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主V2G(车网互动)参与意愿探讨——部分摘选回复

annafu
LV12H管理员粉丝498
作者
擅长领域擅长领域:园区网络 | 数据中心能源 | 站点能源

 

V2G(车网互动)技术通过将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实现车辆与电网的双向能量交互,既能提升电网灵活性,又能为车主创造经济收益。然而,该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高度依赖车主的主动参与。以下是部分摘选回复,欢迎各位继续交流探讨:


 

Q45:您对V2G技术未来有哪些期待和畅想?

 

摘选回复1:

  • V2G的前提是电池容量足够大,能支持向电网放电,还不影响正常使用,就像V2L,车载到电器放电,方便户用生活,又不影响正常使用。
    目前的电池容量还不够大,如80度的电池,充满后放掉一半,是40度电,赚的谷低谷峰差价在12元左右,每天如此,一个月在360左右。
    如果未来电池容量增加到150度,那收益可观,增加动力。


摘选回复2:

  • 1.政策支持,允许各小区,企业,第三方物业进行车辆V2G售电,这个是一切的前提;

  • 2. 既然有收益,商业模式可行,车企会有积极性开发具备V2G功能的车辆,技术上应该比较成熟,充电桩厂家既然也会积极推出具备V2G功能的设备;

  • 3.车厂对电池安全使用寿命给出评估值,包括衰减程度

  • 4.放电安全要能保证,保险跟上;

  • 5.又会刺激一波换车潮


 摘选回复3:

  • 1、期待车企有补贴,就像共享汽车、外卖刚兴起的那几年一样,大量的补贴才能引导大众去使用,养成习惯,从而培育出市场。

  • 2、期待未来充电桩能出厂就是具备V2g,且成本增加较少,对于已装充电桩的,能有个非常简洁的廉价的改造方案,客户能自己操作的,因为私装都是自己弄的,不可能雇人安装。

  • 3、V2G,反向送电,期待支持超充和快充,这样可以在更多的场景去实现,有利于V2G的普及。例如我将来若是要进行V2G,我大概率最主要的时间是:7电到家,进行V2G,获取收益,这段时间是高峰,收益最高,然后10点后,进行充电。充电又是谷价,这里的差价最大,且和日常的生活作息匹配。

  • 4、期待支持手机app或者小程序设置自定义任务(当然基于充电桩是能联网)就更好了,这样解放了人(不用老惦记有个事要做),避免了忘记充电,第二天车趴窝,影响出行甚至工作。

  • 5、期待V2G损耗低,过高的损耗会影响收益,收益低就会影响积极性。我个人就像通过V2G实现每月电费支出平衡这个小目标。


摘选回复4:

  • V2G技术是一种典型的“藏富于民”,用广大的车主作为小“蓄电站”,对电网负载进行“削峰填谷”,当有足够多的通勤车接入V2G体系,就能够实现“实际用电增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超过“新增发电站增幅”。从客观上来说,车主增加了收入,电网负载波动降低,发电厂利用率提升,工商业用电降低了成本;社会整体提升了投资收益比。


 

Q46:您对V2G技术有哪些顾虑和担忧?

 


摘选回复1:

  • 1.频繁的充放电循环可能加速电池老化,导致容量衰减和续航缩短。电池更换成本高昂,参与V2G的车主的收益在哪里?

  • 2.使用双向充电桩可能引发火灾或设备损坏。若V2G回馈电力导致电网故障,责任在用户、车企还是电网公司?现在具体操作上还有很多环节需要明确。

  • 3.V2G初期投入成本高,一个双向充电桩价格是普通桩的2-3倍(约1万-3万元),还安装需额外改造电路,按平均2.5万元计算,年收益仅3000元,需8年回本。眼见的没有多大2吸引力。

  • 4.我们市这里的项目补贴仅持续3年,3年后怎么办?长期收益难保障。另外峰谷电价差受政策影响大(我们地区没有峰谷电价),套利空间更小。

  • 5.大部分车企不提供V2G电池延保,用户需自行承担电池损耗成本(如每年隐性损失约2000元)。这个成本对车主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 6.V2G需共享车辆位置、充电习惯等数据,可能被用于商业分析或恶意追踪。用户的数据安全怎么保证?


