为st学院呢,它是一个企业,这就是你所在处的。产业企业公司,那么这边是一个高校,这个华为ict学院这个平台,它是一个桥梁,能够。怕能够穿透这样的企业,高校产生一个校企融合、财教融合的这样一个效果。那这个有了这个华为IT学院,华为这个云平台过来有这样一个条件以后呢,我们接下来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我在实际的教训。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云计算这样一门课这个实践教训。看看华为这个云实验云平台,怎么怎样实现了云计算这样一个实践教训。我们使用新的技术就是领云平台重塑教学实验课程的一个教学改革。为此来我在我们学校来做了一个云ICT云平台云实验来。 然后赋能云计算课程这样一个教改项目,也是这个实验。这个平台也可以对我们的老师来说呢,也可以做一些教学改革的一些项目。好,那这地方我设的是23/05/18,西安的地法大学华为华北正式获得了学校。过道优先级华为ICT学院这样一个授牌,有了这样一个华为ict学院的授牌的话就可以使用。在华为这个连续资源证明,这次说可以是这样一个词语。那么2023年我也在这地方上课,原有的这个环境来这个云计算的环境来自有计算机,实验室,自有计算机没有。服务器更没有交换机口和武器,这些方法是a那么这个云实验来这个云计算实验室。打错了,你只有一台服务器,这台计算机是八g内存的。那么严重制约这个教学的时间。那么我们获得这个华为优选,其实st学院这个牌子也过来,就可以技术用这个云平台来重塑。教学实践。那么23年我们就获得这个华为at学院这个授牌。那我本人来获取这个华为HCIA这个证书,还有这个华为的教师这个证书,同时我们培养了30个超过30个人的证书,这样一个学生的获得华为这样一个证书。然后我们就获得了这个a这个华为SA学院这样一个授牌,有这个资源,以后可以带领学生,那么。202024年就开始用华为云平台进行云计算的实验学生能够更加贴近这种原生的开发环境,学生也感到非常的满意。这是我的一个ai的局限和这个重塑教学实践一个表述。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个实验现场。这是物联网云计算实践课程的一个实验现场。那么学校生来用自己的电脑,用自己的电脑,然后通过这个账号,然后。到我华为云平台上去做相关的实验,这是云平台14~11个效果。好,那么这是真实实的这个实验。现场好,实验完成率呢也提升了学生的复杂问题,也提升了学生通过这个云平台做完实验也可以参加。来把ict打散,因为同学来获的是陕西省三个将。那么物联网这个云计算实验来教资实践的一个见证。这是华为原营是个实际地方。这里面的这些实验都可以去做云平台的颠覆性来。那么有位老师提到,华为云物联网平台,让我们用了10分c的预算,建成了原来不敢想象的。这个实验室这样见证了云平台对实施建设的重大的一响。这是物联网专业在云计算这个课程上的教学实践。那么第二个案例就是智能专业,实际教是本科好几个专业,智能专业。那么人工智能技术这门课。 它的实践的一个教学,那么理论教学类课堂,这地方把图片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这里三处的比。现场的一些实际的照片,还有上机实验学生的一些作品。在这地方他学完这个理论课以后,然后到华为这个平台上去进入华为人工智能相关的那个实验室,可以做得非常好。这个作品也表现的非常好。那么其中有一个实验是去年底从人工智能课智教流实践学,从上机实验的这样一个我们用我这个amp decuter脸谱风格图生图这样。代个实现这个图,这个实验呢是基于还源的这个平台上,通过这个学生来能够掌握modeus原开发平台上进行代码开放的调试。这个实验这个地方可以按照这里删除的。现场实际的照片,学生上级实验兴趣和积金非常高。  因为它是一个原土生土的,我要求他拿一本书对着自己,然后他生腾。跟一个卡通式的非常有意思的这样一个图片,相当于自己的学生上级的时间兴趣、积极性非常的高,对自己的实际的作训也非常的满意。好juern学校教训了大刀。         
已结束——【课程预约】智慧引领:未来医院建设与规划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用户地级市三家医院信息部副主任——全全1 分享《智慧引领:未来医院建设与规划》时间是2025年6月17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地级市三家医院信息部副主任● JDC白银发言人● 多次获得JDC有奖探讨奖项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智慧引领:未来医院建设与规划”,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本次直播结束后🥰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已结束——【课程预约】云赋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老朋友华为网络高级工程师,ICT培训讲师——guidl分享《云赋能重塑高校教学新实践》时间是2025年6月10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 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 主讲人简介 ●华为网络高级工程师 ● ICT培训讲师 参与有礼 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 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 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基站节能,竭尽所能”,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 😆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本次直播结束后 🥰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已结束——【课程预约】华为cloudfabric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老朋友HCIE金牌讲师——白伟鹏分享《华为cloudfabric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时间是2025年6月3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 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 主讲人简介 ● HCIE金牌讲师 ● 精通网络建设及维护、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参与有礼 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 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 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基站节能,竭尽所能”,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 😆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5月13日晚19点。 🥰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分享海报
【已结束】——赋能课堂: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部署
欢迎来到HUAWEI JDC 赋能课堂这期我们请到了HCIE金牌讲师、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白伟鹏,分享《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部署》时间是2025年4月22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HCIE金牌讲师● 担任思科和华为认证课程的讲师● 精通网络建设及维护、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的兔子玩偶一只。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服装零售领域数字化建设分享,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4月22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听课福利直播间将会有多轮福袋抽奖活动,礼品有JDC独家定制的兔子玩偶、棒球帽、雨伞、护甲套装、洗漱包等,赶紧扫码预约吧,4月22日直播间不见不散噢!
已结束——【课程预约】智能极简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 资深解决方案工程师——逸辰欣玥 分享《智能极简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节能未来思考时间是2025年5月20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智能极简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4月15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干货分享】基站节能,竭尽所能
一、分享主题介绍:本次分享主要从在运营商负责无线基站节能自身的工作出发,浅谈一下当前运营商无线基站的节能情况。分享主要包括无线基站节能的背景、现网是如何节能的、以及节能过程遇到的一些问题矛盾,最后谈一下个人对基站节能的一些未来思考。关键的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站节能面临多重压力,包括国家双碳站点战略、上级的考核要求和自身成本压力,促使运营商在节能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极简改造、主设备软硬关断、空调远程智慧节能、老旧设备拆除和高能耗设备更换等等。   2.目前运营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空调节能导致的故障率增高、客户投诉和安全风险,需要在不影响安全和减少客户影响的前提下,优化节能措施。   3.未来节能方向包括智能控制、场景优化、联合研究和准确的节能评估体系,以解决当前受限条件下的节能问题。二、基站节能的背景近年来,运营商对于基站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的背景来源于几个方面:1、国家双碳战略:虽然运营商不在双碳战略的主要行业,但对于总体战略上,国家有一些要求,如下:(1)到2025年,新建5G基站站址共享率不低于80%;(2)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3)积极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加大绿色能源推广使用。2、上级考核要求对于国家战略的要求,加上5G大规模应用后电量的急剧增长带来的压力,以及公司本身的成本压力,运营商可以说自上而下加码要求落地节能措施。这一点目前主要体现在主设备节能和总体能耗的要求。(1)厂家软关断节能开启比例:一开始只是节能动作要求,全网要开启节能,但是节约多久,什么效果没有具体的要求;(2)节能时长的要求:进一步,在节能参数开启的基础上,增加了节能时长的要求,比如4G要全网达成日均1小时以上,5G要达到3小时以上,这样就要求在闲时必须要执行节能;(3)能耗压降的要求:再进一步,只是时长还不到位,总体能耗趋势可能不受控,所以要求针对比如不同频段,要求有不同的能耗压降;今年又增加了针对整个机房的总体能耗压降要求,就针对的不只是主设备,还有配套的电源空调等等,以及电价涵盖进去。3、成本压力深圳基站电费成本缺口较大。虽然基站的总体用电成本逐年要求下降,但目前25年可能是最难的,以后可能更难;像深圳目前电费缺口大概5%-10%,千万级的。所以在国家战略指引,上级考核要求的基础上,电费自驱力节能也更高了,因此有了标题的竭尽所能,做好基站节能。三、现网基站节能手段目前无线基站方面,节约电费的主要从电价和电量两个角度出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费角度(1)业主电费谈判;因为深圳目前较多的是转供电,需要通过管理手段,协商业主,降低电价;可能会影响租金;(2)转供电改直供电;目前直供电和转供电差价较大,且深圳直供电比例较低,因此需通过外电整改和物业协商,对现有站点直供电改造,对新建站点要求必须直供电,以电价差节能。需要以投资换取电费;(3)峰谷电价差的评估更改:针对直供电站点,通过统计分析,确认平价和峰平谷电价对于站点哪种更节能,与供电局更改电费计量方案;(4)光伏储能改造:通过对基站天面增加光伏,在机房内增加储能电池,将削峰填谷做到更节约电费;目前广东规模应用的是光伏,因安全考虑和分成模式未批量纳入储能;2、电量角度(1)极简站点改造:去机房化,节约空调电费;同时节约租金;(2)主设备软关断节能+硬关断节能;通过对闲时关闭主设备,节约电量;(3)空调远程智慧节能;通过加装远程控制器或者FSU控制,对空调在温度允许范围内,自动启停节约空调电费;(4)老旧设备拆除退网(2G设备、直放站、WLAN、UPS等);针对老旧的设备下电退网节约电费;(5)高能耗设备更换(开关电源、空调等);通过更换新设备,提升能耗转换效率,节约能源;(6)新风系统改造;通过机房改造,将新风系统与空调联动,在允许情况下,切换新风系统节约电费;(7)其它我们还试点了带电清洗开关电源提升能效、液冷板空调节能、浸泡BBU节能等,但没有规模化应用。接下来具体点讲一下最主要的极简改造和主设备节能:1、基站极简改造:投资换电量    主要针对高租金高电费的站点优先极简,包括铁塔站点,先节约空调电费。CRAN(C-RAN)基于集中化、协作化处理,通过电源、传输和空调集中化或室外化,减少设备能耗,节省电费。    实际极简改造需要增加较多的传输投资和后继的传输维护成本,且节能效果和退租谈判不是特别乐观。2、主设备软硬关断节能:    具体节能参数包括参数的基本功能、参数如何配置。目前网络支持的节电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六类。其中主设备厂家5类,另外硬关断是远程增加开关断电节能。(1)硬关断:硬关断需要在基站近端安装某厂家的设备,物理上对射频单元进行断电。这个可以简单理解为定时开关电源。——节能效果100%;(2)极致休眠(需要License和设备支持):相当于定时开关机,一旦生效,不到结束时间,无法唤醒。极致休眠生效后整个AAU关停,AAU所带4/5G小区均受影响,所以如果同站没有其他频段,可能会出覆盖问题,故要慎重进行极致休眠!——节能效果95%以上;(3)深度休眠(又分定时休眠+基于负载的休眠):深度休眠生效后,系统会自动设置小区状态为禁止接入,用户无法接入。——节能效果40%-80%(4)载波关断-4G/浅层休眠-5G(系数0.5,基于负载)小区级载波关断,24小时都可以触发;载波关断生效后,系统会自动设置小区状态为禁止接入,用户无法接入。基于负载的判决门限同深度休眠。——节能效果20%-40%;(5)通道关断(不算节电时长)比如64TR降为32TR,节能生效后,业务性能会打折,不影响小区用户接入使用。(6)符号关断(不算节电时长)节能生效后,业务性能会打折,不影响小区用户接入使用。备注:硬关断需增加硬件投入,投资或者成本换电费,软关断无本经营,牺牲性能和流量。3、老旧拆除替换节能:以成本换电量主要针对2G的主设备、直放站设备、WLAN设备进行拆除退网,直接节约电费;针对UPS设备,当前备电时效,存在安全隐患,一般直接拆除更改电路,减少能耗损失;4、针对现网超期服役的配套设备更换:以投资换成本主要通过投资等,更新换代电源、空调和拆除UPS设备,其中电源、空调焕新后,能耗提升,节约电费;5、空调智慧节能——成本或者投资换电量通过增加空调远程控制器和温感设备,设置策略来自动启停空调(当前28-35度实施节能);6、新风系统改造通过增加新风系统,与空调切换,减少空调功耗。四、节能所遇到的问题矛盾前期空调节能导致安全和设备节能导致故障、指标问题和投诉。本身节能不影响安全隐患是前提,同时尽量减少客户影响和。但实际操作中,因为考核指标一刀切,那执行节能一般也是统一规则,针对个性需求会有影响。1、因为当前上级考核时长的要求,大多节能措施是一刀切的时间和门限,导致每天都有客户投诉;2、因为空调当前基于温度启停,部分35℃门限可能设备已高温;且空调频繁启停影响性能,增加故障率;3、设备频繁启停导致设备性能和寿命影响;4、前期试点新风系统,发现在类似广东地区,不实用;5、储能、光伏包括节能等措施,主要限制的能源合同管理的谈判分成限制。 五、未来节能的一些思考在节能实际操作后,为解决上述遇到的问题,在节能和性能、安全获取平衡,更好的评估节能,有以下的思考:1、基于场景研究参数优化在全网统筹确定标准参数后,分场景研究各类场景的个性化门限和时间范围,给出最终应开尽快的节能设置;基于目前厂家参数部分互斥(极致和深度只能24小时一次)、极致影响夜间工程等,与厂家协同改进参数设置;针对现在参数调整复杂且涉及较多,与省公司和厂家协同优化流程,在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灵活的流程体系;基于电费选点更新规则;2、基于iSDU、硬关断研究软硬结合与华为在深圳进一步小批量试点ISDU,将软参数设置和上下电结合,最大限度节能;针对现有的硬关断设备,与软参数交叉确认,通过最终参数执行时间,优化硬关断时间;通过代维调整极致支持设备与硬关断设备,扩大高效果的硬关断和极致休眠数量,建议优化体系。3、基于FSU等空调控制研究联合研究当前空调设备的节能下探,与主设备节能、前期的新风系统等结合,通过后台判断、调整空调位置、更换能耗低空调和调整节能参数联动设置,提升空调节能效果‌。结合后记安装的FSU监控设备,将环境、设备节能时间、空调节能设置结合,给出全机房节能优化方案。4、基于网管和电表研究效果统计当前参数调整与能耗效果实际可能存在误差,计划针对厂家网管和现场电表测量对比确认找出各节能参数真实能耗对应,可以有效预估实际节能效果‌。针对基站总体能耗降幅情况,与物业联合研究电表、机房、设备的对应关系和节能参数关联性,给出评估体系建议。总体目标:解决受限条件,竭尽所能节能1、解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包括储能、光伏、新风、液冷等等节能手段才能大规模应用;2、要以高电量高电费引导节能措施;3、横向学习其它行业,纵向要求合作方。以上就是我这几年针对基站节能的一些分享,其实节能走到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压力的促进,从运营商本身,开始是没有驱动力的,财大气粗。但实际节能确实与安全、性能和客户感知关联,我们在面对节能的时候,缺少了规划统一,并且受制于审计等问题,很多节能规模化的方案没有被应用,也希望能借鉴其它行业的先进经验,推广应用。
【干货分享】F5G全光网设计指导及部署建议(酒店)
