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 Agentic AI 场景下,计算基础设施存在哪些痛点和挑战?探讨背景:随着AI Agent / Agentic AI快速发展,Agentic AI 负载复杂多变,需探索Agentic AI场景下,对计算集群基础设施面临新挑战和要求,支撑多样化算力立项。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FreeClip 耳夹耳机 无线充(1299)二等奖(2名):HUAWEI FreeBuds 6i 有线充(599)三等奖(3名): 力博得智能儿童牙刷 升级版(249)价值奖(20名):100智豆(视价值而定)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8月18日至2025年09月14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新版主报道各位圈友,大家好!非常开心担任咱们无线业务圈新一任版主,今天来报个到,和大家见个面。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圈友的参与,我们既需要资深从业者的专业见解,还需要日常网络优化的小技巧,更需要围绕无线通信网络互动探讨,欢迎在板块内发帖互动。我也在这里也要承诺,我将会积极协助社区,维系咱们无线圈的良好秩序,使之成为无线通信爱好者交流、学习、成长的乐园,助力大家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提高。5G新视界 智驱新未来|中国铁塔亮相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首钢园区举办。中国铁塔以“5G新视界 智驱新未来”为主题亮相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本次展会由中国铁塔北京市分公司承办,通过运用实景接入、模型展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铁塔深化“一体两翼”战略、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展现中国铁塔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美丽中国、“双碳”等国家战略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的贡献。5G基建稳步推进,夯实网络强国基石进入中国铁塔展台,铁塔十一载发展历程映入眼帘,尽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队”、5G新基建“主力军”的担当与使命。数字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石。中国铁塔始终坚定履行“共建共享”责任使命,践行新发展理念,领跑“新基建”。十一年来,中国铁塔累计承建5G基站建设项目超297万个,5G基站总数占全球的50%以上。中国铁塔承建的楼宇类室内覆盖面积已达138.5亿平米,地铁隧道公网覆盖累计13653公里、高铁隧道公网覆盖累计17225公里,支撑电信运营企业可使用站址总量增加1.6倍,铁塔共享水平由14.3%大幅提升到86.2%,助力我国快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移动宽带网络。在“重大工程”展示中,丰台火车站与深中通道作为经典案例展示了中国铁塔高质量网络覆盖的优质服务。在北京,丰台火车站作为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采用“新型室分+传统室分”和“宏站微站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将设备与车站环境相融合,既保证了车站美观,又保证了信号良好覆盖。在广东,深中通道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在隧道管廊、隧道内、在桥面及东、西人工岛布设通信设施,进行立体组网,为深中通道织就了一张集“海、陆、空”一体的5G通信网。充满科技感的“应急保障专区”也非常引人注目,中国铁塔自成立以来,有力应对台风、地震、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期间的应急通信。在北京“23·7”特大暴雨期间,中国铁塔迅速响应,并高质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在山区等易受灾区域建设应急抗灾超级基站,即使在断电断光缆情况下,也能提供通信保障,有效保障“生命线、保障线、指挥线”畅通。同时,中国铁塔还圆满完成了历次全国两会、中亚五国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冬奥会、上海进博会等重要活动的通信保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主管部门、运营商客户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认可。“通信塔”向“数字塔”升级,拓展数字应用边界“除应急抗灾超级基站外,中国铁塔还建设了气象铁塔站、测雨雷达塔、水库河道瞭望塔以及山区储能塔,它们为今年北京防汛抗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成为了防汛救灾的‘智慧前哨’”中国铁塔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中国铁塔全力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利用站址“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的资源禀赋及专业化运营优化,深化“一体两翼”战略,从行业共享迈向社会共享,将“通信塔”变“数字塔”,并充分发挥数字塔“一塔多用”的功效,助力数字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智化转型。不仅在防汛监测领域发挥效能,中国铁塔更聚焦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空间数智化治理需求,通过“铁塔+大数据+AI”技术体系构建全域感知网络,在塔上挂载摄像机、雷达、传感器、气象监测等各类先进感知终端,中国铁塔算法仓有460种算法,其中,自研算法216种,80种达到行业领先,通用能力和算法精度大幅提升,为多个行业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目前已在应急、林草、国土、水利、环保、农业等重点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智慧能源多元布局,培育新质增长动能在展台的“换电业务”专区,通过视频现场展示中国铁塔面向外卖骑手及快递小哥推出的“铁塔换电”业务,用户只需打开“铁塔换电”APP,即可实现电动车秒级满电续航,彻底解决里程焦虑。中国铁塔工作人员介绍,中国铁塔充分发挥通信基础设施与电力保障协同效能,依托遍布城乡的分布式电力网络、蓄电池储能系统以及专业化的运维能力,向社会提供换电、充电、备电、保电等新能源综合利用服务,为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服务群众安全绿色出行做出积极贡献。中国铁塔还在全国部署充电端口超过317万个端口,累计为2617万用户提供电动车充电服务,通过智能充电设施解决用户上楼充电不安全、不规范问题,让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便利出行,进一步助力筑牢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屏障。依托铁塔资源,打造全景直播新范式同时,中国铁塔还携铁塔“慢直播”产品亮相“5G智联全球·京彩畅行服务”信息通信主题展,通过实景接入方式,展现中国铁塔依托铁塔覆盖全国范围的基础资源禀赋,在前沿技术领域开展的创新实践与探索成果。中国铁塔的高点视频“慢直播”产品,基于铁塔视联平台、通信铁塔登高望远、点多面广的站址资源,复用通信塔上的摄像机资源,提供稳定、可靠、全天候的视觉传感网络服务,将祖国的壮美山河、城市脉动、人间烟火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观众在服贸会展台现场便可以通过“慢直播”感受到西藏布达拉宫、黄果树瀑布、八达岭长城、首钢大跳台等各地美景。未来,中国铁塔将坚持开放共享,促进普惠发展、包容发展,携手产业链合作伙伴和社会各界一道,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光通信技术,重大突破光+空气,光通信的速度和质量会实现怎样的跃迁?近日,由微软支持的Lumenisity研究团队宣布,其研发的新型空芯光纤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信号衰减水平。这一成果于9月1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标志着光通信技术迎来重大突破。空芯光纤是什么?它是一种新型光纤结构,该结构由多层微米级厚度的同心玻璃管构成,这些管壁如同微型反射镜,将光不断反射回中央空气通道内,同时抑制高阶模式。由于核心区域设计为空气介质,这种空芯光纤不再依赖传统的实心石英玻璃导光,而是利用空心玻璃管传输光信号。简单来说,光信号的传输介质从实心玻璃(石英玻璃制的纤芯)变成了空气、惰性气体或真空。空心区域内的空气相比于传统光纤的固体材料具有更低的光吸收和散射损耗,使得光信号能够以更小的衰减进行长距离传输,打破了现有光纤在信号损耗方面的物理极限,可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距离。严格意义上说来,“空芯光纤”这个概念并不那么新,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人提出空芯光纤的设想,但受限于技术而没有实现。此前的空芯光纤因光信号容易泄漏,损耗通常超过1dB/km,难以用于长距离通信。微软研究团队实现此次突破的关键在于,采用的新型双层嵌套反谐振无节点光纤(DNANF)结构,周围包裹精细的二氧化硅薄环,利用光子带隙效应将光有效约束在空气芯内,极大减少了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指出,空芯光纤不仅能提升45%传输速度,还能在不牺牲带宽的前提下实现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他们在1550纳米波长下实现了0.091dB/km的衰减水平,打破了当前最先进的石英光纤0.14dB/km的理论极限。这一数值是自1980年代以来首次取得显著进展,被研究团队称为“过去40年波导技术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进展之一”。这种光纤还在66THz的宽光谱范围内实现低于0.2dB/km的损耗,远超传统石英光纤仅在狭窄通信波段才能实现的性能。