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政务云建设案例分享

置顶
igc
LV11VIP版主粉丝94
作者
加载失败
medal
medal
medal
认证用户
大数据智慧城市方案架构师大数据智慧城市方案架构师
擅长领域擅长领域:数据管理与运营 | 运营商数据存储 | 计算

这几年持续在做政府的项目,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等基本都有6-10个版块,今天就简单跟大家分享下政务一网通管的版块,对于政务,做起来其实还是蛮复杂的,流程比较琐碎,梳理需求过程还是比较费脑筋,沟通成本也非常高,需要打通不同的委办局。大概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几点:

1、办证多、办证难、办事成本比较高

2、多窗口分散受理,部门间各自为政,推诿扯皮

3、部门审批协同困难,缺乏协同机制和手段

针对这些问题,其实从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比如“互联网+政务”,实际上落地来看主要是提出“一号、一窗、一网”这样的政务服务要求,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代码,个人可以通过个人的身份证,这样“一号”的方式去办理事情。“一窗”指的是我们不需要再来回窗口去提交证件,在一个窗口来提交,通过“一网”指的是政务服务网,通过政务服务网我们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通过线上的移动的APP或者互联网的方式,通过这种渠道来提升政务服务的效率,所以从整个政府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架构上来讲,主要是包括一个是“一号一窗”的处理,还有一块是平台层面,主要是3个。

1、基础设施层,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的基础平台,这一块主要就是为各个部门提供统一的云服务。

2、数据资源平台,通过数据资源平台形成这些库,为政务业务的协同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未来大数据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

3、应用支撑平台,主要是统筹建设一些统一的身份认证,比如说统一支付,电子印章、以及电子归档等等这些基础应用的平台,

基于这样的一个整体的政务体系架构,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支撑政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来打通数据的壁垒,从数据流来看,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五个字“采、存、算、享、用”。

采:从前端各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系统采集不同的数据。

存:大数据平台。我们的分布式存储能够提供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存储。

算: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一些行业的算法,来支撑大数据的挖掘分析。

享:提供共享库的能力,比如建立一些专题库,主题库,

用:让各个业务系统,我们提供统一的云服务的能力、统一的云服务的平台。让各个业务系统能够把这些数据很好的利用起来。

基于这个采存算享用这个大数据平台将数据汇总后,我们又能够提供支持多租户的能力,所谓的多租户就是政府的工商对应的是一个租户,税务对应的是一个租户,这样的话通过一套平台提供大数据的存储空间,这个存储空间可以给不同的租户去使用,也可以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这些数据给不同的厂商开放,有些厂商看到的是这些数据,有些厂商看到的是那些数据,通过多租户的方式也提供一些保障,在数据存储方面,我们实际上针对政府的政务特点,我们做了一些开发和优化来适配业务的需求,比如说政务的服务产生了很多纸质的扫描的文件。这些我们可以集中放在材料库上,那么海量有1000万的一个小文件每个文件有10K左右。通常这种存法效率是比较低的,在这里我还是要强烈推荐下华为的产品,华为的大数据提供了HDFSNameNodeSmallFs这种方式,就是小的文件系统方式,将大量的这种小文件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合并,或者删除、清理来减少HDFS上小文件的数量,对于用户来讲,应用程序去调用的时候不用做任何的修改,同时又能获得大数据的计算和海量存储的存储能力,

 

拿其中一个城市的政务云案例跟大家再分享下,在浙江某城市,基本从几个方面入手构建了政务云。

第一步先建云,首先实现业务的上云,业务上云就是将资源和业务首先进行一个云化再集中。

然后第二部再通过数据的共享,将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来实现数据的集中。

第一步是业务和资源的集中,第二部是数据的集中,从资源和数据两方面着手,来进行“互联网+政务”的实践,那么在第一个业务上云层面,政务云重点已经把很多重点委办局,比如社保局、国土局,而且把这些委办局的核心业务都搬到云上面来,比如说涉及到一些费用,涉及到一些财政的,把这些业务,比如说阳光医保、不动产登记、公积金以及涉及到老百姓去办事的政务服务网等等,这些重载的应用都搬到云上,实现了云化,所以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重载业务的云化,另外我们为了提升业务的云化的可靠性,我们也提供了双活、主备、容灾的专业服务。可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在业务和数据集中之后,政务云平台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分析来优化政务服务的能力,比如说根据办事人的人群,有哪些人来办事,来优化我们服务的方式,比如说通过审批的时长,审批评分以及审批的这些服务质量,这些综合的分析来提升部门服务的效能,然后通过数据共享交换打通各个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局委办的后台数据以后,并进行“一证化”的改革之后,政务云现在申请人提交材料,从“一窗”受理到“一次”勘察再到内部审核,整个路程过程中现在对18个行业已经承诺最多只要跑一次,然后5-8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结,通过这种方式,多种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融合,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整个政务服务,政务惠民上能够做到一个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无声无息。在未来我们随着整个ITIOT、人工智能、机器智能MI、以及围绕互联网这种ARVR这种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我们的政府从现在的服务型政府演进到未来的共治型政府。效率也提升了,所以大家现在去办事其实比以前方便太多了,也希望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在的大模型能真正的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