《F5G全光网设计指导及部署建议(酒店)》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明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郑坤炫,目前主要负责售前工作,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F5G全光网设计指导及部署建议(酒店)》,主要是针对酒店行业的。本次分享围绕两点来讲,第一点是F5G全光酒店设计指导,第二点是F5G全光酒店常见问题解答。随着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技术广泛应用,各种应用急速增加,对酒店网络的带宽、时延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5G全光园区2.0解决方案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酒店组网需求。下图是常见的F5G全光酒店POL网络架构图,主要分成设备机房、楼层弱电间、终端三个区域。设备机房主要由出口网关、安审设备、核心交换机、OLT组成。出口网关一般是防火墙或者路由器;安审设备一般是上网行为管理;核心交换机需要看酒店规模以及客户需求配置,一般推荐S8700系列的框式交换机,在某些特定场景核心交换机也可以不上;下图列举了两款OLT设备,如果客房数量小于150个的中小型酒店,可以用多功能合一的E853E光网络,如果客房数量大于150个,可以用插槽式的EA5800系列的OLT。楼层弱电间F5G全光方案是采用分光器,常见的分光器有2:8、2:16、2:32三种。再往下终端层,就是ONU设备,类似于以太网的接入交换机,ONU形态也很多,包括POE和非POE的,千兆上行和万兆上行的,带WIFI和不带WIFI的,4口、8口、24口等各种款型都有。整个架构,从OLT到分光器到ONU,都是走光纤直连的。1、那当我们面对一个酒店,需要怎么去设计F5G全光方案,怎么去部署呢?这里我也列了一个设计步骤,包括建网模式选择、PON技术选择、PON保护方式选择、ONU类型选择、ONU数量计算、信息箱选择、光纤及分光器选择、OLT选择、网管选择等九个步骤。1.1、我们一开始就需要去考虑酒店的建网模式选择,基于酒店规格选择IP+POL还是POL,如果酒店规模比较大的,大于150个客房的,有高密或室外AP的场景,推荐采用IP+POL,无线采用数通AP+AC进行覆盖,搭配OLT、ONU等全光产品;如果没有高密或室外AP的场景,那采用POL全光方案。如果酒店规模比较小,小于150个客房的,那推荐多合一边缘光网关E853E,集合网关、核心交换机、OLT、无线控制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性价比非常高。1.2、其次是PON技术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带宽需求以及预算来选择采用GPON还是XGSPON。我们最常用的是GPON技术,可以满足2.5Gbps下行/1.25Gbps上行,性价比很高,一般的项目也够用了。但是如果客户对带宽要求很高(比如采用了WIFI7无线产品等),或者非常有预算,也可以采用XGS-PON技术,XGS-PON技术可以实现10Gbps下行/10Gbps上行。1.3、第三点是PON保护方式选择,PON保护主要是针对部分高可靠场景,如果客户非常重视网络,有OLT冗余或者分光器冗余等需求,我们也可以考虑采用TYPE B或者TYPE C进行保护。TYPE B双归属是部署2台OLT做堆叠,分光器的2根光纤连接到2台OLT的2个不同的PON端口上,确保主干光纤或者某一台断了后不影响业务。TYPE C 双归属是OLT、分光器都冗余,每个ONU提供2个PON端口连接2根光纤接到2个不同的光分路器上,每个分光器的2根光纤连接到2台OLT的2个不同的PON端口上,确保主干光纤或分支光纤断了后还有备用光纤,可靠性是最强的。1.4、第四点是ONU的选择,F5G全光网的ONU是推荐部署在每个房间里面的,也就是光纤入户,所以我们需要去统计酒店每个客房、公区走廊、办公室、餐厅、会议室健身房等房间的信息点,根据每个房间的情况部署不同接口的ONU。如果有WIFI覆盖的需求,也可以部署WiFi 6/7 光AP或数通AP。ONU部署的位置也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去详细分析,客房一般推荐部署在电视下方桌板下,也可以部署在暗格信息箱内。1.5、第五点是ONU数量的计算,ONU数量计算主要依据信息点位数量,这里我推荐大家最好是一边根据CAD图纸统计信息点数量,一边用excel表统计,excel表需要列好每栋楼、每一层、每种房间类型的信息点数量,统计好信息点数量再统计ONU具体的款型和数量,最后再汇总统计。1.6、第六点是信息箱的选择,信息箱需要根据ONU的尺寸、ONU数量以及部署位置来选择。1.7、第七点是光纤以及分光器的选择,从OLT-分光器-ONU虽然都是走一芯光纤,但是实际部署的时候考虑到光纤预留,推荐采用2芯或者4芯光纤。然后考虑几级分光,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一级分光,如果客房数量小于150个采用边缘光网关方案,我们也可以采用二级分光。需要注意的是二级分光是有一定的光损耗的要求,需要计算好光损耗。分光比主要根据ONU数量、客户带宽要求、分光插损等来决定,一般推荐部署2:8、2:16或者2:32。这里我们也可以从每个ONU的带宽推算出要用多少分光比,很多客户都会问到带宽问题,比如选择了GPON技术、4个千兆电口下行的ONU,要求每个以太网接口的需要保证的带宽要求是60Mbps下行/30Mbps上行,每ONU的带宽为240Mbps下行/120Mbps上行。那分光比 ≈ 2500Mbps ÷ 240Mbps = 10,考虑后续扩展,分光比选择为8。分光器类型有机架式分光器和盒式分光器。弱电间有机柜选择机架式分光器,无机柜可选择盒式分光器,盒式分光器性价比高,机架式分光器更加美观。1.8、第八点OLT的选择,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客房的多少,客户商务诉求来选择对应的OLT。客房数量小于150个推荐采用性价比高的E853E光网关或者EA5800-X2,其中E853E光网关集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PON多个功能合一,性价比是最高的。如果客房数量大于150个推荐插槽式的EA5800-X2或者EA5800-X7,EA5800-X2是2个扩展槽,EA5800-X7是7个扩展槽。1.9、最后一点网管选择,目前华为主要有eSight、NeoSight、NCE Campus等三个网管平台。POL方案推荐选择eSight、NeoSight,IP+POL方案选择NCE Campus。如果客户有预算,最好还是部署华为网管软件,在故障告警、日常运维会比较方便。2、下面我整理了一些伙伴弱电设计常见的问题,包括PON和彩光差异、PON在节能上是否有优势、OLT和ONU的配套关系。2.1、第一,PON和彩光方案的对比。彩光方案运维起来很麻烦,彩光光模块不归一,有8种不同波长的光模块需要一一对应,无法即插即用,无论部署还是运维都很麻烦。同时彩光用的是下行1:8广播,无加密,无法过等保。CWDM8路固定合分波,波数少。CWDM标准演进堪忧,无法平滑演进。F5G全光方案光模块归一,即插即用,也无需另配光模块。同时F5G全光方案下行广播,有AES128加密。F5G支持1:2-1:128 分光灵活,分光比大。在F5G标准演进也清晰,2.5G→10G→50G,可以平滑演进。 2.2、第二,PON在节能上是否有优势。对比模型10000点位的项目,F5G全光方案利用无源ODN技术整体功耗节省39%2.3、OLT和ONU的配套关系。需要注意的是E583E定位是小规模项目,所以部分ONU是不支持的,需要注意配套关系。EA5800就没有这个限制。最后祝大家业绩长虹,生活幸福美满,共同拥抱F5G全光酒店美好未来!
【干货分享】SD-WAN广域互联项目分享
 一、分享主题本文以实际项目为基础从规划、建设、运维、优化几个维度对整个项目的技术方案以及端到端交付流程做下概述性的介绍,旨在为客户构建一套高效、灵活可以快速部署的广域互联解决方案,帮助提升企业网络的可靠性、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网络成本。二、项目介绍随着无线、物联化、云化的发展趋势,客户已经有很多应用采用云的方式进行连接了,当然也包括设备上云。客户分支布于全国各地,且位置相对分散,导致运维工作较为复杂繁琐。传统组网方式中,客用网与专网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导致建设成本高且建设周期长。通过引入LAN/WAN融合(SD-WAN)解决方案,为客户构建一条高效、灵活可以快速部署的广域互联解决方案,此方案基于的网络设备主要是AR系列路由器,它是通过EVPN动态建立隧道的技术,为客户构建了分支与数据中心、云之间随需互联的能力,优化了业务体验并降低了运维成本。经过前期端到端的业务测试,满足了客户的业务需求,并辅助售前POC测试,提供了必要的测试交付件。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结合原厂专家与ASP技术专家,从架构设计和后续扩展性方面制定了详尽的技术方案,为项目的实际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利用原厂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进行了建设了样板点,为大规模门店的后续交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模板,从而确保了交付质量的一致性和高效性。三、规划设计方案整个方案的设计逻辑:首先,控制器主要采用的是公有云形态的控制器NCE-Campus,主要用于业务的呈现和配置的下发。中心站点(HQ)部署了多套高性能AR路由器CPE终端设备提供海量分支门店的汇聚接入,分支门店部署的设备主要有AR系列路由器、S系列交换机,3-4个新一代WIFI6 AP提供有线无线接入服务。为了保障整个方案的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来确保整个SD-WAN网络是高可靠,高安全的。在可靠性方面设计主要包括中心站点,分支站点部署双CPE,实现设备及可靠性。通过WAN侧、LAN侧部署多条冗余链路提升链路级可靠性,分支部署4G逃生链路,交换机堆叠组网等设计,来尽可能保障我们的业务不中断。在安全性方面设计,整个SD-WAN解决方案是以VPN的方式在SD-WAN组网里构建一条属于VPN的业务隧道,业务都是跑在VPN实例里面的,VPN实例都是经过IPsec加密的。同时通过NETCONF/SSH以及DTLS协议来确保管理通道、控制通道的安全性。在分支门店组网设计中,业务层面主要划分为两个VRF,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VPN1用于承载生产业务,VPN2用于承载访客业务,两者彼此之间相互隔离,禁止互访,访客只能访问互联网。分支门店采用双CPE部署,通过互联网及4G LTE逃生链路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下挂L2交换机结合新一代WIFI 6为门店提供有线无线接入服务。通过云AP的容器化技术部署任子行审计插件,不仅满足了公共场所82号令的合规性要求,还避免了额外部署硬件审计设备的需要,从而显著降低了成本。SD-WAN路由总体方案与流程:整个路由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Overlay LAN侧路由:为了使各站点的CPE设备和LAN侧网络互通,需要配置Overlay LAN侧路由。中心站点LAN侧路由主要通过OSFP将LAN侧流量引入Overlay隧道,门店主要是静态路由。2、内联隧道路由:使用OSPF,用于Overlay网络的VPN与Underlay网络互联,该路由在用户开启站点上网或与传统站点互联时,通过系统自动编排和配置,无需手工配置。3、互联链路路由:使用的是OSPF路由协议,站点双CPE时,用于两CPE之间交换路由,通过系统自动编排和配置,无需手工配置。4、Overlay WAN侧路由:为了使SD-WAN网络中的各个站点在Overlay组网上可以互通,需要配置Overlay WAN侧路由。根据Overlay组网的不同拓扑模式,SD-WAN控制器会自动完成Overlay WAN侧路由编排,无线手工配置。5、Underlay WAN侧路由:站点CPE每个WAN口对应一个underlay VRF,本方案中心站点和分支站点主要通过静态路由的方式学习到underlay WAN侧路由。四、落地交付实施和交付管理本次复杂项目的顺利交付,得益于各方在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样板店打造、门店批量部署直至后续运维转移等关键环节中的相互协作、紧密配合。客户职责:要负责提供设计图纸、IP地址范围、分支门店改建规划,并协助完成验收等工作。弱电施工方:负责全国分支站点设备安装、连线及协助工程师(远程方式)业务上线工作,并参与协助项目验收等工作。厂家:前期高阶方案设计、安装指导手册输出、样板店建设、远程技术支持、后续提供备品备件,针对重大问题或变更进行现场支持等...资质服务商:整合原厂样板店交付能力,进行后续大规模门店交付的前期准备,实施批量门店的高效交付与业务上线,并负责后续平台运维中的故障处理及运维交接工作。从调研&网络规划设计、中心站点调测、样板点建设截止到今天已经完成了数千家站点的业务上线。在项目交付过程中输出了各类交付件,包括不限于:详细方案设计以及LLD设计、工程师的分支站点预配置手册、预安装中心的操作指导手册、上站人员的门店操作指导手册,以支撑项目的顺利实施与交付。在项目交付流程中,增加了很多确认环节,以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出,从而保障整个项目的交付质量与原厂商标准一致。同时在交付过程中,将识别到的风险会进行统计并分析,以确定风险问题可能产生的概率,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响应计划,同时明确责任人,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单站点交付流程涵盖以下步骤:从交店计划的制定起始,接着进行预配置计划的规划与实施,包括预配置的执行与检查,随后进入业务开局阶段,最终完成门店的上线验收并转入维护阶段。其中预配置执行到预配置检查这一部分花费时间较长,因为所有设备SDN去命令行化后,所有配置都需要在控制器图形化去完成,相比以前传统命令行的方式虽然在易用性方面大大增强了,但是因为分支门店业务量比较大,比如有大量的VLANIF以及ACL策略,图形化去部署反而效率不如传统脚本命令行的方式,效率完全跟不上,导致可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为了解决在交付阶段预配置效率慢、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引用了自动化工具的能力。通过调用控制器API的方式,可以配置开局通用模板,仅需修改站点差异化数据(如地址段、站点名称等),便可批量完成站点配置下发,从而保障了SD-WAN项目的大规模上线。同时,这个自动化工具也应用在了后续的运维阶段。对于几千家门店的配置变更,传统方式需要一个个站点去修改,而通过自动化工具则可以批量完成上千家站点的自动化配置变更(如修改SSID、VLAN切换、中继变更、网络密码变更等)。同时,自动化脚本工具已从V1.0迭代更新至V2.0(SD-Branch),该版本将自动化能力无缝集成至控制器,作为控制器的一项核心功能。这样不仅避免了控制器升级时的重新适配的问题,在易用性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直播间互动】————1、与第三方厂商兼容性的和方案的安全性问题如何考虑的?    答 <emoji emojiname="01_add.gif"></emoji>:关于厂商兼容性的和安全性,个人理解是。因为以前的SD-WAN方案,WAN侧是WAN侧的控制器、LAN侧是LAN侧的控制器,需要部署2套控制器。这次的方案它是把这WAN侧和LAN侧控制器融合到一起,如果你需要端到端自动化编排能力,实现WAN侧、LAN侧统一编排以及自动化业务发放,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统一品牌。这个时候对第三方厂家的适配度就没那么高了,你中心站点LAN侧可以用其他厂家的设备组网,但是如果你分支站点WAN侧、LAN侧都要实现SDN自动化编排的能力、WAN侧和LAN侧通过一套控制器都管起来话,那么分支站点的WAN侧设备和LAN侧设备需要统一品牌、统一厂商。还有比如有的厂家用的是NETCONF作为管理通道协议,另外的场景可能采用别的协议,所以一般情况下SD-WAN组网尤其要实现端到端业务部署与编排的,都需要统一品牌、统一厂商。安全性方面,也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在确保整个SD-WAN解决方案的安全性。包括NETCONF/SSH来确保整个管理通道的安全、DTLS协议来确保整个控制通道的安全、IPSec加密来确保整个数据通道的安全。同时CPE设备也集成了IPS、AV防火墙的功能,来确保整个数据交互的安全无忧。2、传统网络如何无缝迁移到SD-WAN网络?答:迁移过程中肯定不是无缝的,无缝迁移是相对的,所以迁移过程中它是有个窗口期的。在迁移过程中通过加持一些自动化的能力,来确保窗口期内快速完成传统网络到SD-WAN网络的改造,确保整个业务快速上线。通过引入一些自动化的能力,来使我们的业务部署变得更高效、便捷。3、升级过程中对哪些业务会有影响?答 <emoji emojiname="01_add.gif"></emoji>:SD-WAN升级基本上分为控制器升级、网元升级两大部分。控制器升级业务现有互访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如果你比如认证用了控制器作为认证服务器,这个时候控制升级对你比如无线Portal认证会有影响,当然通过设置一些逃生策略可以确保已经认证上线的用户不受影响,新认证的用户会有影响,控制器升级完毕后,业务会恢复。此外,关于网元升级,由于采用双机部署策略,一般会在选定的窗口期逐一进行升级,从而确保业务受影响的范围与时间均处于可控状态。同时,同时并非所有分支站点都是24小时有生产业务,所以无论是控制器还是网元的升级,对整体业务的影响都相对较小。不过在升级过程中,还是需要制定严格的升级方案及回退预案,以保障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4、SD-WAN方案采用本地部署还是购买SaaS服务?答 <emoji emojiname="01_add.gif"></emoji>:SD-WAN方案部署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本地部署:客户购买软件license部署在本地硬件服务器上,这种部署方式一般设计组网比较大的客户,客户倾向于自己建设自己维护,有一定自有的维护能力的场景,前期预算比较足。所有软硬件归属都属于客户自有,一次性买断。公有云买盒子+云服务的场景:这种控制器一般是租用厂家的,控制器的形态是云化形态,硬件盒子如CPE、交换机、AP这个自己购买,资产归属于客户自身。控制器根据网元数量按1、3、5购买年费的形式。这种投资前期成本比较低,不需要自己部署控制器,但是这种投资模式每年都是等额的,比如一台设备云管理是100块钱,那么每年都是100块钱。但是因为不需要自己部署厚重的控制器平台、加上控制器也是由厂家运营维护,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节省成本的,海量分支站点接入一般都推荐采用这种部署模式。也就是采用买盒子+云服务的方式。 因此,在选择部署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应用场景、前期投资预算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选出最合适的方案。5、SD-WAN如何保证业务质量以及端到端QOS的?答 <emoji emojiname="01_add.gif"></emoji>:SD-WAN解决方案可以保证端到端业务质量,因为分支与中心站点上了SD-WAN控制器后可以支持端到端编排,那么就可以保证端到端的业务质量是一致的可以定义端到端的QoS。例如利用A-FEC自适应前向纠错这一广域网加速技术,系统能够根据网络丢包状况动态生成冗余数据包。接收端设备随后对这些数据包进行校验与重组,从而确保音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实际测试显示,即便在音视频业务中遭遇10%至20%的丢包率,业务依然能够正常运行。这些能力一般各个SD-WAN厂家都是支持的。当然,对于追求极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的业务,专线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区:采用SD-WAN并不意味着要完全取代专线。实际上,当部署了SD-WAN并具备多条WAN链路时,SD-WAN能够最大化这些链路的带宽利用率,从而提升整体链路的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SD-WAN方案的精细化选路策略,原本可能需要10M带宽的专线业务,可能仅需5M的专线就能满足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专线的成本。JDC公开课系列活动主讲人正在火热招募中,快来分享你的专业,与JDC一起成为数字化传播大使,还能赢取丰厚智豆奖励,快点击链接报名吧!