其色散比传统光纤低七倍,未来有望简化收发器设计,并降低网络设备的能耗。目前,在AI、算力、大数据等领域对光纤产品性能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空芯光纤的性能优势有望开辟光通信新时代。产业化进程推进中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已经在实际场景中应用空芯光纤技术。Lumenisity拥有先进的空芯光纤技术,微软于2022年收购Lumenisity后便一直致力于推动空芯光纤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当时该技术的损耗仍高达2.5dB/km。目前,已有约1200公里的新型光纤投入现网运行,承载真实业务流量。2023年11月微软推出新一代空芯光纤技术;2024年11月,微软在年度旗舰大会Ignite 2024上宣布,未来24个月计划在Azure全球网络中部署1.5万公里空芯光纤,重点支撑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场景下的低延迟、大带宽需求。随着AI驱动数据中心互联需求的增加,光纤产业加速演进,微软之外,国内外大厂也在加速布局空芯光纤。国内方面,运营商走在前面。2025年7月29日,中国移动于广东开通我国首个反谐振空芯光纤商用线路,服务深港跨境金融业务,该线路部署后平均损耗0.085dB/km,最低达0.065dB/km,刷新全球商用纪录;2025年6月4日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国际公司发布2025年混合光缆集中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产品中包含大量空芯光纤,中国银河证券表示,按最高投标限价计算,目前空芯光纤单价3.7-3.8万元/芯km,较第一标降低约1/4,普及推进速度超预期。中国银河证券表示,空芯光纤在金融高频交易、分布式智算中心等时延敏感场景,IDC互联、海底光缆等大容量长距离传输场景,工业与医疗激光、量子通信等高功率特殊场景中应用广阔。中信证券表示,看好随着空芯光纤的技术标准化,其规模化应用拓展至更多场景。从公司来看,国内长飞光纤具备km级交付能力;长盈通具备空芯光纤和保偏光纤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能力;亨通光电在7月推出了空芯反谐振光纤;中天科技研发出反谐振空芯光纤。不过目前由于量产工艺升级和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空芯光纤产品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段路要走。据了解,在生产过程中,空芯光纤的结构很难进行理想的控制,以至于大批量、大长度的生产目前难以实现;又比如,由于实芯光纤仍是市场主流,在落地应用中空芯光纤与实芯光纤的转接也是一大问题。(财联社)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我国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260家5G工厂C114讯 9月9日消息(岳明)今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表示,现代化的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产业加快“焕新”。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增加值、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了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这些产业大多数是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既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之所在,也是经济增长和群众收入就业的基本依托,还是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我们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老厂焕新颜”。“十四五”以来,支持的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钢铁、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传统制造的品牌美誉度大幅度提高,优质产品畅销全球,去年,我们有18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入选了世界品牌的500强,国货国潮品牌加速崛起。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我们聚焦发展迅速、技术先进、市场广阔、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柔性定制、共享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大量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我们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未来产业加力“生根”。我们系统谋划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累计部署了“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指导地方因地制宜建设了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超导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验证,激光制造技术整体水平进入到国际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具备从关键芯片、部组件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制造能力,脑机接口应用从医疗领域向教育、工业等领域拓展,生物制造技术在医药健康、日化美妆、绿色能源等行业广泛应用。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打造新动能行动,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产业升级向“新”布局、稳健发展。【版主活动】5G数据业务卡顿问题探讨5G基站的理论带宽虽可达10Gbps,但实际使用中需被数千用户共享。在商场、地铁站等高密度场景,单基站接入用户超500人时,人均带宽可能降至10Mbps以下,相当于4G水平,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下面就5G数据业务卡顿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等一起来探讨一下!【无线业务圈2025年8月精华总结】八月,天空湛蓝,云朵悠扬,无线圈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无线业务圈基本情况如下:截止8月31日无线业务圈总人数为131239人,相比7月增加649人,环比增加0.5% ,;总发帖数为12478条,相比7月增加56篇帖子,环比增加0.45%;回帖数为137028条,相比7月增加467条回复数,环比增加0.34%。各个板块发帖情况如下:本月共发帖56篇,其中,业界资讯贴36篇,华为专家有奖话题1篇,产品建议1篇,互动帖1篇,无线专区10篇,圈子公告1篇,行业无线6篇。本月版主做到了消灭0回复,版主在各个主题帖下面具有留言,并对各个帖子进行了简单的点评。本月版主发了一篇活动贴《【版主活动】5G数据业务卡顿问题探讨》,此活动贴得到了圈友的大力支持,一度成为了热帖,目前已有145条回复,共67位圈友参与了此话题讨论。本月版主发布了一篇原创贴《【原创】MOD3干扰问题分析》,此贴是结合我现在负责的工作写的,随着5G用户数增多,网络会陆续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优化手段解决,本文给出了通过网管排查问题的一些思路。本月版主共发了8篇行业白皮书,分别是《面向万物互联的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白皮书(2025)》 、《2025年数字低空安全技术白皮书》、《中国联通LTE-V2X 模组白皮书》、《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白皮书》、《中国联通6G内生智能白皮书》、《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中国联通6G分布式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中国电信5G智慧矿山融合方案白皮书》,供大家参考学习。本月版主共发了2篇行业周报,2篇行业周报共包含了48条本月无线行业最新动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本月版主发了6篇行业内的最新动态以及无线业务的前沿科技等,下月将继续发布行业动态,希望通过这些信息,能让广大圈友快速了解行业动态以及无线网络的前沿科技。下面分别对各个板块的发帖情况做一下汇总:一、华为专家有奖话题本月华为专家共发了一个有奖话题,是《AI Agent / Agentic AI 场景下,计算基础设施存在哪些痛点和挑战?》,这个话题得到了圈友的积极参与,截止到目前这个话题参与人数是 178 人,华为专家也对这个话题优秀回复给与了许多智豆奖励,目前这个话题正在进行中,希望得到更多圈友的积极参与。二、产品手册/行业白皮书 本月共发了8篇白皮书,这些资料能够有效的帮助圈友学习相关内容。1、【行业白皮书】《面向万物互联的蜂窝无源物联网技术白皮书(2025)》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下,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各行业对海量生产要素的精准化、泛在化、低成本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无源物联网凭借其“超大连接、超低成本、泛在感知”的独特优势,有效破解传统物联网依赖电池供电导致的维护频繁、成本高、环境污染等痛点问题,成为推动万物智联生态构建的关键使能技术。