摘选回复2:

  • 1.首先想到的就是是否对车辆电池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减少电池寿命,而且担心会影响车辆保险费用,比如参加v2g活动会导致保费上涨。

  • 2.(在非私桩情况下)还有就是参加v2g必然会导致车辆充电时间延长(如果只在充电的时候会特地参加的话),这样v2g设备的占用率会比较高,本身可能一般的充电桩半个小时充满,参加v2g的话可能直接会占用半天的时间,这就造成如果公司附近有10个充电桩都有v2g技术,可能一个上午本来能充三四十辆车,那现在上午10辆车参加v2g的话,那现在上午只能充10辆了。另外安装v2g设备可能减少这个问题,但是如果真的普及了并且价格合适,公共场所v2g设备依旧可能紧张,只能先到先得。


摘选回复3:

  • 1、电池充放电次数关系到电池的使用寿命,V2G技术对电池寿命是否有影响以及有多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可信的统计数据,也没有任何官方承诺如果使用V2G技术放电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由谁来负责维修、保养甚至更换,目前换电池的费用是很高的,如果为了赚点小钱把电池寿命缩短了甚至需要提前更换电池肯定是得不偿失的,没有多少车主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的发生。

  • 2、V2G技术的原理是什么,这项技术目前是否己经成熟到可以推广,在哪些地方试用过,我完全不了解,根本没有看到过仼何单位或个人介绍过这项技术的原理、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需注意事项,对汽车电池可能造成的损耗有多大,如果愿意使用这个技术每个月或每放电1小时可能会有多少收益,这些收益是否能覆盖电池损耗的维修更换成本。我想绝大多数新能源车车主在没有了解清楚这些问题之前都不可能随便答应通过这个技术去赚钱。这就像以前电视上介绍过的个人可以把自家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卖给电网一样,即使真的可以卖电,又有多少人真的愿意为了卖电而去承担购买和更换太阳能电池板的成本呢?况且绝大多数群众在不了解有多大收益、需要多少成本的情况下更加不可能愿意使用这个技术。

  • 3、如果使用过这个技术给电网反向充电造成电池损耗,如何界定电池的损耗是在车主正常驾驶过程中造成的还是反向充电造成的?这些还都是未知数,所以目前我完全没有看到推广这项技术的可能性。


 摘选回复4:

  • 1.当下制约V2G技术的主要因素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对电池本身寿命和续航的影响。电池包的成本在汽车中的占比较高,一旦电池包出现问题,V2G带来的收益相比更换电池的成本来说微乎其微,这是新能源车主很难承担的。
  • 2.V2G的发展将会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网的要求越来越高,V2G的大量普及,可能会带来新能源汽车中电子元器件的加速老化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对充放电设施的要求也更加严苛。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投入和成本;
  • 3.V2G涉及到车主、充放电供应商、运营商、电网公司、车企,涉及到的主体较多,行业的稳健发展需要更多的标准和规范支撑;一旦发生问题,多方主体的责任界定问题也同样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的引导去明确;

摘选回复5:

  • 1.V2G技术需要电池频繁地充放电,是否会增加电池的损耗,这样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电池如果损耗过多,影响使用寿命和续航里程造成的经济损失肯定得不偿失。其次现阶段每个汽车厂家对自己的电池都有检测,有严格的电池三电质保政策,如果在车企未经授权情况下私自接入V2G环境,是否会成为拒保的借口,这也是车主的一大顾虑。

  • 2.相关的电网接入,吸收电能&释放电能的政策情况(例如差价、补贴等),可否为车主带来实际的经济价值,如果政策不好仅靠峰谷差这0.x元的电费差没有什么意思。还有电力交易市场的稳定性,例如政策经常变,可能前几年政策好补贴多,后面很少,对于车主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 3.V2G充电桩的改造成本较高,能否短时间内回本。

  • 4.安全性,频繁的充放电操作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这方面的方案可行性。


更多精彩回复,等您来补充~~

 

点击查看话题颁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