已结束——【课程预约】VXLAN技术原理与应用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老朋友HCIE金牌讲师——白伟鹏分享《VXLAN技术原理与应用》 时间是2025年5月13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HCIE金牌讲师● 精通网络建设及维护、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基站节能,竭尽所能”,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5月13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分享海报 
已结束——【课程预约】赋能课堂: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原理与应用
欢迎来到HUAWEI JDC 赋能课堂这期我们请到了HCIE金牌讲师、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白伟鹏,分享《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原理与应用》时间是2025年4月8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HCIE金牌讲师● 担任思科和华为认证课程的讲师● 精通网络建设及维护、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的兔子玩偶一只。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服装零售领域数字化建设分享,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4月7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听课福利直播间将会有多轮福袋抽奖活动,礼品有JDC独家定制的兔子玩偶、棒球帽、雨伞、护甲套装、洗漱包等,赶紧扫码预约吧,4月8日直播间不见不散噢!
【干货分享】浅谈数据库架构和数据库选型参考
# 数据库的前世今生## 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的的计算机模型,系统由数据存储(Tape)、寄存器和处理逻辑构成。现在最复杂的信息系统也同样沿用这种架构,只是将磁带Tape换成了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 混沌洪荒(50年代-60年代):初步的数据理论,原生的数据结构和文件组织- 文明曙光(60年代-80年代):层次型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 一统天下(90年代-00年代中):关系型数据库,1986年:ANSI把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公布标准SQL文本。- 群雄争霸(00年代后-2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NewSQL,NoSQL的崛起,**1998年:NoSQL**一词诞生,、不提供ACID的数据库设计模式99年提出NoSQL的概念,2008年:开源的Hives与Cassandra数据库,09年,MongoDB,Redis,10年ES,带动数据库产业技术上的变动,非关系型数据库逐渐普及。- 群雄争霸(20年代-现在): newSQL的出现(2012年:谷歌发布**spanner**论文),云数据库打破了原来数据库厂商的格局(2015年7月:Amazon正式发布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云原生数据,MPP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向量数据库等## IT技术现状### 技术趋势:分布式是解决信息大爆炸的必经之路设计良好的分布式系统,可以解决传统集中式无法解决的众多问题,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其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IT系统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分布式来实现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比如大数据,大模型训练,互联网大并发的系统。### 技术趋势:开源和云是目前是技术趋势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开源和云计算,有句话软件正在吃掉世界,未来已来,现在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软件控制,大到卫星和飞机,小到支付和出行,都离不开软件。而软件行业正被开源说主导,随着开源的发展,通过云计算来进行开源的部署和管理成为趋势。## 数据库的趋势### SQL仍然是主流,数据库类型百花齐放SQL仍然是当前数据库的主流,随着应用对弹性的需求和运维简化的要求,云数据库逐步普及### 开源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平分秋色2021年1月:DB-Engines的排行榜,开源数据库第一次超过了商业数据库(包括了云数据库),现在开源数据库的流行度以50.6分领先于商业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普及,云数据库崛起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跨越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等对性能要求高的行业云数据库凭借云计算平台的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按需付费的模式,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灵活扩展或收缩存储和计算资源,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难度,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 人工智能与数据库结合,自治数据库概念- 自动优化:AI技术用于自动优化数据库性能,如自动调整索引、查询优化等。- 智能管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和预防数据库故障,提升数据库的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向量数据库:高效的相似性搜索和索引技术,向量数据库可以与机器学习模型无缝集成,支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多模型数据库的兴起- 支持多种数据模型:多模型数据库能够同时支持关系型、文档型、图型等多种数据模型,满足复杂业务需求。# 数据库的选项## 相关的技术背景(应用扩展模型, CAP, ACID, 最终一致性)### ACID(刚性事务)数据库的一大难点就是保证事务的正确执行, ACID 是指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四个基本要素,-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能存在部分完成的情况。就像一个原子不可分割一样,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在银行转账事务中,转出账户扣钱和转入账户加钱这两个操作必须同时成功,如果其中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就会回滚,回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保证账户余额的正确性,不会出现转出账户钱扣了但转入账户没收到钱的情况。-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必须处于一致的状态。即事务执行的结果要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不能被破坏。以转账为例,转账前两个账户的总金额为一定值,转账后两个账户的总金额也应该保持不变,不能因为转账操作导致总金额出现变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隔离性(Isolation)**:在并发环境中,并发的事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不同的事务并发操作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完整的数据空间,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比如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账户进行操作,一个用户的操作在未提交前,其他用户不应该看到该操作的中间结果,避免数据混乱和不一致。- **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对应数据的状态变更就应该是永久性的,即使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如停电、系统崩溃等,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结果。例如银行转账成功后,即使后续系统出现问题,转账记录和账户余额的变更也应该被保留下来,不会恢复到转账前的状态。### CAP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中,CAP原则是指导系统设计者在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之间进行权衡的重要理论。该原则指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最多只能满足其中的两个。- 一致性(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所有副本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无论从哪个节点访问,用户都能看到相同的数据。这通常通过同步机制实现,确保所有节点在写操作后立即更新数据副本。-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指的是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快速响应请求,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仍能通过其他节点提供服务。- 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忍性是指系统在面对网络分区时仍能正常工作。网络分区可能由网络故障、节点失效或延迟增加引起,系统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服务的可用性。### BASE-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在分布式系统出现故障时,允许损失部分非核心功能的可用性,但要保证核心功能可用。比如在电商系统中,交易付款功能出现故障,不过商品依然可以正常浏览,用户仍能进行部分关键操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完全不可用。- **软状态(Soft State)**:不要求数据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强一致性,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即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处于不一致的状态。例如在数据同步过程中,会出现 “数据同步中” 这样的中间状态,直到最终数据达到一致后才变为成功状态。- **最终一致(Eventually Consistent)**: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有分布式节点上的数据最终会达到一致状态。比如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更新操作可能不会立即在所有节点上生效,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过数据复制、同步等机制,所有节点的数据最终会达成一致。###  分布式架构模式- share everything:多个处理器或节点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存储系统、内存和其他资源。优点是实现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能够充分利用共享资源,适用于小型到中型规模的数据库应用,能满足一定的并发处理需求。缺点是可扩展性差。- share nothing: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设备,节点之间不共享任何物理资源。数据被分区并分布在各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处理自己的数据。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通过增加节点来处理更多的数据和并发请求,性能随节点数量增加而线性增长。缺点是架构复杂,需要解决数据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等问题。- share disk:-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个磁盘存储系统,但每个节点拥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和内存。节点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到共享磁盘,数据可以在多个节点之间共享和访问。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存储成本,同时能够提供较好的并发处理能力。缺点是共享磁盘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存算分离:将数据存储和计算功能分离到不同的节点或系统中。存储节点专门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和管理,计算节点则负责处理数据的计算任务,两者通过高速网络进行通信。优点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扩展存储和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可以独立于计算资源进行扩展,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高效利用。缺点是系统复杂,通常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emoji></emoji>## 数据库选型的参考维度### 数据库的类型- SQL数据库:适合结构化数据、高一致性和复杂查询,如金融系统。延迟低,支持复杂查询,支持全部的并行级别。- NoSQL数据库:适合非结构化数据、高扩展性和高并发,如社交媒体和物联网。- NewSQL数据库:适合需要扩展性和结构化查询的应用,如实时分析和电子商务。分布式系统中保持一致性而引入一定的延迟,复杂查询和OLTP不可兼得。支持部分的并行级别### 非技术因素- 合规性:业务数据是否可以存放在公有云上?是否需要特定的认证,如信创证书?- 成本:在可以接受的成本内,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了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开发的学习成本和后期的运维成本往往被忽略。- 团队能力:是否有开发该类数据库的经验,运维团队是否能够支持选型的数据库### 技术因素- 数据结构:结构化数据 VS 非结构化数据。如果是非结构化数据,NoSQL是个很好的选择- 读写比例:读写比例如何,是否有复杂的查询需求- 一致性:需要强一致性还是最终一致性?- 扩展性:是否需要水平扩展或分布式架构?- 数据量: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每个数据库都有数据处理上限- 延迟性能:对于数据库访问时时延的要求- 可用性要求:数据库提供的最高备份策略能否满足业务需求## 数据选型的建议- 数据库的架构为所谓好坏,只选**合适**不选先进的。集中式数据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应用场景。- 不要指望数据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时**应用程序才是正道**。通过微服务的合理拆分,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进行分解;通过CQRS,可以大大减低对数据库依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瓢的大小由你的**运维能力**决定。一个系统的数据库最好不要超过3种,如果使用公有云全托管服务,不要超过5种# 数据库的前世今生## 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1936年阿兰·图灵提出的的计算机模型,系统由数据存储(Tape)、寄存器和处理逻辑构成。现在最复杂的信息系统也同样沿用这种架构,只是将磁带Tape换成了数据库。## 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 混沌洪荒(50年代-60年代):初步的数据理论,原生的数据结构和文件组织- 文明曙光(60年代-80年代):层次型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 一统天下(90年代-00年代中):关系型数据库,1986年:ANSI把SQL作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美国标准,公布标准SQL文本。- 群雄争霸(00年代后-20年代):关系型数据库,NewSQL,NoSQL的崛起,**1998年:NoSQL**一词诞生,、不提供ACID的数据库设计模式99年提出NoSQL的概念,2008年:开源的Hives与Cassandra数据库,09年,MongoDB,Redis,10年ES,带动数据库产业技术上的变动,非关系型数据库逐渐普及。- 群雄争霸(20年代-现在): newSQL的出现(2012年:谷歌发布**spanner**论文),云数据库打破了原来数据库厂商的格局(2015年7月:Amazon正式发布关系型数据库Amazon Aurora)。云原生数据,MPP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向量数据库等## IT技术现状### 技术趋势:分布式是解决信息大爆炸的必经之路设计良好的分布式系统,可以解决传统集中式无法解决的众多问题,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组成一台巨大的虚拟望远镜,其口径相当于地球直径。