作为 5G-A(5th Generation -Advanced, 5G 通信网络演进)网络的关键创新方向,蜂窝无源物联网通过将无源机制与蜂窝网络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局域/广域环境的灵活通信网络与泛在感知体系,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跨域物流、城市治理等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泛在感知和通信能力支撑,助力构建端到端的智能物联新生态。版主观点:蜂窝无源物联网将与5G-A/6G深度融合,向 大规模连接、零功耗运行、智能感知 等方向演进 。预计在2025年后,随着标准完善与产业链成熟,将逐步实现千万级连接规模,成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基础性技术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2、【行业白皮书】《2025年数字低空安全技术白皮书》 近年来,我国低空产业需求旺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产业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 2024 年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做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低空飞行”正在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是未来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随着顶层设计的逐步完善、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力,我国低空经济将快速发展,并展现巨大的潜力,预计到 2026 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破万亿,低空经济将带来亿级移动用户增长及百亿级收入增长新动能。 低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智能化、生态化的发展趋势,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低空经济的发展需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低空经济涉及公共、企业、个人的关键业务和隐私涉密数据、整体安全环境复杂,低空飞行器的任务多元复合,低空安全风险危害更大。低空飞行器碰撞坠机事故、无人机“黑飞”以及潜在的利用飞行器窃取敏感信息、妨碍活动开展、干扰交通运行等犯罪行为等新问题对低空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能力。因此,需充分认识低空经济的复杂性及重要性、谨慎对待并做前瞻性考虑,建立健全低空安全体系,支撑未来低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白皮书从低空安全现状入手,结合低空经济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围绕安全和可信的目标,构建了“三层两翼”低空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对支撑低空安全架构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列举了低空安全实践案例,最后给出了低空经济安全的发展建议。期望能够为低空安全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技术方向,推动业界对低空安全达成共识,保障低空经济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版主观点:终端层、网络层、平台层构成技术基础,辅以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运营监管系统作为支撑。终端层通过硬件防护、身份认证等确保设备安全;网络层保障通信与感知数据安全;平台层加强漏洞管理和数据安全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3、【行业白皮书】《中国联通LTE-V2X 模组白皮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以5G 和 C-V2X 为代表的车联网技术正逐渗透到交通运输行业中,促进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实现智慧交通,满足人们对于安全出行、高效出行以及绿色出行的美好愿望。目前基于车联网的技术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产业链条初步完善,各地也涌现出一批车联网测试和示范基地,并开始探索车联网的运营和商业模式。 中国联通深度布局基于 5G+C-V2X 的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聚焦“智慧道路+智能驾驶+智能管控”的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业务推广以及产业合作,打造面向智能交通的车联网落地应用。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制定“5G+智慧交通”系列白皮书,此白皮书为中国联通针对 LTE-V2X 模组制定的技术规范,版主观点:中国联通LTE-V2X模组白皮书是车联网领域的重要技术指南,通过标准化通信协议、频段规范及安全机制设计,推动智能交通系统落地。其技术演进与行业应用深度结合,为自动驾驶和交通管理提供了关键支撑。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4、【行业白皮书】《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白皮书》 随着低空经济迈向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无人机(UAV)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新兴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然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要求低空通感网络具备更强的稳定性、更高的精度及对不同场景的灵活适配能力。传统的非智能低空通感网络难以满足日益丰富的低空业务对安全性与高效性的需求。因此,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对低空网络的突破升级。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低空网络的升级带来了新契机。AI 强大的学习与决策能力,使网络得以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低空场景,有效解决了传统非智能通感技术在泛化能力和自适应调节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开展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相关技术的研究,是推动低空经济向智能化、高效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构建安全、有序的低空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白皮书首先阐述了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的发展概况;其次介绍了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的多种应用场景;随后针对应用场景所需的关键能力,分析了传统非智能通感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在杂波抑制方面,提出了融合 AI 技术与传统算法的深度神经网络增强的空时自适应处理(STAP)算法,以实现智能杂波抑制;针对目标识别的难题,介绍了基于 AI 的 UAV 目标识别关键技术,保障对目标的精准识别;为应对目标检测与轨迹跟踪的挑战,提出了AI 赋能的多站检测跟踪方案;此外,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多源感知融合技术架构,有效提升了低空感知的可靠性;最后对智能低空通感网络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与展望版主观点:作为低空网络的核心,5G-A通过大带宽、低时延特性支撑低空覆盖,而通感融合技术使基站具备通信与感知双重能力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5、【行业白皮书】《中国联通6G内生智能白皮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6G 作为未来通信技术的核心,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人工智能(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被认为是 6G 网络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本白皮书基于《中国联通 6G 网络体系架构白皮书》和《中国联通 6G 核心网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对 6G 网络的架构设计展望,从驱动力和场景与需求出发,提出对 6G 网络内生智能系统框架的构想,探讨内生智能能力框架和关键技术,前瞻性擘画了面向 6G 的智能网络新范式,希望能为驱动智能技术与网络深度融合、加速实现具备原生智能基座的 6G 通信网络重构注入新动能版主观点:国际电信联盟(ITU-R)的《IMT面向2030建议书》将“通信与AI一体化”列为6G关键场景,并确立“无所不在的智能”为设计原则。中国联通指出,仅靠修补现有系统难以充分发挥AI与通信融合的优势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6、【行业白皮书】《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 5G 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是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中国制造 2025》要求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5G 要在 2020 取得突破性进展。