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势在必行

曾维
作者
占位图片
medal
认证用户
高速公路运营调度中心主任高速公路运营调度中心主任
擅长领域擅长领域:数据存储 | 纯电动汽车 | 数据中心网络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然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整体利润同比下滑8%,行业利润率跌至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行业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日益凸显,行业内卷现象愈发严重。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于2025年3月29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宣布,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表示,此次重组旨在集中央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这一举措被视为破解行业内卷、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重组目标: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次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竞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跃迁。苟坪介绍,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在投资总额中占比超70%,“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的关键资源已实现自主掌控、近地生产,自主品牌销量达175万辆,同比增长超80%。

国务院国资委还启动实施了央企产业焕新,新能源汽车布局发展行动方案,以整车产品为突破口和核心载体,发力布局动力电池、汽车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智能驾驶体系、充电基础设施、资源回收利用等,切实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将针对中央汽车企业出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方案,将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并充分考虑战略投入期的经营性亏损,重点考核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提升等情况,支持企业放开手脚,加力追赶。

重组意义:应对行业变革,构建健康产业生态

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不仅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策略,也是应对当前行业变革的重要手段。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指出,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与新能源汽车产能快速增长的双重挑战,特别是部分企业因参与价格战而面临亏损乃至破产的风险。市场整合和企业合并被视为大势所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

苟坪强调,汽车央企要强化使命担当,不搞内卷式竞争,不卷价格、拼品质,共同构建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汽车产业生态。通过重组,央企将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方向,通过技术协同、资源优化和模式创新,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此次整车央企战略性重组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央企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重组后,央企将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强化自主核心技术能力,尤其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形成突破。同时,国务院国资委将推动汽车央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准确把握海外市场需求,有序开展海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未来,随着重组的深入推进,央企将减少资源重复投入,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智能新能源车规模效应,最终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跃迁。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将提升央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还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