IT系统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分布式来实现大规模的计算和存储,比如大数据,大模型训练,互联网大并发的系统。### 技术趋势:开源和云是目前是技术趋势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开源和云计算,有句话软件正在吃掉世界,未来已来,现在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软件控制,大到卫星和飞机,小到支付和出行,都离不开软件。而软件行业正被开源说主导,随着开源的发展,通过云计算来进行开源的部署和管理成为趋势。## 数据库的趋势### SQL仍然是主流,数据库类型百花齐放SQL仍然是当前数据库的主流,随着应用对弹性的需求和运维简化的要求,云数据库逐步普及### 开源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平分秋色2021年1月:DB-Engines的排行榜,开源数据库第一次超过了商业数据库(包括了云数据库),现在开源数据库的流行度以50.6分领先于商业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普及,云数据库崛起分布式数据库可以跨越多个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提供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访问,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等对性能要求高的行业云数据库凭借云计算平台的高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按需付费的模式,能够根据自身业务需求灵活扩展或收缩存储和计算资源,降低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运维难度,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 人工智能与数据库结合,自治数据库概念- 自动优化:AI技术用于自动优化数据库性能,如自动调整索引、查询优化等。- 智能管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和预防数据库故障,提升数据库的稳定性和管理效率- 向量数据库:高效的相似性搜索和索引技术,向量数据库可以与机器学习模型无缝集成,支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过程。### 多模型数据库的兴起- 支持多种数据模型:多模型数据库能够同时支持关系型、文档型、图型等多种数据模型,满足复杂业务需求。# 数据库的选项## 相关的技术背景(应用扩展模型, CAP, ACID, 最终一致性)### ACID(刚性事务)数据库的一大难点就是保证事务的正确执行, ACID 是指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四个基本要素,-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能存在部分完成的情况。就像一个原子不可分割一样,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在银行转账事务中,转出账户扣钱和转入账户加钱这两个操作必须同时成功,如果其中一个操作失败,整个事务就会回滚,回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保证账户余额的正确性,不会出现转出账户钱扣了但转入账户没收到钱的情况。-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必须处于一致的状态。即事务执行的结果要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不能被破坏。以转账为例,转账前两个账户的总金额为一定值,转账后两个账户的总金额也应该保持不变,不能因为转账操作导致总金额出现变化,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隔离性(Isolation)**:在并发环境中,并发的事务之间是相互隔离的,一个事务的执行不能被其他事务干扰。不同的事务并发操作相同的数据时,每个事务都有各自完整的数据空间,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其他并发事务是隔离的。比如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账户进行操作,一个用户的操作在未提交前,其他用户不应该看到该操作的中间结果,避免数据混乱和不一致。- **持久性(Durability)**:一个事务一旦提交,它对数据库中对应数据的状态变更就应该是永久性的,即使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如停电、系统崩溃等,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结果。例如银行转账成功后,即使后续系统出现问题,转账记录和账户余额的变更也应该被保留下来,不会恢复到转账前的状态。### CAP在分布式系统设计中,CAP原则是指导系统设计者在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之间进行权衡的重要理论。该原则指出,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这三个特性,最多只能满足其中的两个。- 一致性(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所有副本的数据始终保持一致。无论从哪个节点访问,用户都能看到相同的数据。这通常通过同步机制实现,确保所有节点在写操作后立即更新数据副本。-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指的是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快速响应请求,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即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仍能通过其他节点提供服务。- 分区容忍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忍性是指系统在面对网络分区时仍能正常工作。网络分区可能由网络故障、节点失效或延迟增加引起,系统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服务的可用性。### BASE- **基本可用(Basically Available)**:在分布式系统出现故障时,允许损失部分非核心功能的可用性,但要保证核心功能可用。比如在电商系统中,交易付款功能出现故障,不过商品依然可以正常浏览,用户仍能进行部分关键操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完全不可用。- **软状态(Soft State)**:不要求数据在任何时刻都保持强一致性,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即数据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处于不一致的状态。例如在数据同步过程中,会出现 “数据同步中” 这样的中间状态,直到最终数据达到一致后才变为成功状态。- **最终一致(Eventually Consistent)**: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有分布式节点上的数据最终会达到一致状态。比如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更新操作可能不会立即在所有节点上生效,但随着时间推移,通过数据复制、同步等机制,所有节点的数据最终会达成一致。###  分布式架构模式- share everything:多个处理器或节点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存储系统、内存和其他资源。优点是实现相对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能够充分利用共享资源,适用于小型到中型规模的数据库应用,能满足一定的并发处理需求。缺点是可扩展性差。- share nothing: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内存和存储设备,节点之间不共享任何物理资源。数据被分区并分布在各个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处理自己的数据。优点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通过增加节点来处理更多的数据和并发请求,性能随节点数量增加而线性增长。缺点是架构复杂,需要解决数据一致性和分布式事务等问题。- share disk:-多个节点共享同一个磁盘存储系统,但每个节点拥有自己独立的处理器和内存。节点通过高速网络连接到共享磁盘,数据可以在多个节点之间共享和访问。优点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存储成本,同时能够提供较好的并发处理能力。缺点是共享磁盘可能成为性能瓶颈。- 存算分离:将数据存储和计算功能分离到不同的节点或系统中。存储节点专门负责数据的持久化和管理,计算节点则负责处理数据的计算任务,两者通过高速网络进行通信。优点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扩展存储和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可以独立于计算资源进行扩展,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高效利用。缺点是系统复杂,通常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 数据库选型的参考维度### 数据库的类型- SQL数据库:适合结构化数据、高一致性和复杂查询,如金融系统。延迟低,支持复杂查询,支持全部的并行级别。- NoSQL数据库:适合非结构化数据、高扩展性和高并发,如社交媒体和物联网。- NewSQL数据库:适合需要扩展性和结构化查询的应用,如实时分析和电子商务。分布式系统中保持一致性而引入一定的延迟,复杂查询和OLTP不可兼得。支持部分的并行级别### 非技术因素- 合规性:业务数据是否可以存放在公有云上?是否需要特定的认证,如信创证书?- 成本:在可以接受的成本内,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除了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开发的学习成本和后期的运维成本往往被忽略。- 团队能力:是否有开发该类数据库的经验,运维团队是否能够支持选型的数据库### 技术因素- 数据结构:结构化数据 VS 非结构化数据。如果是非结构化数据,NoSQL是个很好的选择- 读写比例:读写比例如何,是否有复杂的查询需求- 一致性:需要强一致性还是最终一致性?- 扩展性:是否需要水平扩展或分布式架构?- 数据量: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每个数据库都有数据处理上限- 延迟性能:对于数据库访问时时延的要求- 可用性要求:数据库提供的最高备份策略能否满足业务需求## 数据选型的建议- 数据库的架构为所谓好坏,只选**合适**不选先进的。集中式数据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应用场景。- 不要指望数据库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时**应用程序才是正道**。通过微服务的合理拆分,将复杂的数据结构进行分解;通过CQRS,可以大大减低对数据库依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瓢的大小由你的**运维能力**决定。一个系统的数据库最好不要超过3种,如果使用公有云全托管服务,不要超过5种
【干货分享】技术岗如何少走弯路
分享主题:刚才加入直播群,看到留言问少走弯路的含义是不是直接去当保安呢?(因为业内流传,中年失业,常见的职业选择包括保安、保洁和保姆,这些职业被称为“吉祥三宝”。)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就是我们如何避免中年失业去当保安,争取一路走到技术的终点。 我准备按照如下五个标题来进行分享。 我的社区昵称是蓝色空间,今年是工作第20周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所以第一点给大家做一个20 年的工作总结。 第二点就是分享我这20年的晋级之路。作为老一代的工程师,我是八零后,而现在年轻一代很多是零零后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我们新老工程师之间可能差了整整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传帮带,如何能让工程师梯队持续的发展下去、继承下去,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第三点讲中年危机。我们这一代已经人到中年,在35-40岁左右,中年危机到来,尤其IT行业,工作的生命周期比较短。如何在未来20年继续保持自身的价值?我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希望年轻人们能够借鉴一下,少走弯路。 第四点讲人生半路的风景和思考。40岁的人生基本过半,此时所看到的风景和年轻时完全不同。我们都经历过年轻时代,现在到半路能看到什么?提前分享出来,有助于大家少走弯路,能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 最后第五点,就是我自己的思考,传说、故事以及神话。后面分享过程中再展开,先留个悬念。 一、一份二十年的工作总结第一件事是破题,为什么要破题?因为如果不做解释,那大家就会想是不是直接去当保安了。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我这20年没有得到过名利。也就是没赚到大钱,也不是很出名。(最近在咱们JDC社区里有些成绩,但这其实是工作经历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虽然前几年很多人站上了风口,瞬间实现财务自由,看起来赚钱容易,其实很多人仍然靠工资养家,我也和大家一样是普通劳动者。这20年里我一直和大家一样,在做着普通的一线工作。这些经历分享出来对年轻人可能用处更大。对我们这代人,我也有些话想说,因为身边很多人也遇到了中年危机,我的经历也可以提供些借鉴。少走弯路的意思,就是认定方向一往无前,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我是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才进入了这个行业。至今持续20年没离开这个行业已经非常难得。我的同学们大部分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我会向年轻人们展示我走的路以及相关思考,希望年轻人能够一路走下去。 第二部分就是:人生多种多样。有的人是站立潮头做冲浪者,例如背景图片这个冲浪人,比喻名利双收。举例就是各位首富、企业家、一些业内的专家等,他们一般是名利双收。另外还有人是协助他们,自己也站上风口当着浪花,这些人大多财务自由了,或者是有了一定的名气,不必操心工作稳定性的问题,不会有中年危机。这些人我把它比喻成浪花,例如企业里的高管及股东。 而我们绝大部分人,只是托起浪花,做了大海里的水滴。但是想要冲浪,必须有大海,必须有千千万万的水滴。冲浪的人要的是面子,我们这些大海里的水滴,就是他的里子。没有里子,面子是站不住的,也是无法冲浪的。借用小说《三体》中的名言:我们即使是一颗水滴,也可以发动末日之战!普通劳动者仍然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作用。所以不要妄自菲薄。 接下来是我的工作总结。在这20年里经历了很多工作,前10年工作变动比较频繁。最初是在研发方向的软件和硬件测试工作。接下来是运维,最后转到现在的售后工作,至今持续10年。所以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了。 另一个方面,经历过的企业类型有外企、私企、中外合资、还有国资控股企业等。体制内和纯国企的工作,目前还没经历过。 技术方向上,有PC和服务器的硬件制造、网络安全、数通、企业级的IT设备、存储、虚拟化、超融合、云计算等等,工作经历长短不一。但在每个岗位时都会以专业的态度把本职工作做好。这一点很重要,后面会展开谈。 接下来是20年的成长历程。第一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里借用了佛教禅宗的说法。为什么用这种说法?因为在工作后的一至三年,通常先照猫画虎学会工作内容。然后是在工作中学习,再不断积累经验,然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某些岗位一年即可,少数岗位可能要三年左右。剩下的就是重复性的工作。第二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如果我们积累了基本的工作经验,再继续干下去,表面的工作往往已经掌握,接下来就是工作中的细节,会不断的积累,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解决越来越多的麻烦,处理越来越多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不断积累了经验,接下来发现熟能生巧。三年以后工作熟悉了,绝大部分人会产生职业倦怠。我当年也是跟普通人一样,因为都是普通劳动者。有些人3~5年期间就开始换工作。第三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不同岗位之间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我们能不断的去提升自己,能够做到主动学习,并坚持下去,在某一个时间点,我们就会有所突破,有所感悟。一旦达到了这个突破点,就可以将自身的经验融会贯通并串联起来。此时会形成自己的独立认知,同时思想自成一套体系。这时就可以利用这套体系向各个技术方向去发展,并能做到主动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刚刚群里问我们能否一劳永逸的认定方向?通常这种问题指的“认定方向”,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类别的方向,而是认定了我们要在技术领域成为专家,就专心去发展,在现实中具体工作涉及的技术领域也可能要不断的变换,就如我之前的工作经历一样。后面会给大家逐渐展开。 个人的提升路径,这里以我所在的售后行业为例,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大家可以做个参考。一般在第一年,做到初级工程师,主要是打杂的,做些初级工作,然后跟着前辈学习。中级工程师一般就可以独立干工作了,基本独当一面,某个项目交给你,基本可以去独立完成,或者带一些初级工程师做帮手。而高级工程师可以独立做规划、项目实施、做一些比较复杂的项目,可以带着一些中级和初级工程师一起完成工作。