5G 支持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类应用场景,从人与人通信连接拓展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通信连接,5G 将开启一个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根据国家 5G 战略部署,2020 年是 5G 大规模商用年,中国将大力开展 5G 网络建设,全面升级通信服务,不断满足日益丰富的通信和业务应用的发展需求。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通信智能卡作为用户数据安全存储和网络接入身份认证的载体,从最开始的只能支持网络接入鉴权认证功能发展到支持存储用户信息、STK 增值服务、远程文件管理、移动支付应用以及数据加解密等功能,但信息安全始终是通信智能卡的首要核心。现阶段用户通过使用运营商已发行的 4G 卡接入 5G 网络,现有的 4G 卡缺少 5G 标准中定义的新功能和新增的卡文件与服务,用户身份数据在通信过程中使用明文传输,位置信息不够精准,已经不能满足 5G 网络的信息与安全要求;单一认证鉴权模式无法适应运营商发展第三方业务应用需要;NATIVE 的卡片架构,随着 5G 行业应用的深入拓展,不能很好地去应对各种业务发展的要求,用户享受不到 5G 网络带来的全新体验与业务服务。根据 5G 发展策略及 5G 网络特点,需要一种全新的 5G SA 安全增强 SIM 卡(下文统一简称为“5G 卡”)作为接入 5G 网络的身份识别模块、加载各种 5G 行业应用的支撑载体,5G 卡实现包括用户身份隐私保护、GBA 第三方的应用鉴权等功能新特性,为用户数据和业务应用提供安全保障,将助力运营商发展第三方移动应用业务。 中国电信 5G SA 安全增强 SIM 卡白皮书,旨在明确用户卡的发展方向,引导通信智能卡产业合作伙伴进行 5G 卡的相关产品研发,以及为 5G 终端、5G 网络以及相关行业应用开发等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提供 5G 卡的技术要求与参考指导,共同促进 5G 业务 2020 大规模的商用部署应用与发展版主观点:5G SA安全增强SIM卡是基于3GPP R15/R16标准设计的新型SIM卡,旨在满足5G网络中更高安全需求的行业及个人应用。中国电信于2020年5月13日首次发布《5G SA安全增强SIM卡白皮书》,明确其技术规范与发展方向,并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指导以推动5G商用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7、【行业白皮书】《中国联通6G分布式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 随着 3GPP 首个 6G 研究项目——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的正式通过,6G 技术的研究及标准化进入实质化阶段。为了兼容 6G 网络的六大核心场景,破解复杂场景适配难题而提出的以“去中心化、弹性自治、融合开放”为特征的分布式网络架构,逐渐被大家接受,并成为 6G 突破性能边界、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路径,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分布式网络将通过节点轻量化、功能原子化与管理意图化,实现从“静态烟囱式”架构向“动态服务化”架构的跃迁,为工业柔性制造、低空无人机集群等场景提供个性化的功能配置以及毫秒级业务编排能力。同时依托云原生与 AI 原生双引擎驱动,将通信、感知、计算资源下沉至网络边缘,构建“全局优化+局部自治”的分层智能化架构,显著降低时延敏感型业务(如全息通信、远程手术)的端到端响应成本。通过有效的安全隔离和网络自治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自愈能力。 本白皮书承接《6G 核心网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中提出的分布式组网架构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分布式组网的具体设计,分布式网络架构中各部分具体的功能定义、组织管理方式以及关键技术,以期推动产业共识形成与技术标准化进程。版主观点:中国联通依托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已搭建6G分布式网络试验平台,验证了分层分布架构、场景定制化组网及关键协议的可行性,为后续技术选型提供依据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8、【行业白皮书】《中国电信5G智慧矿山融合方案白皮书》 5G 具备大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等特性,5G技术已经从CT领域的纵向代际升级,走向IT、CT、OT的横向多要素融合,以云网融合为核心特征,促进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以及平台融合。中国电信针对矿山行业发展瓶颈,结合5G网络创新能力,通过融云、融AI、融安全、融平台,构建云网融合的综合智慧矿山融合方案。 具体而言,在5G网络方面,试点上行增强、时延增强、可靠性增强及高精定位等创新技术在矿山场景应用;通过天翼云资源优势,打造云边协同智慧矿山应用场景,采用智能边缘云技术保证云服务云上延续,更贴近边缘保证较低网络时延,提供近场的业务处理能力;利用中国电信 AI 技术对煤矿生产各个环节的视频进行采集、传输、识别和分析处理;通过打造智慧矿山“云网边端”安全体系保障智慧矿山平稳运行;通过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矿山子平台加速实现煤炭行业减人、增安、提效。 依托本白皮书,中国电信希望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进5G网络在矿山行业的创新应用,推动形成矿山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同时以5G智慧矿山融合方案为基础,提供更多行业应用,助力我国早日达成无人化智慧煤矿生产的目标。版主观点:中国电信等企业牵头制定终端技术标准,开发兼容井下环境的隔爆型基站与智能终端,确保符合矿山行业安全规范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三、行业周报行业周报反映的是本周内行业内的最新的消息,本周共发了2篇行业周报,都是关于无线业务的资讯。详情如下:1、【行业周报】无线业务圈八月第一期行业周报(8.01-8.15) 本期周报主要有如下内容: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0752、【行业周报】无线业务圈八月第二期行业周报(8.16-8.31) 本期周报主要有如下内容: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2332四、干货分享 本月版主发了1篇原创帖,分享了一下处理无线网络问题的解决思路,圈友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在帖子下方留言,版主还发了一篇分享贴,希望对从事相关专业的圈友有所帮助。另外,圈友也发了1 篇资料帖子,这些都是关于无线业务的,对于无线业务从业人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希望圈友发更多的有价值的帖子,最好发一些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原创帖。文章详情如下:1、【原创】MOD3干扰问题分析 MOD3干扰,也称为模3干扰,是LTE网络中的一种常见干扰形式,其产生原理与物理小区标识(PCI)有关。PCI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其值由主同步序列(PSS)和辅同步序列(SSS)组成,共有504个不同的PCI值,从0到503。在LTE系统中,PSS用于下行物理信道解调和信道质量检测。参考信号在频域的位置与小区的PCI相关,PCI模3的余数决定了参考信号的起始子载波。当相邻小区的PCI模3余数相同时,它们的参考信号在频域上的子载波位置相同,从而导致干扰。具体来说,当两个小区的PCI除以3的余数相同时,它们会使用相同的PSS符号,进而产生干扰版主观点:MOD3干扰是由于相邻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模3值相同时,其主同步信号(PSS)使用相同的Zadoff-Chu序列,导致同频干扰增强的现象。具体而言,PCI = 3×N_ID(1) + N_ID(2),若相邻小区PCI mod3结果相同,则PSS序列相同,引发干扰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2、官方定义的43种无线电业务 无线电业务已广泛应用于广电、通信、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抢险救灾、新闻媒体以及公安等各部门、各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中,定义了43种无线电业务。版主观点:这些业务广泛应用于广电、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行业,确保频谱资源的科学规划与管理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五、互动讨论(行业痛点):本月版主发了1篇互动共享话题,得到了圈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版主也对每一个话题进行了相关的回复1、【版主活动】5G数据业务卡顿问题探讨 5G基站的理论带宽虽可达10Gbps,但实际使用中需被数千用户共享。在商场、地铁站等高密度场景,单基站接入用户超500人时,人均带宽可能降至10Mbps以下,相当于4G水平,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下面就5G数据业务卡顿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等一起来探讨一下!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六、产品建议 本月共发了1篇产品建议贴,具体如下:1、【产品建议】关于5G基站深度休眠节能管控的思考版主意见:我认为,5G的目的是提高用户网络速率、提升用户使用网络体验,如果让用户尽量占用4G网络,则不能保障用户使用速率,会大幅度降低5G用户使用体验。5G能耗的确很高,目前节能主要是在用户比较少的时段对基站节能操作,或者是针对低效基站进行节能操作。