专家级工程师负责干什么?干最难的工作,一般是救火队的角色,哪里有问题解决不了,就去哪里。哪里的工作领导最不放心,就派专家工程师去哪里。最后这个业内专家的层次属于比喻,目前我还没到这个层次。图例中蓝色的部分,是我目前已经经历的阶段,黑色的是还没走到的。所谓业内专家,一般是快退休之前,可以不用干一线的工作了,更多是指导年轻人改善自己的不足。 有些人退休后也会参加一些项目评审,项目验收等工作。我们做项目时也遇到过这种老专家。如果希望成为这种专家,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无疑是工程师方向一个很好的终点。二、持续二十年的晋级之路接下来看看我这20年的路,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同时回应刚才的问题,就是我在刚开始工作时是怎么做的。 我的前10年工作经历:绝大部分人的工作历程是第一年熟悉工作,接下来两年重复第一年的工作,接下来第三年,如果换了工作,就又重复之前的熟悉新工作的历程。有些人可能三年换一个,反复换了很多工作,有些人可能一两年就换工作,那就连熟悉工作都做不到。如果说三年到五年能坚持下来的话,那一般就对当前工作很熟悉了。那么我的历程是什么样?其实我的历程和左侧列出的差不多,平均下来大概也是2~3年换一次工作。但是现在回头去总结,当我突破了以后,我当年的做法跟其他的普通人有什么区别呢?只有一个很细微的差异,就是我是基于爱好来做的这份工作。当我上大学选择计算机专业的时候,是基于对计算机的热爱。毕业以后,选择进入这个行业,选择相关的岗位。计算机专业在当时是只有一个专业的,不分具体细分的方向。在我们毕业的时候,也就不分方向,有相关的岗位都可以应聘。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学习经验,以及自己的爱好就选择了相关岗位。我在工作中就会逐渐的学习、了解,积累经验。然后在第三年,绝大部分人厌倦的时候,我还能坚持下去,发现新的一些东西,探索一些别人不感兴趣的知识,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因为这同时也是我的业余爱好。这样我就把爱好和工作经验结合到了一起。这段时间内我默默的积累了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当时自己是不太清楚的,只是觉得自己跟大家没什么区别。再看页面左侧,接下来别人可能重复了上两条,换个工作,继续重复。而我在换工作以后,还在这个行业里,但是可能从硬件测试到了软件测试,岗位的方向也从IT变成了网络,或者又变成了安全。回头来看,我不管干什么工作,毕竟还是在计算机这个大方向里,还是在摸索属于自己的路。在每隔几年换一份工作的经历当中,有一些是企业倒闭,不得不换,有一些是企业裁员,还有一些是遇到了不太匹配的岗位,知道在这种岗位干不久,那么我积累几年经验差不多了,工作该换就换。当时虽然比较年轻,但是我默默的积累的东西比普通人比同龄人要多一些。它的作用当时是看不出来的,在哪儿能看出来?我们接下来往下看。 前10年工作里有什么案例来说明这个作用呢?例如我在做硬件制造的时候,发现了有一次良品率太低,当然这个良品率低不是我发现的,是整个生产线都发现了。发现之后需要找出证据。当时我领着我们组员测了好久,然后最终找到了这个证据,找到了证据之后,发出了我们那个企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停产提醒,也就是说,让生产线及时停产,冒着不能及时交货的损失风险停产排查。停产之后,依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找出了证据,发现了一些重大缺陷。这些缺陷的发现,让我们及时避免了在交付之后造成更大的损失。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并没有白做。当然这个案例的细节涉及我们业内的友商,所以在这里不谈具体细节。这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也就是说,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已经直接进入“地狱模式”,是经过地狱模式的训练走出来的。当时无论是工作强度、工作压力还是我面临的问题全都比较大。那么当我们经过了这个模式的锻炼,那接下来其他阶段的普通工作就不觉得难了。后续换了软件测试方面的工作,在实习阶段,找了产品的bug。这个说起来也很简单,刚入职的时候,熟悉工作阶段需要测试产品bug,目的是要运行一下测试用例。但是这个用例当我全部执行了以后,我就发现了几个产品的bug,这个bug持续了好多年。如果之前进来的这些年轻人,在我之前的前辈们,有人能把所有的用例执行一遍就能发现。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即使是我们年轻时候,我们也可以不唯上,不唯权威,不完全迷信我们的前辈,而是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如果你形成了这种科学的习惯,那么就可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定的成绩。此时不必考虑前辈们是怎么执行的,大胆去做即可。 接下来的案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里,因为我经历过PC制造岗位,PC制造里面OEM软件的预装,是一个专门有部门负责的。这一项工作当时都是派人去系统厂商培训,比如装windows是派人去微软专门学习的,学习了之后,回来才能搞出一整条生产流程。后来我又换了工作,已经不做pc制造了,但是碰巧有一个项目要装上百台PC机。那最理想的状态是做成OEM制造的那种形式,否则我们自己一个个安装系统,产品的良品率就太低了,操作系统安装完后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我就把这个工作接下来了。接下来之后,因为之前做制造的时候,这个流程我只见过,但并不了解里面全部的流程。因为这个是一个商业机密,一般人家不公开。当时是windows 7出现以后,官方有一些给合作厂商的英文的OEM文档,可以随着某些版本公开。我是基于这个文档,把整个流程重建了一下,利用这种预装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那个企业跟和PC的OEM产完全没有关系。说明在那种情况下我已经不自觉的在用以前的经验在补充当前的工作需求。但是那个时候还体会不是很深,因为还没达到突破阶段。接下来的案例就是项目实施里面有一个独立的虚拟化环境,需要从头创建,创建之后还要搬迁,还要扩容,还要一部分扩展成两个独立的部分,还有公有云运营等。那时虚拟化和云计算概念还没有完全流行,是2010年-2011年左右。当时我和同事,两个人从零开始摸索创建虚拟化环境,并且摸索了如何进行搬迁,扩容改造等。我们从零开始一直到能随意的去安装、改造、调试。从这里开始,我们就把这套流程打通了,后来也带给我现在的工作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看一下我在第10年到第15年的经历。这里左侧的所见所感就是常见的历程,一般在第10年到第15年里面持续循环,或者就放弃岗位了。比如转去管理方向,开始往上爬了。谁都知道,留在工程师岗位,可能前途不是那么好,赚钱也不多。那么就会逐渐往其他岗位转。留下来的觉得没有前途,有些人可能就学会摸鱼了,认为混到差不多退休就可以了。但是前些年还没有像现在这种裁员风暴或者是金融危机,大家还想不到会被裁员,只是觉得在企业可以一直混日子,可能有些企业会给自己养老。那个时候企业的待遇普遍也都不错,也还缺人。 不过仍然还有极少数的人可能还会再继续前进,继续摸索一下新的技术。其实到第10年甚至15年,大家对自己的工作已经非常熟练了。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一个所谓赤子之心,或者说保持着像婴儿一样的这种好奇心,能继续探索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除非你有强烈的这种热爱。也就是说,对这行业有强烈的兴趣。我正好是这方面的人,为什么呢?其实说来简单,因为咱们的出身都很普通,家里没有太多的钱,有钱的人玩什么?可以玩赛车,可以玩飞机,可以玩很多就是机械类的东西,花很多钱的东西。上流社会可以养马去。但是我们那时买一个电脑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读了计算机专业买电脑是必须的,当时可能是花了不少钱买电脑,然后再去学习。我当年是从90年代末开始买的,正好赶上中国和国际互联网开始互联,从最早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开始,然后一直到宽带链路,然后一直到现在,我们可能千兆几千兆的光纤带宽都有了。最早可是64kbps,当时还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当时是听声就知道我的调制解调器是否正常工作,而且带宽低,打开一个图片都要很久。当开始连入互联网,我们的机器就不是单机了,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2000年前后的年代是黑客精神最后一个大流行时期,讲究的是无私的分享。那个时候。知识分享的精神都很足,大家也在不断的去做各种交流,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网友。通过一个电脑能接触到全世界的人,能接触到很多科学方面的东西,这个带给我们的诱惑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这个渠道,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钱也没有那个能力去走遍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像现在这种工程师的岗位,或者说也难有现在这种开阔的眼界。在当时我们可能是领先普通人接触了广阔的世界,很多人已经在网络上开始逐渐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了。在第10年和第15年当中,因为我有当年的各种爱好,所以导致我干了现在的这种售后实施工作,从研发方向转过来了。转过来之后,这个工作从当时一直到现在干了10年。为什么持续了10年?(而且可能未来有机会,我还是想继续干下去。)因为在这个时候,我发现我之前积累的经验,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而且我之前学过的所有经验,所有的岗位正好完美的匹配我当前岗位的需求。当前我干的工作内容越多,我以前的技能用的也就越多。最后我可以拿我自己的经验反过来去弥补我当前岗位上的不足。我能做的事情,比公司给我的要求,比这个岗位给我的要求,甚至比客户给我要求还要多得多。那么我在这个岗位上做的,就可能是在一般人觉得这个岗位很辛苦的情况下,我做起来可能就不是那么辛苦。 因为很多东西我已经积累好了,我掌握的一些经验可能比普通人多一些,那么做起来工作就容易一些。接下来,当熟悉工作之后,你会发现之前的工作经验全都能用的时候,就会觉得当年没有白学。从这里就能看出,当年坚持下来的意义所在。如果不想现在的工作白费,就一定要选好自己将来的路。将来的路怎么选?往后我继续给大家解释。在这个阶段如果你已经开始汇集了各方面经验,其实就说明你已经在找自己的方向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样找到自己的方向。我看群里有些人说精力跟不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没有那么好。我要说的就是我们应该学习像婴儿一样,保持好奇心,不断去探索。为什么这么说?借用小说《三体》的说法,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这个摇篮里面,仍然还是婴儿。如果一个文明想要真正成长壮大,一定要离开自己的星球走向宇宙,突破自己的星系。那么在这种观点下,我们当前的人类仍然是在婴儿时代,我们掌握的这些科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要走向星际时代,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这些人,其实只做了很浅显的一些基础的准备工作,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们的子孙后代再继续进行。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他们做出一个榜样!我们很多科学家,我们很多老院士可能是70~80岁了,还在努力的去燃烧自己,还在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分享给大家,然后积累新的经验,搞新的研究。我们不一定要做成科学家那种程度。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工程师,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职业生命燃烧的更久一些?这种燃烧取决于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我们的精力可能不足,我们的身体的状况可能不如以前那么好,但是我们可以在这种情况下降低一些工作强度,我们能发挥出来的方向,去发挥出我们的经验。这个时候就取决于我们怎么看。所以接下来我给咱们这些中年的工程师们也准备了一些内容。讲的是我到20年的时候,有了一些突破,这个突破之后是什么样的?给大家展示一条我走过的路,看看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关于自己的指导。先说10-15年经验,售前、售后、项目经理等,需要什么技能都可以自己练习,自己的工作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去考虑太多。我跟我们的年轻人一直在讲,如果我们希望公司留我们不裁掉,应该怎么办?企业如果给你1万块钱,你干的工作至少要能挣2~3万才可以,否则这个成本都不够。如果我们自己是老板,我们希望找什么样的工程师,我们愿意给他多少钱呢?这时需要换位思考,知道老板需要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给公司创造的价值,一定要远远大于我们拿到的工资,你才有不被裁掉的价值。否则连所谓的受剥削的价值都没有。有些人就觉得摸鱼划算,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事。你给我10000的钱,我干8000的事,你给我8000的钱,我干6000的事,这相当于占公司便宜了。但是我遇到过很多情况,客户说这个工作正常需要10000,我给你20000,你能不能干?这种可能都是常规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这种摸鱼的工程师,一般会说这个我肯定干不了,因为没经验不敢承担。其实只有你平时需要什么练什么,不计报酬的提前练好了,你才是有准备的人。这种情况下让你干什么困难的工作,你就会说我已经准备好了。我给年轻人讲的另一个思路,就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个疑难的工作如果你答应了去做,就一定要有绝对的把握去干,绝对不要打没有把握的仗。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仍然去答应人家,那绝对是自己挖坑往里跳。怎么样才能有把握?这就要平时在其他的工作里面,已经提前练好了,需要的时候就能上,这个钱就只能你挣。不管是我们私下帮人去处理的工作,还是说我们公司的任务,这个工作别人做不到,你能不能上,你能上就给你奖金了。为什么我之前说工作的时候要聚焦做最难的工作,这就是平时我在工作中已经积累好了,那当领导问这个最难的工作你能不能做的时候,那我就义不容辞,直接去做了。既然我干了这个工作,基本对我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了,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或者说即使我不熟,我也知道怎么解决,我可以一步步的在可控范围内把它尽量做到最好。有时是没有最佳选择,谁上去干这工作就需要承担对应的风险,我们有能力的情况下,该上就上,当仁不让。如果你能这么做的话,你觉得领导会不会看重你?你觉得如果裁员的时候还有没有你的份?如果你被裁了,你会不会担心找不到工作呢?每个人有自己的路,大家可以在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说的话。当然我分享的是我自己的路,而不是通用的万能的经验。所以每个人听到我的经验之后,建议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自己的路。 接下来是了解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以内的使用。如果我们的工作都不能干满五年,很多IT产品,例如华为的一些服务器,存储等产品,它的正常生命周期是五年到10年。这种情况一般五年左右,就能见到一轮生命周期,10年左右,就能见到两轮的生命周期。这种时候,如果我们和客户不断的保持联系,就能知道在全生命周期下他能经常遇到什么问题。如果经过两轮了,那有些问题就轻车熟路了。我的经验就是经过这几轮之后,平时常见的问题能总结到80%,此时我们只需要用20%的精力就能覆盖80%常见的问题,剩下那20%可能需要成体系的去处理。我们只要覆盖这80%就能应付绝大部分的场景。在用户端,我们这种经验带来的就是不一样的体验。第三点就是在工作中积累各种细节,将已有经验反馈给用户。我将别的用户的经验积累了到下一个用户,同时会把我的最佳实践不断的去完善。咱们华为有一个最佳实践的场景,很多产品里面都有,在最佳实践里面会推荐特定场景下建议你应该怎么做,这是比较好的。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在这么多年的积累中,会进一步完善它。这个最佳实践是厂商推荐的一个通用的思路,而我基于不同的用户,能总结出自己的最佳实践。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优化。通常这个优化后的最佳实践它的范围更窄,适用性更窄,但是它的效果也更好。然后当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解决客户的问题,就可以做到一句话即可解决问题。比如说我们很多情况下搭一套超融合,搭一套虚拟化这类复杂的系统。搭完之后,甚至初始用户会要求派人驻场来解决日常问题。但是到后来驻场这个话可能就没人提了,就是因为但凡客户问到常见的问题,我基本上能做到一句话解决问题,直接告诉客户,请帮我去确认系统的几个状态,然后可以根据情况直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思路是什么,在运维过程中应该怎么办等等。然后按照我说的做,只要操作一下问题立刻解决,完全不需要一个专人在现场去处理,也完全不需要天天找400。这是我们工程师的价值逐渐的在体现出来。我们10年8年的积累,这个时候价值就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我们开始具备系统的整体的架构思维。既然能一句话解决客户的问题,那说明整套系统架构都在我脑子里了。无论客户想怎么变怎么改,我都是一个系统化的思维来应对。这里拿维修电脑举个例子,可能有些人修电脑,有一个独特的修复系统的经验,重装系统还有一个独特的经验,他会记很多这种经验,记录在本子上,然后遇到了问题就去查这个小本子。他会认为这个经验是我自己独家的,我绝不告诉别人。通常我和这类工程师聊天时,我会直接提醒他,如果你本身只有半瓶水的情况下,你就不要敝帚自珍,把这种自己的点滴积累当做多么了不得的秘诀。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别的工程师和他是同样层次的技术能力,他能总结出来,别人难道总结不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珍藏的这些东西只能对技术不如自己的人保密,比他强的人可能经验更丰富,花些时间也可以独立总结出这类秘诀来。如果我总结出成体系的经验后,去处理疑难问题的时候,我是成体系的,我一定会找出它的原理是什么,解决思路是什么,一旦处理问题,不管现象怎么变,我都能基于原理,把问题给解决掉,而不受限于具体方法。那类工程师的方法就像走路一样,方向不同,处理方法就有很多不同。而我就直接基于终点的情况从原理上找到最佳的路径。两种思路的成本和代价也完全不一样,这两种工程师的思维方式和得到的收获也完全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己看一下想要做什么样的工程师。 最后就是具备规划能力。在很多项目里,最初可能复杂的项目必须由厂商进行规划。如果我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成体系的思维,我们的规划已经可以在厂商的最佳实践上面进一步优化,这种规划可能优于厂商的通用规划。我们在某些项目里和厂商一起做规划的情况下,我们会给厂商提建议,基于这个客户,建议进行对应优化,或者做一些改进。把我们的能力反馈给厂商,反馈给客户,争取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所以刚才提到我在JDC社区里提了一些产品的日常调研,还有产品的改进的建议,大家明白为什么了?因为我们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积累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我们就能把客户的一些需求和痛点,通过向研发团队的反馈来解决掉,回过头来直接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切入点。这种提建议,或者是反馈,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我们基于已有的积累来提的。这是我们一线工程师的价值。从工作的第10~15年开始,在公司里面凡是有公开的讲解、答辩等,我都要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让领导们和同事们知道,我们15年到20年经验的工程师和3~5年经验的工程师有什么差别?同时也是提醒我们的企业,一线工程师是对项目了解最多、最贴近用户、最了解真实需求的人。那么当我们了解到实际的需求,就能真正的了解用户的情况,也就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这里有个比较极端的案例。我只说大致情况,涉及一些客户的具体细节就不谈了。就是某一个项目,当时可能项目快丢掉了。当时我是作为一线工程师,基于对客户真正需求的了解,基于对所有的产品,包括咱们的,包括友商的,所有的了解,当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个项目最后又拿回来了。当然这不完全是我自己干的,是配合着销售完成的。当时销售人员根本接触不到所有的信息,而客户的领导们是在我眼前聊相关情况的。我当时知道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所以就针对这些痛点说了几句建议,把自己对现场情况的了解结合自身经验反馈给客户。当时领导们就明确了自身的需求,然后再去咨询各方面,发现跟我说的一致。当时我自然而然的就做到了引导客户需求。虽然这个案例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在那以后,我发现一线工程师的价值远远不只是干活那么简单。因为在我们这种体系内,做实施的售后工程师,往往是接触客户最多的,其他的包括售前、销售等人员接触的最终客户不是特别多的。一线工程师往往能拿到一手信息。如果及时反馈,大家一起来满足客户需求,往往能真正的解决客户的痛点。它的效果远远比咱们按部就班的去做销售要强得多。第二点,也是我的经验,就是在一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实事求是的去处理问题。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就能迅速提升客户的信任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售后的服务不到位,比如说400处理速度慢了,客户会不满;产品有bug影响业务,客户也会不满;实施有问题业务不稳定,客户还会不满。但是只要我们一线工程师在现场,遇到了问题,就可以直接告诉客户,有问题我们就能处理,而且有厂商的体系支持。那么客户的所有不满都会被咱们工程师带来的情绪价值给抹平。只要我们能处理掉问题,客户就不担心。只要我们工程师在这里,客户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些系统。有些客户会问,你这个系统实施完了这么复杂,将来运维怎么办?我总结出来经验之后,就会告诉客户,这个系统的维护是分三层,第一层是客户管理员了解管理员指南里边的基本操作。通常都非常简单。售后有整套体系,客户有问题可以找集成商,再加上我们售后工程师,可以随时给客户进行支持。如果是部件问题、故障件更换以及更复杂的问题需要研发处理,可以去找400做售后支持。售后按照同层次成体系进行支持,就像打仗一样,靠体系去弥补某一层次的不足,然后靠体系去支撑全生命周期产品的售后。这样才能达到产品规划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我们能达到调动体系支撑客户的程度,客户的满意度和对系统的放心程度是绝对不一样的。 接下来是积累到10年经验以后,我们会发现些额外的经验,它带来的附加价值远远大于3-5年。因为很多公司招聘售后工程师,通常认为性价比最好的工作时间就是3~5年。因为这个时间对工作都已经很熟练了,将来可能会换个工作继续干。那在下一家公司就直接达到了成熟的程度,此时大家会觉得这种人的性价比是很高的。但是作为一个老工程师,我也给很多企业提醒一下,我们一些年纪更大的具备10年,甚至20年经验的工程师,我们如果做好了积累,做好了突破,就能发掘出更多的附加价值。此时能做到的效果就远远大于一个普通3-5年经验的工程师。也就是说,这种时候我们的工作已经不只是基于工程师视角,而是可能基于项目经理的思路、基于系统规划者的思路、甚至是基于客户运维组织者的思路去帮助客户赋能,从而达到客户需要的效果。那么10年以上的工程师,需要的是经过各种锻炼的,如果一直过平静日子,那技术的价值一般是没有提升的,这种工程师即使工作很多年,其经验及能力和3~5年时没有区别,竞争力也远远不如3~5年的工程师,因为二者的能力是一样的,但是老工程师的性价比通常比较差了。这也是中年危机的由来。如果说我们不能突破,没有更多的富余的价值,我们把自己的性价比降低了,那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环境下,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我们就没有竞争力。 接下来看一下我的突破第15年到第20年,很多人到这个时间就该转岗了,因为中年危机的到来。 35岁、40岁以上危机更大,身体也不行了,那么改变发展方向,售前售后什么都开始转了。有些开始搞钱,有些开始图利,有些开始考虑地位。少数失业的就去做保安,保洁这种工作了。还有些直接就进入体制内躺平,逐渐学会摸鱼,只有极少数继续前进。我是属于继续前进的那种,因为我连摸鱼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时候,每个人经验都不一样。我是在第15~20年,因为工作的历练,我们这个行业工作时往往是一个人去干活,一个人就要兼项目经理、负责现场协调,很多东西都要兼职去做。那么时间长了,复杂的工作干得多了,某一天我就发现自己有所突破了。这种突破,就像群里说的是境界的提升。这种境界的提升怎么比喻?我借用弘一法师的一句话,这个境界就叫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一个境界?以前换工作比较频繁时,我觉得我干了很多不同的工作,如果现在我们去一些互联网大厂,去讲这些工作经验,人家的背景调查就会问你,为什么隔几年换个工作,是否不能安心做当前的工作呢?但是现在我就会告诉面试官,那些经历都是为了突破在做准备。 好比当天全黑,什么也看不清的时候,你会觉得黑暗里什么都没有。而当天上突然一轮明月出来照耀地下,如同白昼,当看到一切都特别分明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全是树,树上全是花,花落之后全是果子。也就是说,之前干过的所有的分支工作,都是开出的花,最后终于还会结果的。一旦到了这种境界,把什么都看清了,就会有感悟,就会有突破。所以每个人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我是碰巧遇到了这种情况。之前所有的工作经验,这个时候境界就叫百川汇集,奔腾入海。也就是说,我已经是一个河或者是海,我可以把我以前的经验都汇集到一起,不分彼此。那么这个时候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但是这个时候我在山水之间来去自由。无论是在这个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当我有了突破以后,境界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干什么,我都不会再给自己限制了。大家记住,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要把自己限制为一个工程师的角色。假如我们能做的远远超出一个工程师,我们能适应的岗位就宽得多了,这是我们能力决定的,而不是过往的经历决定的,不要困在过往的经历里。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办?重新出发,从头学习,融合所有的知识,提升事业。此时再学习事半功倍,境界不同学的东西也不同,能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接下来就是我在工作里的案例首先是全生命周期思路,现在无论是做规划、售前、实施、售后、运维,包括扩容、升级,还有老产品的下线换代,我们都已经可以基于工程师的角度,为客户总结出完善的经验来。在面对客户时,这一套东西如果客户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可以直接送他一个规划服务,送他一个咨询服务。如果有这个能力,这些工程师能不能转去做咨询呢?大家自己应该心里有底。然后前进方向遇到火坑,我已经可以做救火队,我已经可以将有些坑填平,然后继续前进了。当然,凡是遇到这种熔岩深坑,仍然要躲开它。填不平的坑,不要跳,要果断的躲开。在我们年轻时候,得到的一些经验或者是别人教导是告诉我们有坑,不要跳,直接躲开。但是总要有人去填平一些坑,去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去继续前进。当我们积累到这种程度,有这个经验,当我们的公司需要我们工作时,绝对是义不容辞,该上就上。这个时候如果还不上,就像我后面说的,人生已经走到半路,即将告别这个行业,这个时候我们再做不出成绩来,似乎这个能力就白白浪费了。既然有能力,还是能发挥出就发挥出来。如果在这个行业发挥不出来,就在别的行业发挥出来。我们总不能让自己的人生交上白卷。 接下来,项目遇到疑难的管理问题难以推进怎么办?这个案例是也是一个现成案例。当时集成商和客户都没有专业的人。我到现场作为硬件的供应商的工程师过去的,现场还有软件供应商的工程师,其他都是各自的厂商,但是现场没有人管怎么办?那就利用自己的这种项目管理经验,当时和软件的工程师,两个人聊了一下,把最佳实践沟通好了。因为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个行业的,我的最佳实践也包含了他的内容,他的最佳实践也都能和我对接。我们一起把行业最佳实践对接了一下,就在没有任何专业的人以集成商身份进行指导的情况下,我们自行把这套项目就给直接推进并完成了,最后的验收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我们是按标准的项目交付来做的,客户按任何标准来验收都没有问题。一直到最近听说现场后来管理有点乱,有些连线乱掉了。但是因为当时做了足够的双冗余,这套系统建成,现在大概也有好多年了。一直在稳定的运行,没有出大的问题。这就说明我们的价值能体现在项目中。另外,产品功能如果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怎么办?我们提个建议改进了再继续实施。现在我实施的所有产品,之前全部都提过建议,很多建议去年提的,今年已经落实了。这一方面呢也非常感谢华为。 接下来是在第15年到第20年里边的价值提升。在这个阶段里,对自身负责的技术方向,我们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不同的层面,可以协助公司做好工作,可以拿我们自己的经历弥补公司的不足,以及业内的常见问题。包括有一些实施过程中遇到实现不了的困难情况。我们能不能自己去弥补一下,然后让项目顺利推进,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 最后,持续的一线工作让我们能了解更多新产品新思路,当我们给客户介绍产品时,已经不是单纯展示产品能满足你的某个需求的层次了,而是如果客户的需求不太成熟或者超出了产品设计思路的情况下,我们会结合产品的设计思路,跟客户宣传我们的产品体系目的是什么?能达到什么效果?能怎么样能使IT系统更完善,怎么能解决客户的痛点,应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处理IT系统,而不仅仅是依靠某些功能点去做选择。因为有些功能可能是客户不需要的。当我们把这套体系描述清楚以后,往往会引导客户按照体系来执行,也就是按照产品设计的思路来执行,额外的一些功能,就可以直接给pass掉。这种情况下就能帮助我们的销售迅速的扭转一些销售时的不利局面。 当我们更了解客户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客户需求。当然前提是基于我们的实际经验,基于科学的原理,而不是说基于卖产品的思维,不是我卖什么引导什么,而是基于客户真正需要什么,我引导什么。 接下来就是协调厂商的体系,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在现场是能听到炮火声音的指挥官,那就可以帮助用户来解决实际问题。做技术专家就是我的路,我给大家总结一下。如果咱们想做技术专家,就必须实事求是,以科学为依据。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各方的信任,包括客户,包括你的企业,包括领导,还有同事们。因为按这个角度做,就不会出错。任何不尊重科学规律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科学规律的惩罚。无论是谁,无论是我方、敌方、友方。另外想做技术专家,我们自己必须不忘初心、不计名利、甘于寂寞。作为一个专家,一旦你说谎,做了违背自己良心和道德的事,某一次被人发现了,这个权威性就没有了,就当不成专家了,所以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羽毛。 最后就是说一下发展方向,咱们售后工程师有些善于沟通的,这些人可能是拿工程师作为跳板,他可能沟通擅长的转去销售岗了,有些喜欢转售前,还有一些就是愿意管理的,转领导岗位。还有一些不太明确的,就是换其他技术无关的岗位。像我这种善于与机器打交道的,适合继续做售后。如果是以工程师岗位当跳板的人,我建议你也是干一行爱一行,把当前工作做好。在未来转了行以后,你的经验绝对是优于其他人。现在踏踏实实积累的经验都是你的加分项。如果当前这种经验积累,只是当做镀金,只是一个过场,不踏实工作积累经验,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 人生的选择就是名和利的均衡,确定要名还是要利。像我这种属于名和利都不重要,生活平平淡淡才最重要。那么工作和家庭,既然选择了平淡工作和家庭就要均衡,一方面专心工作,但也要兼顾一下家里。虽然现在很多人要奋斗,在奋斗的时候可能顾不上家,但是在我们有条件的时候,还是要照顾好家人。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这个不强求。现在和未来怎么均衡?有些情况下我们找的工作,是为了现在赚钱够多。有些时候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未来在积累。还有一些工作是为了梦想不计成本的投入,但是不一定有回报。怎么选?仍然看自己。左转和右转就是有些时候我们的选择左转也行,右转也行。但我要说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做了选择之后,都要承担相应的后果,自己的路怎么选择?还是自己决定。坚持工作和自己创业的平衡。有人问了这个运维应该怎么做?一、你能不能坚持当前的工作?你的坚持能不能发挥出自己的效果?能发挥出来,要不要做,这都可以选择。自己创业或者自己转行,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当我们不限于工程师思维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可以具备创业的力的。这要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 三、未来二十年的人生展望接下来看看我们未来20年的人生展望。首先就是我们的工作生涯怎么走。如果我们能看到未来的趋势,比如说我现在这个行业,能看到未来的趋势,我一定会分析现在还能干什么,我当前的工作还能干多久?我如果还想继续留下承担这种工程师岗位,发挥自己的效果,哪些工作我还能干?需要什么认证?需要什么能力?我就要提前学习。等于是提前锁定未来的方向,提前学习,提前准备。当你为下一个工作做好准备,那个工作到来的时候,只有你准备好了才能胜任。公司如果重新再招一个人,肯定是很难的。而用我们老人,就是轻车熟路,完全不一样了。这样可以通过找一个方向续几年,再找一个方向又续几年。比如我们现在40多了,续一续50多岁,60岁就不用想再续当前岗位了,那个时候应该就不一样了,可能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升天之法。什么叫升天之法?干不了,就该离开了,该留就留,该走就走。为什么说峰回路转前面风景更好呢?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干这一行了,我们不会被锁死在现有的经验上面。如果你真有突破,是不受限制的。我们时刻为失业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了解当离开这个岗位,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把我们的技术变现,把我们的能力变现。如果你有这个能力,那绝对饿不死。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不要被自己的历史和经验困在我们当前的人生里,如果困住了,你就再也没法进步了。只有脱离舒适区,不断的努力保持着一丝好奇心,你才能不断的进步。接下来就是面向未来,适应市场。因为现在的这个环境就这样,没办法,适者生存。那么当积累经验不受限制的时候,我们能把自己的技能变现,我们的未来不一定比现在差。最后就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再好的岗位,现在如果不是在国企,不做那些终极躺平的岗位,如果企业倒闭了,我们干的再好可能也要走。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岗位能永远持续下去,也不用奢望我们一辈子干到老,就是时刻做好准备应对工作变动,随时可以找下一份工作,心里不慌就可以了。当我们有工作干的时候,努力干,当公司还存在的时候,尽力的为公司做好服务,公司也会好好对待我们。如果企业不好好对待你,那就果断转向。这里借用一下小说《三体》的一些名言。