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七、行业无线 本模块介绍一些无线行业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以及无线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等,通过本模块可以让圈友了解4G、5G、6G以及WIFI等无线网络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无线网络的应用等。希望圈友有相关内容可以发到这个模块中,让我们共同进步!1、【行业无线】北京市完成国内首个6G技术赋能机器人实训外场建设 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共同打造的6G技术赋能机器人实训外场,已在昌平信息港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实训外场”致力于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测试环境,模拟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复杂工况、多变条件及长时间连续运行等严苛要求,全面检验6G技术支撑未来智能机器人应用的性能和可靠性,为6G技术赋能机器人产业提供重要的试验验证平台及产业创新孵化器。版主点评:6G网络与AI大模型结合,解决当前机器人产业“各自为战”的问题,推动云端智能机器人普及,降低单机算力与成本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2、【行业无线】2025年必须了解的八大技术趋势 2025年,科技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的运作方式。从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演进到量子计算的飞跃突破,从5G基础设施的全面部署到物联网(IoT)设备的爆炸式增长,每一项技术不仅代表着一种工具的演进,更标志着行业规则和社会运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本文将深入解析当前科技前沿的八大趋势,帮助行业专业人士把握未来技术浪潮中的核心机遇与挑战。版主点评:5G及其演进技术通过速度、延迟与连接能力的突破,为数据密集型应用提供了底层支撑,并通过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创新推动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5G-A将进一步扩展应用场景边界,但需解决技术部署与标准化的持续挑战。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3、【行业无线】边缘计算如何改变商业:关键趋势和优势 边缘计算正从技术概念走向大规模商业落地。凭借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它不仅优化了技术架构,降低了成本,还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商业模式与收入来源。未来,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与AI模型的轻量化,边缘计算将在更多行业和场景中释放潜力,成为数字化竞争的新引擎。版主点评:边缘计算通过本地数据处理显著降低延迟,满足自动驾驶、AR/VR等实时性需求,同时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生产与服务效率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4、【行业无线】从洪灾抢通到村超狂欢:中国移动用5G-A架起民生“数字桥梁” 从洪灾中的通信“生命线”抢通,到“村超”赛场的 5G-A 网络护航,中国移动以科技力量守护民生温度,用数智赋能激活乡村活力,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移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郑重承诺。版主点评:5G-A在洪灾中展现了应急通信的韧性,在“村超”中成为文化活动数字化的核心支撑,同时推动了低空经济、乡村文旅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5、【行业无线】低空经济如何起飞?空御科技创始人吴浩详解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面向未来,吴浩表示,公司将在立足无人机管控领域的同时,拓展在国防军工和低空安全领域的影响力,助力反无人装备体系的建设,打造全面覆盖、可管可控、智能开放的低空智联网服务体系。同时,持续深化多模态探测信息融合技术研发,深度融合AI、大模型等新兴技术,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安全管控解决方案。版主点评:中央将低空经济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国家发改委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地方如湖南、西部地区通过专项规划、产业基金等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6、【行业无线】梯田之上有5G,“龙脊之下”有AI:碳硅融合触及乡村振兴 为了让这块文化瑰宝的魅力发扬光大,广西首家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学中心“龙脊之下”在龙胜县龙脊镇龙脊印象大楼建成。“龙脊之下”研学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由当地政府出资并联合中国移动广西桂林分公司、中国移动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共同打造。版主点评:5G技术赋能乡村旅游场景开发,例如福州地区通过高速网络提升游客体验,结合实时数据管理优化旅游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详情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八、业界资讯:本月共发了 36篇业界咨询贴,其中我认为比较精华的有27篇,在这里我依然要感谢发帖的各位圈友,希望你们多多支持无线业务圈,多多在圈子里发帖子,圈子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你们的帮忙。具体情况如下:精华帖如下:1、2024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超80%的受访者曾使用生成式AI 超90%的受访企业曾使用AI技术帖子精华提炼:《报告》分析了2024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网民普遍认为,2024年信息化在创新学习工作方式、提升生活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明显;受访企业表示,2024年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育,积极布局新产品、新应用、新业务,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版主总结:生成式AI 是一种通过训练算法模型从数据中学习规律,并生成与训练数据相似或全新的数据(文本、图像、音频、代码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2、【业界资讯】InterDigital出席WAIC 2025,探讨AI与6G如何赋能全球工业【转载】帖子精华提炼:在AI深度融合的通信时代,各行各业,无论是制造业、交通运输、能源,还是娱乐产业,都将迎来深刻变革。AI将为这些行业提供智能化服务,释放全新的商业价值,开创全新的商业模式。最后,张国栋呼吁:“要实现这一令人振奋的未来,离不开企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通力合作。让我们携手共创,加速把这些精彩的未来图景变为现实!”版主总结:AI与6G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工业生态,从设备感知、生产优化到服务模式创新,均展现出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开拓新商业模式的潜力。当前(2025年),6G标准制定进入关键阶段,其与AI的协同已被视为推动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组合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3、【业界资讯】辽宁移动携手华为率先打造无线网络全要素智能化示范区,铸就数字基建新标杆【转载】帖子精华提炼:辽宁移动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体验最优、效能卓越的智能化无线网络。此次与华为携手,成功打造无线网络全要素智能化示范区,标志着无线网络智能化运营迈入全新阶段。在中国移动集团向L4级自智网络升级的目标指引下,辽宁移动将持续推进无线网络智能化做深、做厚、做强,向L4级自智网络升级转型,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辽宁智慧和力量。版主总结:双方联合创建了国内首个规模应用且场景最全的无线网络全要素智能化示范区,成功打通智能化运营的“最后一公里”,标志着无线网络智能化升级进入新阶段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4、中国电信王越:6G拥抱AI时不我待,AI-Native RAN补齐端到端智能帖子精华提炼:正如《Mobile AI:AI与移动通信融合的新生态》白皮书中所写道的,未来的运营商将不再局限于提供通信连接和传输能力,而是要向科技公司(TechCo)演进。TechCo模式更注重技术开放、服务接口标准化、能力商品化和生态协同机制的建设。通过开放AI模型平台、提供算力调度接口、共建边云服务平台等措施,运营商可以吸引终端厂商、AI开发者、垂直行业用户等多方角色加入生态圈,构建“网络+算力+AI能力”的多边平台型价值体系。版主总结:AI与6G融合显著提升网络效率,如动态频谱共享、低时延响应(微秒级)及能效提升(较5G提高十倍),AI技术还能优化信道编码、频谱分配及能耗管理,例如英伟达的AI-RAN架构将时延压缩至0.1毫秒级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498975、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的5G轻量化物联网络,开启智能穿戴终端独立通信新时代帖子精华提炼:中国移动积极响应工信部号召,加快夯实全域优质5G网络覆盖,打造世界领先5G物联基础设施。