第一个就是:大多数人,到死都没有向尘世之外瞥一眼。这就是被困住的典型现象。我们人生在世,可以做的事有非常多。无论我们在人世间有多宏大的成就,在面对宇宙的时候,也是无比的渺小。如果我们的未来真是星辰大海,那么我们现在的内斗和内卷就毫无意义。不用说面对星辰大海,如果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明天爆发,我们今天的内卷就完全没有意义,我们的人生就全部都要变了。所以大家还是要想一想我们的境界,我们的眼光到底要看多远。能看多远,取决于你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一般都提长度还是宽度。但是我给大家的提醒就是:除了长度、宽度,你还有高度、深度、厚度和广度。每一个维度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做事,都有不同的方向可以扩展。我们不要把自己人生限制死,被经验限制死,也不要把自己的工作限制死。 四、人生半路的风景及思考接下来就是人生的半路的风景。只有年轻人会觉得未来还是无限的,觉得还有机会。那么到了人生的半路怎么办?我们已经到了人生的半路了,按年纪来讲,现在40多岁,政策活到80岁就不容易了。那么40多是人生的半路,工作20年也是人生工作经历的半路,再过20年,该退休了。这种时候我觉得还是要看看风景,思考一下未来。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时候,我们如果还不知道人生最终的方向,可能你就觉得未来毫无意义,就觉得非常灰暗。实际上,人生终极大事无非生死。因为我们到了40多的时候,已经逐渐进入告别时代,我们的祖父母一代已经逐渐的离去了,父母一代也逐渐的进入告别时间。当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死,甚至身边的一些同学、同事都开始英年早逝了,这种情况下,你就会发现人生终极大事,真是只有生死而已。年轻人不要光觉得未来还有机会,我可以无限制的去挥霍,早一点找到自己的路是更好的选择。我们的人生没有目的怎么办?那你就去找吧!借用佛教禅宗的说法,如果你找不到意义,你就去找你的意义。如果你没有动力,那你就看有什么让你有动力的事情,努力的去学习,或者努力的去换个有动力的工作。此时我们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如果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你喜欢的是什么?你有没有能力去找到它,你有没有能力去积累新一轮的人生经验?这就是我给一些被困住的人的一个解答,就是不要受自身限制。很多人都说中年危机,其实有可能它不只是一个危机的问题,它的根源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你找到自己的路,一路走下去就行了。历史上有多少人就是一路走下去,走到最后的。而那些科学家们,那些文学家们,历史上的其他大家们都是这样。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限制,我们的人生一定也是没有限制的,想做什么都可以。而且现在是世易时移,飞速发展的年代。科技的发展,包括AI的发展,最后就会造成又一个适者生存的竞争环境。我们能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能不能在AI到来的时候保持自己的初心,保持自己的方向,做好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这也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 五、传说、故事及神话最后,传说故事及神话。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我干过的一些工作,现在讲给年轻人可能都已经变成了一些江湖上的传说。大家都会说你这个人,过去干过什么的很厉害,很牛。那么时间长了,我们退休以后,这些事就可以讲给后代了,此时绝大部分人都有子孙了,可以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讲讲。这种时候,我们是不是能给他们讲一下当初工作的时候,曾经做出了哪些成就,是不是让他们为我们而骄傲、而自豪,能不能把我们的经验传下去? 如果我们离开后,我们的故事讲了很久,我们的后代再对他的后代讲我们的故事,那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能变成神话?因为我们不在人世了,那些已经不是一个人的经历了,就开始变成神话了。 接下来就是,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因为我喜欢电脑,所以这些是一些额外爱好,现在这里列出的是20年前的一些经历。是可以公开讲的,现在的一些业余爱好,不太方便给大家公开讲。当年咱们学电脑的时候,中过熊猫烧香病毒,中过CIH病毒,年纪大一些的,咱们内行的人都知道这两个病毒是什么情况。中了病毒之后能全身而退的,可以说是不多。当年这两个病毒我全都中过,最后的结局是全身而退,把这两个病毒干掉了。同时自己的系统没被破坏,数据全在,没有被毁。那么如果我有这个能力,大家想一想,我最近的这20年我还可以干什么事?我是不是能干更多?当然确实我也干了一些事情,只不过不适合公开说。当初的欢乐时光病毒,这个病毒当年也是很厉害的一个脚本病毒。当年我也是想方设法战胜过它的。旁观神仙打架,就是当年的一些误杀事件,当年的某些杀毒软件误杀微软的系统组件,我在官方通报出来之前已经做出结论了。这个全是爱好导致的。那么我们每个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如果想留下神话,就一定要问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你有没有帮助过他人?后面的对号是我给自己打的评价。第二,有没有做过对人民有益的事?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针对绝大多数人。第三,就是做到现在你是不是无怨无悔?第四,就是你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我可以说,我足够做到历史留名。当然这是匿名的,我没有以公开的身份做过留名的事,而是以匿名的身份做的,但是足以留名。这个也不适合在这个公开场合下公开讲。——————————Q&A环节——————————Q:现在技术方向很多,如何做好选择?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其实咱们这个工程师问出这个问题,我就可以那个看出咱们这个工程师很有可能一是比较年轻,二是可能是受过我们的职业培训。现在我们的职业培训有一个问题就是分的比较细,因为岗位也比较细。这就导致了现在分了更多的岗位,什么前台后台、中台、售前、售后等,然后代码又分了很多种开发方向。但是你要知道,当年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只有这么一个专业,软件、硬件、代码、前端、后端,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它,在学校里都要学一个基础。当然学校里学的远远不够,经验主要还是靠工作中积累的。那么我们积累的时候,作为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人,我会不会说我只能写前端,写不了后端,我只能做数通,我不能做IT?我经常遇到有人说,我是负责写代码的,你能不能把数据库给我配置好,能不能把操作系统给我装好?提醒大家一下,我们这一批人在上大学的时候,马化腾还在写代码,雷军还在做wps,大家还都是技术员。那个时候我们要想用一台计算机怎么办?从硬件组装开始学习,从基础原理开始学习。自己去搞硬件,自己去做兼容,自己去搞操作系统,自己去搞驱动,然后自己搭建环境再去写代码,最后编译。那个时候我们有人会问,我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吗?在我们问出这个问题的情况下,咱们的思维就已经被锁死了,对吧?三体人还没来,智子还没到,我们为什么自己把自己的思想锁死呢?不要纠结那些东西,喜欢什么学什么,你学习的任何一个方向,将来都可以成为你的助力。如果你真要问将来应该怎么发展,去看看市场需要什么岗位,看看你想做什么工作,看看现在的岗位都在招什么,然后基于他要求的能力,你去提前学习掌握就可以了,对吧? JDC公开课系列活动主讲人正在火热招募中,快来分享你的专业,与JDC一起成为数字化传播大使,还能赢取丰厚智豆奖励,快点击链接报名吧!
【干货分享】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看Wi-Fi 7
▲从四个Contents 介绍Wi-Fi 7 一、为什么需要Wi-Fi 7■数字化带来新场景新应用,对网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业务的数字化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这些新的应用对网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元宇宙的应用正在加速,全球许多知名公司都在进行元宇宙相关产品的设计,但是元宇宙需要的带宽比普通带宽大很多,需要100M带宽,同时时延不能大于20ms, 如果达到50ms, 互动延迟明显,也会出现眩晕,类似的场景还有AR/VR眼镜。  在智能制造领域,AOI(自动光学检测)检测被广泛使用,一个站点包含若干个AOI高清摄像头,每站点需要7-8Gbps的极高带宽; 同时在高校学术报告厅场景,极限场景下需要满足每AP下100+用户同时看直播及台上互通的需求,在大学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实验室,为了满足异地协同测序,一个实验室需要10Gbps超大带宽,小于20ms的时延。 ■体验建网时代,园区网络升级面临的三大挑战(1)无线体验差:传统Wi-Fi仅作为有线网络补点,网络断点多,业务不连续;据某大学学生反馈,从宿舍走到洗衣房、再走到图书馆移动过程中,微信视频通话经常卡顿甚至中断。(2)应用无保障:终端数量多,应用种类多,多业务并发时体验易受损;某互娱员工反馈,在多员工、多终端密集办公场景,视频会议、云盘业务、代码上传下载 卡顿严重。(3)运维靠人堆:无线网络不可视,投诉无感知,生产上云,SLA无法保障:瑞士邮政,无线体验很差,经常掉线,找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来回排查,未能解决问题 ■WLAN进入Wi-Fi 7时代,标准、生态、市场加速发展(1)标准已成熟,69个国家已发放6G Hz频谱:2024年1月,Wi-Fi 联盟月启动了Wi-Fi 7认证,这也标志了Wi-Fi 7标准足够成熟,终端与AP的互联互通已无障碍;(2)华为标准贡献第一:在Wi-Fi 7标准化的过程中,华为积极贡献了22.9%的标注份额,这个排名全球第一;(3)30+款Wi-Fi 7手机电脑终端,20+种Wi-Fi 7芯片: 为了让Wi-Fi 7尽快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加速各自的产品化;首先,主流的芯片公司如inter,高通,博通以及华为都发布了支持Wi-Fi 7的芯片,截止2024年1月份, 目前笔记本/手机 能支持Wi-Fi 7的款型已经超过30家,预计到2024年手机电脑PAD, wi-fi 7将会成为标配; (4)根据IDC的统计,2027年Wi-Fi 7的占比会高达65%,同时,由于Wi-Fi 7的拉动,多速率交换机在2024年也将达到70%。 二、Wi-Fi 7 标准及能力介绍■Wi-Fi 7新增6GHz频段,为用户提供干净(更低干扰)、丰富的无线频谱■EHT320和4096 QAM技术,最大传输速率提升至2.4倍( vs Wi-Fi 6 )■创新的Multi-RU,极大地提高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创新Multi-Link Operation,让Wi-Fi数据传输更快更可靠在Wi-Fi 7中使用MLO的好处:它通过聚合不同频段/通道的多个链路来提高数据速率(或吞吐量)。 它使用负载平衡来改善延迟,从而减轻一条链路上的拥塞。它通过在多个链路上复制数据包来提高可靠性。它允许网络流量在干扰或拥塞情况下无缝流动。它支持流量分离/区分,将不同的流量流分离到不同的链路。使用MLO的缺点:使用更宽和更多的通道会消耗更多的功率,这在移动设备开发中具有挑战性。MLO导致更宽信道中的帕普罗(峰均功率比)增加。不同的子信道上存在不同的干扰级别和特性,使得处理起来更加复杂。Wi-Fi 7目前正在开发中,其标准计划在2024年完成整顿。为了跟上对带宽和数据速度不断增长的需求,采用MLO技术的Wi-Fi将准备好提供更高的WiFi速度、更稳定的WiFi和更低的延迟,确保不浪费带宽。Wi-Fi 7多链路操作(MLO)优势:MLO机制帮助Wi-Fi 7在理想环境中将吞吐量提高到Wi-Fi 6的三倍MLO EMLSR在密集环境中提供80%的吞吐量增强MLO EMLSR在大流量中平均减少85%的延迟■Wi-Fi 7全新升级,进一步释放联接潜力,满足新场景新应用要求随着业务的诉求不断更新,Wi-Fi代际也随之升级。Wi-Fi6 以及Wi-Fi6E的唯一区别就是增加了6GHz, 他们使用相同的协议。 而到了Wi-Fi 7时代,Wi-Fi 7新增了的单射频带宽提升到了23Gbps, 频宽从以前的最大160MHz提升到了320MHz, 调制方式也从1K QAM提升到了4K QAM,为了提升并发效率,Wi-Fi 7多RU技术,能够解决之前Wi-Fi 6 信道资源浪费的问题,在Wi-Fi 7时代,能够充分“利用每一个车道”传送信息。 相比以前的代际,Wi-Fi 7还可以使用多链路同时上行,一台手机可以同时使用2.4G+5G。 三、Huawei Wi-Fi 7 能力介绍■积极参与Wi-Fi标准制定,引领新产品商用■无线体验升级:华为Wi-Fi 7领先业界一代,带宽↑4倍,并发↑4倍,可靠性↑10倍,0窃听过去几年,每用户的终端数从一个提升到了2-3个,视频会议激增,80%的流量为音视频会议流量。柔性生产助力生产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无线化生产; 作为最新的WI-FI标准,将给无线办公带来极致的无线体验升级;华为领先1年推出Wi-Fi 7,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客户认可,商用部署了100+客户,根据Tolly测试报告,华为Wi-Fi 7单用户可以测试到4.3Gbps,带宽提升4倍, 单AP可以支持高达120路高清视频会议,比Wi-Fi 6高了4倍。Wi-Fi 7可以实现双发选收,可靠性提升至5个9,一年中断小于5分钟。■4倍带宽:华为Wi-Fi 7 带宽性能比Wi-Fi 6提升4倍游戏开发:20GB游戏大包下载,从60分钟➡️5分钟某研发人员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从服务器下载20G左右的游戏大包进行编译,晚上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是把当天编译好的大包再上传服务器,下载和上传各要花费1个小时的时间。智能汽车生产:数据加载50GB/车,从4小时➡️10分钟新能源汽车的操作系统从过去的5G增加到了50G,每辆车加载系统软件就要耗时4个小时,降低了汽车生产效率。 华为创新研发了动态变焦智能天线,并应用在了Wi-Fi 7 AP上,使得同等位置下的终端,信号强度提升一倍,同时有Wi-Fi 7的多链路聚合技术和SBS滤波技术的加持,使得华为Wi-Fi 7的带宽比Wi-Fi 6高了4倍,单终端实测的速率高达4.3Gbps,即使高密场景下,也有数百兆的带宽,下载20G的游戏大包只需要5分钟即可。 ■4倍并发:120路1080P高清视频并发 VS 业界Wi-Fi 6支持30路某大学的“草棚大礼堂” ,每到大型活动,礼堂会拥入近千听众,传统的Wi-Fi 网络此时要么连不上,要么联上无数据,经过Wi-Fi 7的改造,上千听众可以同时刷视频,进行直播互动;类似的还有某大学体育馆,可容纳6千观众,之前每次跨年演唱会体育馆内发送跨年祝福的文字都无法发出;经过Wi-Fi 7的改造,6000师生可以现场边直播边互动,送祝福,抢红包; 而这些都得益于华为Wi-Fi 7的独家融合调度技术,可以实现空域、频域、时域、应用 的融合调度,这好比在拥挤的早高峰,通过立交桥,多车道,多用户拼车等方式的联合调度,高效的把流量传送到目的地,提升了50%的并发效率; AP间部署相互之间存在干扰,华为AP间智能协同+逐包定制发射功率,提升了整网100%并发性能。■10倍可靠:99.999%高可靠,一年中断小于5分钟据统计华为人忙碌的一天需要开很多会议,每月有8万场视频会议,但是用户在会议过程中去打印室打印或者去茶水间的过程中会议容易断线影响办公效率; 通过华为Wi-Fi 7的AI漫游技术,漫游成功率从原先的50%提升至98.5%;立景创新拥有国内知名的智能工厂,无线生产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传统Wi-Fi 由于只能连接一个无线射频,当此频段受到干扰就会造成数据丢失,严重时影响设备停机; Wi-Fi 6时代通过AP与CPE的双发选收来实现,但是由于Wi-fI 6 无标准的双发选收极致,导致AP和CPE需要严格适配,降低了部署和使用效率。 而Wi-Fi 7的MLO技术,实现AP与CPE的双发选收,提升可靠性质99.999%。■超高安全:华为独有Wi-Fi密盾,0窃听,0破解,守护园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有些用户在使用银行APP的时候,不敢联接公共Wi-Fi,担心自己的账号信息泄露;2022年某厂商的Portal页面遭到攻击,被境外势力植入了不当内容,引发了广泛的不良社会反响;这些是因为有些黑客可以利用WLAN的空口信息抓包获取通信数据,进行暴力破解。华为Wi-Fi 7通过独家的Wi-Fi 密盾技术,非法用户抓包智能抓到没用的噪声包,抓不到用户的真实业务包,从而组织了通过Wi-Fi 数据进行窃听和破解,守护园区网络安全。四、Wi-Fi 7 案例介绍某大学是中央直管、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以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对网络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其体育馆设有总坐席数4486个,固定席2990个,活动席1468个,主席台28个,体育馆承接了学校体育赛事、招聘、庆典等功能,当前的无线网络建设比较久远(Wi-Fi 4的AP)、无线覆盖不全(当前无线是壁挂在体育场馆的四周,离AP比较远的场馆中央区域,前排的座椅经常无信号),学生反馈网络体验不佳,时常连接不上无线网络,连上之后经常断线,基本不可使用。 为了解决无线覆盖不全的问题,将增加AP布放到座位下面,当前体育场馆只有东西两侧有机房,为了改善部线的美观度,需要网线沿着阶梯座位里侧走线,如果要兼顾美观的情况下连接AP的网线很容易的超过100m;还有体育场馆的高度超过20m,只有体育场馆顶层的马道能走线,AP要吊顶安装时走线的长度容易超过100m,传统的布线方案很难搞定。 基于上述的网络问题,华为高品质Wi-Fi 7园区网络解决方案依托先进的建网理念赢得了其大学的青睐: 首先,业界首款商用Wi-Fi 7 AP的部署实现了全场景无线覆盖无死角,AP之间无缝漫游;有线部分采用CloudEngine S8700-6,提供2.5G以太全光接入,满足AP大带宽接入需求。实现了网络部署的先进性,可以说是网络建成即领先 其次,框式高密度光电混合主机+光电混合缆的组合,1台CloudEngine S8700-6就能满足体育场馆所有AP的供电和数据传输,实现1台设备管理整个体育馆;通过光电混合缆提供2000m超远POE能力,解决AP超距布线的问题,兼顾了布线的美观和安全。减少了管理节点,简化了运维,投资成本降低30%。 Holly_Chen二零二五年二月十八
已结束——【课程预约】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看Wi-Fi7