在2025年GTI国际产业大会(上海)上,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宣布,中国移动已通过700M+2.6G双频部署,对超过60万的5G站点进行软件升级,实现5G轻量化网络开通,实现全国330个城市5G-A网络覆盖,为5G轻量化技术在千行百业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圈友点评:5G轻量化技术作为5G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数量及调制阶数等关键技术,助力智能穿戴终端实现低功耗、高速率的网络连接。版主总结: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轻量化物联网络,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支持智能穿戴终端独立通信。该网络通过减少终端带宽、收发天线数量及调制阶数等技术,实现低功耗、高速率连接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1366、Wi-Fi 8标准制定启动,聚焦超高可靠性帖子精华提炼:Wi-Fi 8标准的核心突破在于其创新的智能抗干扰系统和自适应射频优化算法,能够在机场、体育场馆等高密度场景下显著提升网络稳定性。该标准采用的多链路聚合协议将彻底改变传统Wi-Fi的漫游体验,使设备在移动过程中实现真正无缝切换。更值得关注的是,Wi-Fi 8引入的时间敏感网络技术(TSN)将为远程控制、云游戏等实时应用提供确定性低延迟保障,标志着无线网络开始具备有线网络般的可靠性水平。版主总结:Wi-Fi 7已提升峰值速率(如23 GT/s物理层速率),而Wi-Fi 8未继续追求速度突破,转而聚焦可靠性,确保复杂场景下的“近乎无损”连接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7、【业界资讯】爱立信利用在商用网络中的自动载波聚合技术助力Telstra实现5G演进【转载】帖子精华提炼:爱立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业务负责人Ludvig Landgren表示:“我们很荣幸能与Telstra合作,将5G-A创新技术付诸实践。自动载波聚合技术展现了自动化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及优化运营效率方面的强大能力。随着移动数据需求持续增长,我们在5G-A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共同致力于构建未来就绪型基础设施的承诺,该基础设施将实现更简化的运营流程、加速创新,并为澳大利亚用户提供卓越的体验。版主总结:未来,自动载波聚合将与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软件定义网络(SDN)进一步融合,推动智能化、自适应的网络架构发展,以应对持续增长的移动数据需求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8、【业界资讯】打造高原5G-A机场新时代,开启智慧航空新篇章——青海电信助力青海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5G-A网络全面商用【转载】帖子精华提炼:目前青海曹家堡机场T3航站楼已实现5G-A全覆盖。在T3航站楼内,从值机大厅、安检区、候机区到登机廊桥,中国电信5G-A网络实现无缝覆盖,5G-A显标率98%以上,峰值速率可达3.48Gbps,是普通5G速率的3-5倍,旅客可轻松进行高清视频通话、流畅观看4K直播、快速上传分享旅途照片与视频,各类网络应用体验更为顺畅,将有效解决旅游旺季大客流下的网络感知体验,为国内外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真正实现“毫米波穿越钢架,信号满格无死角”的覆盖效果。版主总结:相比5G,5G-A具备更高的速率、更低时延及更强智能化,推动机场向“智慧航空”升级原贴链接: 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4449、【业界资讯】江苏移动5G-A与南京地铁5号线同步开启“极速时刻”【转载】帖子精华提炼:本次网络体验升级的背后,是南京移动部署的一个个5G-A基站,从方案设计、现场勘测、网络优化一步步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续,南京移动将坚守“以用户为中心”的初心,持续提升网络通信服务,赋能数字地铁。版主总结:网络覆盖地铁站台及隧道,采用“站台+隧道双5G-A极速组网”,并通过三载波聚合技术提升性能,重点覆盖福建路、三山街、夫子庙等主城区核心路段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49010、【业界资讯】连接未来,何以实现? Wi-Fi 7商用化思考【转载】帖子精华提炼:Wi-Fi 7将与5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成为“万物互联、实时响应、智能协同”的未来网络世界关键一环,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Wi-Fi 7将成为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数字动脉”,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数字化生活。版主总结:Wi-Fi 7通过4096 QAM调制、MLO多链路机制及16x16 MIMO等技术,理论速率可达2882Mbps,时延显著降低,支持高密度连接,满足VR/AR、工业物联网等场景需求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57011、中国移动数智力量:通信保障抗洪峰,5G-A智耀村超帖子精华提炼:在赛场边,中国移动还特别设置了5G-A极速体验专区、咪咕咖啡补给站,推出“村超”专属活动和福利,流量、视频会员、话费券等网龄三重礼领不停,全方位享受观赛乐趣。中国移动用户只需在现场扫码,就能免费领取“5G-A极速体验包”,感受更好的5G-A极速网络体验,点亮中国移动为赛事球迷定制的“中国移动村超VIP”专属手机标识,身份感“拉满”,网络零卡顿、丝滑看“村超”。版主总结:中国移动为2025年贵州村超总决赛提供5G-A极速网络,用户可通过扫码领取“极速体验包”,享受零卡顿观赛体验,并点亮专属“村超VIP”标识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61312、张平院士:6G智能体具有一定的意识和灵性,2030年商业化机会很大帖子精华提炼: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主旨报告《智简:未来通信技术的展望与实践》中认为,传统通信系统在香农理论框架下面临诸多挑战,而人工智能的引入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他提出了一种具备“内生智能与原生简约”特性的智简无线网络,旨在降低系统复杂度、功耗和成本,同时提升效率和覆盖能力。版主总结:6G将支持智能体互联、空天地一体化通信,并推动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场景的落地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64113、Fi 7 Advanced:变“联网工具”为“智能体” 开启智能无线新时代帖子精华提炼:无线网络正在经历一场由“尽力而为”到“体验至上”的质变,华为Wi-Fi 7 Advanced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更重要的是,通过AI技术的加持,Wi-Fi 7 Advanced还拔高了无线网络的内涵,使之从原本的“联网工具”化身为“智能体”,进一步拓宽了其业务疆界。版主总结: 传统Wi-Fi需人工设定参数,而Fi 7 Advanced能通过 AI驱动的网络分析,自动学习用户行为和环境变化(如每天早高峰监控数据激增),提前优化网络配置,避免卡顿。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71514、【业界资讯】IMT-2020 (5G)推进组发布《5G-Advanced通感融合空口技术方案增强研究报告》【转载】帖子精华提炼:目前,国际标准组织3GPP已完成RAN侧6G研究立项,即将开展通感融合无线空口侧技术方案研究,本报告研究成果将为通感融合无线标准化工作提供一定研究基础,在通感融合物理层过程、测量流程、信号设计、协作方式等重要设计内容发挥重要参考作用。版主总结:通信感知融合(ISAC)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确认的未来通信技术重要方向,通过共享频谱和硬件资源,实现通信与环境感知能力的融合,赋能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76915、【业界资讯】湖北珞珈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可实时查看地球任何地方地面数据(转)帖子精华提炼:IT之家从报道获悉,“东方慧眼”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瞄准复杂环境下北斗毫米级定位关键技术开展研究,重点突破了复杂监测环境下连续可靠的北斗实时监测技术精化等难点问题。未来,还将不断探索将时空智能底座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行业。版主总结:该系统具备亚米级光学成像和优于1米的雷达成像能力,数据获取时效性提升至分钟级,可在5至8分钟内实时查看地球任意地点的地面数据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82716、【业界资讯】山西联通携手华为走进国内首个5G-A漫展,黑科技掀翻漫迷狂欢潮!【转载】帖子精华提炼:5G-A 不仅是技术升级的产物,更是驱动产业融合的核心引擎。通过极致体验与长效运营相结合,5G-A 正逐步构建 “科技赋能文化” 新范式,强化技术与多元内容的共生,持续助力大型活动数字化转型及跨界生态联动。版主总结:5G-A相比前代技术在网络资源调度上更优,尤其在漫展等人流密集场景中可优先分配网络资源,显著降低延迟和卡顿风险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88217、断崖式下降,运营商“三朵云”怎么了帖子精华提炼:几年前,以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为代表的运营商“三朵云”在政企市场上攻城略地,动辄翻倍的增长令人咂舌;而以阿里云、腾讯云等为代表的Hyperscalers则开始“退避三舍”。今天,Hyperscalers开始重回快速增长的通道,而运营商“三朵云”则开始集体失速。版主总结:运营商“三朵云”的增速放缓是市场竞争加剧、政策红利消退、客户需求升级及自身增长模式转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00118、分化的运营商“基本盘”:2C业务见顶 2H迎来“第二春”帖子精华提炼:未来个人市场5G向5G-A的演进持续深化,5G-A以更快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将为个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应用体验,例如,中国联通已在330个城市实现5G-A规模商用。在家庭市场,万兆光网建设加速推进,为智慧家庭、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提供更强支撑。版主总结:尽管2H业务表现亮眼,但新兴业务整体仍面临盈利模式探索和成本回收周期长的挑战。运营商需进一步整合AI、算力网络等技术,强化家庭市场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以延续“第二春”的增长动能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19719、【业界资讯】南京移动5G-A保障6万球迷顺利观赛 下行峰值速率达2Gbps(转)帖子精华提炼:交通枢纽同步部署5G-A网络:南京南站实现全域覆盖,地铁5号线应用分布式Massive MIMO技术保障行驶中低时延观赛。夫子庙、老门东等景区通过5G-A网络承载AR导览及8K赛事直播同步回传。针对未入场球迷,运营商在商圈、校园等场所设立第二观赛点,依托5G-A网络实现高清转播。版主总结:5G-A技术通过高带宽、低时延和智能资源调度,成功支撑了南京奥体中心6万球迷的并发网络需求,其峰值速率和稳定性为体育赛事的智慧化运营提供了可靠保障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21720、无线技术破局冠脉诊疗 北芯生命TruePhysio X™重塑精准标准帖子精华提炼:TruePhysio X™无线压力微导管的成功获批,标志着国产心血管精准介入技术在无线功能学评估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作为北芯冠脉功能影像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该产品在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的同时,以原创性技术为临床精准化、标准化诊疗微循环疾病提供坚实支撑。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将助力我国冠心病诊疗体系向更高水平的精准化、标准化迈进,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版主总结:针对传统方法中测量复杂、稳定性不足等问题,TruePhysio X™通过无线化、智能化设计,有效应对非阻塞性缺血等复杂病例,提升诊疗效率与安全性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38521、全城狂欢:南京移动 5G-A 让热爱不再等待(转贴)帖子精华提炼:对于未能进入赛场的球迷,分布在商圈、广场、酒吧、校园的第二现场同样精彩。河西华采天地、鼓楼水木秦淮等球迷聚集地,借助 5G-A 技术,球迷可以实时观看赛场高清转播视频,进球瞬间的欢呼与赛场同步响起。即便无法亲临,球迷们也能通过中国移动互联网电视,在家中尽享“苏超”赛事精彩。其超清画质让客厅瞬间化身沉浸式赛场,精彩瞬间同样震撼。版主总结:作为江苏省首个5G-A智慧场馆,在2025年8月的足球赛事中支持6万观众同时在线,实现高清视频传输无卡顿。通过波束赋形技术、AI智能调度及D-MIMO技术优化信号覆盖,确保赛事期间网络零拥堵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47022、【业界资讯】找回“消失的信号”!陕西移动创新突破地下车库、电梯间信号盲区识别难题【转载】帖子精华提炼:通过该创新技术的应用,目前陕西移动已对全省15余万物业点、320余万栋建筑物进行“弱覆盖+覆盖空洞”问题全面发现,并聚焦居民区、商超、医院等重点场景问题区域纳入分级处置体系,聚合省市县三级力量,通过“结构优化、参数调整、天馈优化、设备增补”等组合策略加速推动问题解决。版主总结:陕西移动技术团队首创“覆盖空洞”识别方法,通过自主研发技术精准定位地下车库、电梯间等信号完全中断区域,验证准确率达95%以上。该技术突破了建筑结构复杂、信号穿透损耗等难题,为后续深度覆盖提供数据支持,并已在全省推广,覆盖15余万物业点和320余万栋建筑原贴链接: 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90023、【业界资讯】中国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倒计时,追赶马斯克星链(转)帖子精华提炼:中国移动亦积极布局卫星领域,去年发射了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中国移动01星”,搭载了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据我所知,中国移动目前正在和一家民营卫星企业商谈合作,这家民企已经发射了数颗卫星,组建了低轨卫星物联网通信一期星座。”上述卫星互联网技术专家说道。圈友点评: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扩大新兴业务范畴,拓展新的增长点。版主总结:当前中国卫星互联网仍需2-3年才能达到星链的覆盖和服务水平,主要受限于星座组网进度及终端设备成熟度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81524、【业界资讯】面向6G低轨卫星的多天线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完成可行性验证【转载】帖子精华提炼:多天线数字波束合成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发展大规模低轨卫星通信的一种全新的系统设计思路,标志着卫星通信系统在技术路线上的重要突破,能够为未来大规模卫星组网和高可靠卫星通信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同时能够为当前中国算力网的建设、运营、服务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助力未来6G空天地一体化泛在连接愿景的实现版主总结:该研究成果是我国协同通信理论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的重要里程碑,为实现6G天地一体化泛在高速连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77925、无线智能板如何让5G-A网络运维智简?(转载)帖子精华提炼:智能化的终极目标,不是让系统更复杂,而是让运维更简单。无线智能板作为自智网络的基础,正在重新定义无线网络的运维范式——让网络看得见用户体验,听得懂用户诉求,做得出精准响应。让运维人员告别“地毯式排查”,走向“靶向式治理”。圈友点评:无线智能板正推动5G-A运维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从“碎片化管理”迈向“一体化智控”。版主总结:无线智能板通过嵌入基站,充当“智能大脑”,实时感知业务类型、终端行为、资源占用和用户体验。这种实时感知能力使得网络优化不再依赖于大量人工路测、经验判断和逐段排查,从而提高了效率、响应速度,并降低了成本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7726、卫星互联网牌照,是啥,发给谁,能干嘛帖子精华提炼:卫星互联网牌照属于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也就是A13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其中包括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A13-2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发放过不少卫星牌照,但大部分为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也就是A23-1卫星转发器出租、出售业务,以及A23-2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通信业务。圈友点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颁发、允许企业开展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的行政许可。版主总结:卫星互联网牌照是一种许可证,允许企业开展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具体来说,它属于基础电信业务牌照中的A13第一类卫星通信业务,特别是A13-1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77427、5G-A向6G持续演进,边缘侧AI时代将真正到来帖子精华提炼:6G阶段,业界关注的焦点已不再局限于峰值速率,而是更多地聚焦于面向更广泛的人群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如何高效地为几乎所有类型的终端提供稳定连接变得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从整个系统层面实现数据速率的实质性提升。版主总结:5G-A向6G的演进及边缘侧AI时代的到来将带来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潜力,推动用户体验的转型,并在多个行业中产生深远影响。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74 其他贴如下:1、全国IPv6网络流量占比达31%,其中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为66%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499662、怎么办理宽带和WiFi业务?