JDC第24期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Holly_Chen,分享《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看Wi-Fi7》时间是2025年2月18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 JDC有奖探讨价值奖获得者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教育行业售前工程师看Wi-Fi7”,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2月18日晚18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已结束——【课程预约】智慧建筑能源优化解决方案
JDC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老朋友政务行业解决方案资深专家——igc分享《智慧建筑能源优化解决方案》·节能未来思考时间是2025年4月29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JDC大V认证用户● 政务行业解决方案资深专家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基站节能,竭尽所能”,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4月15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分享海报 
【干货分享】医疗行业新兴技术4大创新应用案例分享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深度融合,推动了卫生健康领域不断创新,远程会诊、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蓬勃发展。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构建了医疗、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建设。我今天主要分享以下4大创新应用案例: 一、基于5G的“上车即入院”服务项目2019年中国信通院联合国内优秀移动通信厂家,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移信息通信及国内头部医院,比如华西、湘雅等,共同编制了5G时代智慧医疗健康白皮书,其中罗列了5G+医疗健康应用的试点方向,包含5G+智慧病房、5G+运营管理、5G+远程会诊、5G+远程重症监控部、5G+急诊救治等多个方向。我们医院早期选择了5G+急诊救治方向来开展项目应用。传统的急救流程存在诸多难点,如院前与院内急救环节脱节、医生能力和经验有限、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缺乏紧急预案等。而5G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院前急救的模式,将急救工作前置实现了上车即入院。在现场急救转运过程中,通过5G网络,患者的身体信息如心电图、呼吸机、血压等身体信息可以实时同步至院内应急指挥中心。同时,4K远程视频画面传输让专家能够实时指导车内抢救情况,同时开展院内入院抢救准备,做到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了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服务。在5G急救车上,我们有配备多种设备,比如手环可以快速识别患者身份,还有心电图机、呼吸机、血压血氧体征监测设备可以将数据传输到院内,AI语音笔、AR眼镜等设备可以解放医生双手,医生在抢救的同时可以通过智能语音和智能眼镜将现场抢救和病例情况实时传输至运行指挥中心。我们还计划实施5G移动医院项目,将车队、门诊车、手术车、CT车、检验车等整合成一个小型移动医院。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义诊活动中,我们可以迅速部署这个移动医院,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我们计划应用5G技术在云上部署医疗服务器和软件,实现医疗车队的医疗业务和系统的联动,通过5G+云的方式实现移动医院在本地化的快速部署和信息化的快速响应。 二、VR全息健康管理体验中心项目全新VR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个人理解主要有三大方向。第1个是宣传科普;第2个是辅助教学;第3个是三维重建手术导航。我们的VR全息健康管理项目也主要是应用在医疗健康知识科普和辅助教学方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项目落地在医院的门诊大厅,通过新颖的互动方式,让患者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了解健康管理知识。项目主要包括全息演示区、全息交互区和VR虚拟现实体验区。在全息演示区,我们展示了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老年人这四类人群容易患的疾病及其预防、治疗和保健方法。在全息交互区,患者可以通过交互方式了解人体不同部位的患病种类以及从健康到病变过程中人体器官和检验指标的变化。系统以互动操作和动态的方式展示这些信息,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详细的挂号就医指南,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生和科室。特别是一些亚专科门诊,比如带状疱疹、多汗、甲状腺类疾病,患者往往对其知之甚少,这套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类科普难题而设计的。以肺癌的全息影像图片为例,系统能够动态展示正常的肺到肺癌病变的过程,帮助患者直观了解疾病的演变。此外,系统还提供了关于疾病成因、症状判断、预防方法、积极治疗、康复指导和膳食营养等全面详细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对健康管理的学习和了解。VR体验区则是项目的一大亮点。患者可以带上VR头盔了解人体结构的情况,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VR技术吸引了广大患者主动去了解健康管理知识。在去年的数字中国福建展上,该项目吸引了众多老百姓的围观和好评。未来我们计划将项目推广至医院微信公众号,让全国更多的百姓能够享受到这一技术带来的红利。有了可视化、互动化的人体模型,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病情时也将更加得心应手。患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体检报告内容,明白未来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预防疾病、保持健康,这种沟通方式将大大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效率和质量,促进健康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物联网数字医院智能感知服务平台在2020年12月份中国信通院联合国内头部医院编制完成了《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白皮书》,其中罗列了自动化智能药柜、输液监护系统、床旁智能交互系统等10余项医疗物联网相关应用。我们医院早期也做了一些相关的医疗物联网及应用建设,比如下图红色标注部分的自动化智能药柜、输液监护系统,床板交互系统,还有医废系统、停车系统、能耗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及院内导航这些都有应用,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也有WiFi、蓝牙RFID,还有运营商4G、5G等网络建设。随着医疗物联网业务的不断开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痛点:第一是管理困难。比如医废系统在医院是总务处管理,监控还是保卫处管理,能耗是基建处管理,机房漏电井是信息处管理,不同系统的运维升级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的协同,往往会出现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的情况。第2个是医疗物联网应用很孤立。比如能耗、医费、资产等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对于病区护士长而言,需要登录多个账号、记住多道密码,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第3个问题是业务割裂。车位信息与挂号信息不对接,患者只有到了医院看到车辆管理通行系统显示才知道是否有车位,不能提前预知和预订车位。监控与安保联动不起来,对应内紧急突发事件的监控,往往是需要人工查看,发现问题还是需要跑到现场去处理,物联网设备不能联动系统自动处理。第4个问题是不同的技术标准、不同的通讯协议导致底层物联网传感器与物联网基础网络无法互联互通。网络标准之间和各厂家之间存在着技术壁垒,各物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网络共享困难。举个例子,我们医院院内导航是基于蓝牙信标的手机导航系统,为此我们部署了一套蓝牙信标网。在智慧病区,输液监护和部分体征监测的物联网应用也是基于蓝牙技术,但由于厂家不同,在智慧病区我们又部署了一套蓝牙网,这就导致了医院网络重复建设的情况。基于以上困难的考虑,医院考虑建设一套统一的物联网应用管理平台,目标是想实现全院所有物联系统资源融合到云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和物联网中间件平台,整合应用层并规范接入4G、5G、蓝牙ID等物联网通讯网络,实现数据融合。我们目前也上线了平台接入子系统,有智慧机房、智慧病房、智慧物联、智慧安防车等几个模块。以智慧病区为例,智慧病房里面有输液监控系统,床房交互系统与移动护理推车,移动PDA、医疗机器人等,我们医院在医疗物联网应用及数据的整合这方面目前还处在初步阶段。未来我们还将丰富智慧病区在5G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让智慧医疗更好的服务老百姓。 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相关应用也非常广泛,在病例系统的质控管理CDSS、AI影像系统、AI语音识别方面、AI影像系统以及AI语音识别方面,医院已经进行了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部署。我主要讲下AI在3D影像建模、3D打印技术方面的应用,胸外科AI智能手术规划软件,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对肺部器官的精确重建。这一过程以分钟级别的速度完成,生成了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同时医院在2023年成立了3D打印中心,重点研究数字化3D模型重建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临床手术规划、各类手术导板、医疗植入物、定制化康复辅助器具、解剖教学、手术模拟训练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三维建模,可以将患者拍摄的二维CT图像转化为三维模型,让结节或病灶的位置更加清晰可见,为手术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导航。手术导板和康复辅助器具,主要应用在骨科手术和骨科患者康复阶段。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临床方面同时还有很高的价值,三维数据和3D打印模型为手术提供了精准的导航,重建后的数据能够完整呈现解剖部位的位置关系,依据重建后的解剖关系可以进行手术术式的选择,三维重建能够直观地为患者展示病变情况,还可以在手术数字导航方面起到比较关键的临床作用。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对临床医生还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助力医生在临床研究方面的科研成果展出。在教学方面,医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二维三维解剖结构,更直观地学习病例的手术术式,降低医学生的手术门槛。最后一点是也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助力医学生在临床研究多发表学术论文。 ——————————Q&A环节——————————Q1:要实现基于5G的""上车即入院""服务,您认为目前最困难的是什么? (社区昵称zyuncle提问)答:一是临床医生的使用习惯,首先要对医生进行全业务流程的培训,正常情况下很多医生还是不太愿意接受新技术,喜欢使用传统方式去处理问题,会去跟上级医生打电话沟通交流;二是从技术角度来讲,5G网络,甚至4G网络,在运营商5G用户不多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大多数场景的应用。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营商早期在5G建设方面还没做到全区域的5G建设,运营商在主要城市街道或者说大型公立医院可能部署了5G,但是要去乡下偏远的山区对患者进行转运时,可能就没有5G信号,这是网络层面比较大的困难。 Q2:VR全息健康管理体验中心项目中,VR对带宽的需求是怎么样的?尤其无线这一块如何匹配VR高带宽低延迟方面的需求是推动项目落地的挑战之一。  (社区昵称liujiayou_for提问)答:大家可能以为VR项目是以无线传输的方式,大家在手机上或者某类无线终端上可以实现观看。我在刚才分享案例的时候,提到我们项目主要是落地在医院门诊区域,目前我们的VR软件是本地化部署,本地化服务器就在本地,不需要网络来传输。在去年数字中国展时,很老百姓带着VR头盔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健康管理知识。老百姓希望自己在家里面也能监测到自己是否有高血压或者冠心病,大部分人不知道这类疾病是怎么产生的,通过VR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疾病生成的动态过程,以及指标变化。我们后期是想把VR的项目做到线上,可能做到微信端,让全国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手机端访问到项目。我们在医院也做了大概测试,把项目部署在院内机房,我们通过手机连接做了测试,大概需要20M的专线带宽,就可以满足患者很流畅的进行访问互动。 Q3、接口进行病例数据、影像数据对接时,面临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且数据远程传输安全风险大的问题,想咨询5G远程会诊时老师在实际项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社区昵称Rainbow@sky提问)答:很多医院在做远程会诊,它是不直接通过接口连接医院内网,不是通过内网接口打通影像接口、检查检验以及病历系统,这种做法会给患者数据安全造成很大风险。很多患者,在通过远程会诊申请的时候,他都是先把这类病例资料,比如说病例检查情况导出再通过外网的方式,比如华为会议等视频会议共享材料的方式来实现远程会诊。我了解过有部分医院远程会诊也会采用通过接口打通内网的方式,我们也和卫健委做过这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它是医院在卫健委的统一意见指导下,通过医院和卫健委的政务专线,来打通医院跟下级医院的联通,再通过政务内网来打通,很大的避免了数据安全泄露的风险。 Q4、带家里老人去看病的时候,只知道自己睡不着,但是不知道挂什么科室。想知道在医疗行业,AI应用的综合能力怎么样,特别是准确性,还有易用性这方面,能详细展开讲讲吗?   (社区昵称桂林博深张提问)答:我们医院去年也申报了智能AI导诊相关的课题,我们也是想做这块的应用,很多患者只知道自己头痛,但是不知道挂什么科,目前来讲这类问题的智能回答是不同的,要不断的要有门诊患者去反馈数据做模型训练,有了大模型之后,应用才会越来越精准。目前我们医院也在和厂商合作准备开发数字医生。患者大致描述身体症状,智能AI可以推荐挂号科室、需要做的身体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用药疗程及注意事项,可以减少患者于医生的反复沟通情况,提高患者的就医效率。,这类问题都可以通过智能AI来回答。据我了解,目前国内AI机器人还是处在科研应用的试点阶段,关于准确性及易用性这块还没有特别确定的说法,在医院实际落地这块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伦理方面。我们医院不会把机器人直接放在那里给患者去解答问题,万一机器人在回答或者翻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谁来承担责任?会存在很多伦理方面或者法律方面的问题,它是需要行业内慢慢来推动的。目前还没有哪家医院完全用AI机器人去给患者做比较权威的回答的案例,关于AI机器人的精准度和准确度,各研发厂家还在实验测试中。 JDC公开课系列活动主讲人正在火热招募中,快来分享你的专业,与JDC一起成为数字化传播大使,还能赢取丰厚智豆奖励,快点击链接报名吧! 
已结束——【课程预约】基站节能,竭尽所能
JDC第28期公开课来啦!这次我们请到了社区的老朋友无线能源专家——哈雷分享《基站节能,竭尽所能》·基站节能背景·现网基站是如何节能?·所遇问题矛盾·节能未来思考时间是2025年4月15日(周二) 19:00,JDC视频号线上直播,不容错过!JDC公开课,知识积累的宝库,思维的火花碰撞的地方!主讲人简介● JDC大V认证用户● JDC产品建议牛人参与有礼1、扫描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预约直播2、提问有礼:在评论区加上自己想提问的问题,问题若在直播间被选中答复,将获得JDC独家定制礼品3、邀请朋友预约有礼:识别下方推广二维码,生成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图片,将图片转发至微信朋友圈,配文“基站节能,竭尽所能”,扫描二维码预约,一起进步”,将发送的朋友圈截图发送至本帖的评论区,即可获得10智豆。😆邀请人数最多的TOP 5兔粉将分别额外获得800、600、400、200、100的智豆奖励,最低邀请人数需分别>20、>15、>10、>8、>5, JDC将会在活动结束后公示TOP 5邀请数据,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5年4月15日晚19点。🥰生成专属推广二维码流程如图🥰 <emoji emojiname="flower.gif"></emoji>  <emoji emojiname="flower.gif"></emoji>分享海报  <emoji emojiname="flower.gif"></emoji>  <emoji emojiname="flower.gif"></emo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