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0243、Dell'Oro报告:Wi-Fi 7将推动2025年企业WLAN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4614、中国联通2025年上半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08115、【业界资讯】WAPI产业联盟发布《无线局域网产品工程化实现指南 第11部分:WAPI与IEEE 802.11be》团体标准【转载】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0696、中国6G研发突破:太赫兹通信创纪录,卫星试验开启空天一体新时代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1477、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06亿户,广电5G用户3545.57万户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2668、中国电信启动绿色基站天线集采:规模48万副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17159、广电5G运营第二年,“有线+无线+内容”成为破“圈”之剑?原贴链接:https://jdc.huawei.com/jdc/refactor/viewthread?tid=1152206分化的运营商“基本盘”:2C业务见顶 2H迎来“第二春”8月19日消息(苡臻)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相继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其中,中国移动实现营收5438亿元,同比下降0.5%,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5.0%;中国电信实现营收2694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0%。从业绩来看,三大运营商营收呈微幅波动,净利润均保持5%左右同比增长。在运营商的组织架构中,个人市场(2C)与家庭市场(2 H)基本被归纳在大市场口,是运营商的“基本盘”。但单纯的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基本盘”已经呈现出“个人增长乏力,家庭逆势上扬”的分化态势。2C受用户规模触顶、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成为业绩承压的主要领域;2 H则凭借千兆网络普及、AI技术赋能及场景化服务升级,似乎带来“第二春”,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重要引擎。个人市场:增长承压,存量竞争白热化曾经是运营商核心基本盘的个人市场,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境。从数据来看,三大运营商的个人业务增速已跌入低谷:以中国移动为例,其个人市场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1H2024)为2551.79亿元,2025年上半年(1H2025)降至2447.27亿元,同比下降,虽凭借规模优势保持收入体量,但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量达4.33亿户,移动ARPU为46.0元,个人市场增速仅1%左右,近乎停滞;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1.5%,虽未披露具体个人市场增幅,但整体营收的微增难以掩盖个人业务的疲态。个人市场的“难”,根源在于多重结构性瓶颈的叠加。一方面,用户规模已触及“天花板”,前文提到,截至6月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亿户,已超过我国人口总数,增量空间基本耗尽,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中国移动移动客户达到10.05亿户,净增56万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量达4.33亿户;中国联通移动和宽带用户总量达到4.8亿,这样的用户规模下,新增用户的获取变得愈发困难。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携号转网政策的全面落地让用户流动性显著提升。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此前所提及的,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很多出现在携号转网上。此外,个人通信服务的价值挖掘遭遇瓶颈,传统语音、流量业务增长见顶,流量单价持续走低,而新应用场景的探索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使得个人市场陷入“增收难”的困局。尽管三大运营商通过“稳存量、提价值”策略,实现市场规模的稳固与客户价值的提升。如中国移动通过“网龄成长计划”“全球通升级计划”等精细化手段持续巩固规模,其移动ARPU保持行业领先,达49.5元,并且从单纯依赖号卡规模的运营模式,向基于客户需求的价值运营转型;中国电信以AI终端创新增强粘性,发布自研星小辰智能体赋能终端融智,推动AI反诈手机、AI中屏等智能终端规模发展,同时对视频彩铃等个人应用进行AI焕新;中国联通靠融合业务吸引用户,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的客户品牌“联通沃派”产品广受欢迎,形成“通信+服务”的价值增长闭环。但在整体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这些举措更多只能起到“稳盘”作用,难以扭转个人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5G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中国移动5G网络客户达到5.99亿户,渗透率59.6%;中国电信5G网络客户达到2.28亿户,渗透率为65%;中国联通5G网络客户达到2.14亿户)虽带来一定价值增量,但尚未转化为突破性的增长动能,个人市场已从“跑马圈地”的规模时代进入“精耕细作”价值竞争的存量时代。家庭市场:AI驱动智家升级,业务融合强体验与个人市场的低迷形成对比的是,家庭市场似乎正带来“第二春”。中国移动的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75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显著高于整体业绩,且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4.4元,同比增长2.3%;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41亿元,同比增长0.2%,其宽带用户达到1.99亿户,宽带综合ARPU达48.3元,彰显出高价值属性;中国联通融合业务渗透率超过77%、客单价超过百元,联通超清、联通看家、云智手机和“智家通通”机器人等服务2.7亿用户,家庭市场已成为重要增长极。家庭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升级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从供给端看,千兆网络与FTTR组网的普及提速为家庭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净增623万户,其中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09亿户,同比增长19.4%,FTTR客户达到1840万户,同比增长264%;中国联通50%的用户选择“双千兆”服务,还推进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升级,覆盖5.7亿家庭,万兆光网试点达106个城市,为家庭市场增长奠定网络基础,这些网络能力的跃升让家庭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入口。从需求端看,后疫情时代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家庭娱乐等场景持续扩容,消费者对家庭网络质量和智能化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催生了对高速网络、智能设备、场景化服务的旺盛需求,推动家庭服务从“单一宽带连接”向“智慧生活生态”转型。AI技术的深度渗透则为家庭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中国移动以“移动爱家”品牌引领,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融合经营体系,以AI为核心能力驱动智慧家庭升级;中国电信进一步升级“美好家”产品体系,为客户开启智慧新体验,让用户畅享安全家、健康家、娱乐家、低碳家、智能家等多场景智慧家庭应用,同时加快平台融智升级,以AI视联、AI物联为抓手,加快推进平台智能升级和内容填充;中国联通强化多应用集成与多场景融合,加快智慧家庭产品云化和智能化迭代,推出“智家通通”机器人等服务。不难看出,家庭市场已从“带宽竞争”向“体验竞争”深化转型。千兆宽带普及、FTTR等新型组网方式推广、AI技术对家庭场景的深度渗透,以及“通信+AI+场景”的融合业务模式,共同推动家庭市场从“基础连接”向“智慧生活入口”转型。技术升级+AI赋能+生态融合: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透过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数据,通信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愈发清晰。个人市场的增长乏力警示行业:依赖传统通信服务的规模扩张时代已结束,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打破增长瓶颈。未来个人市场5G向5G-A的演进持续深化,5G-A以更快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将为个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应用体验,例如,中国联通已在330个城市实现5G-A规模商用。在家庭市场,万兆光网建设加速推进,为智慧家庭、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提供更强支撑。同时,AI技术正全面渗透到个人与家庭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中国移动的AI驱动智慧家庭升级,中国电信的AI终端与场景创新,中国联通的智能应用覆盖,AI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关键词,更成为运营商挖掘需求、创造需求的核心能力。融合发展则是提升客户价值的关键路径。中国移动从“号卡运营”向“客户、家庭价值运营”升级,中国联通融合业务渗透率超77%,都印证了“单一业务向多元融合”转型的行业趋势。未来,随着“通信服务+数字内容+智慧应用”的生态不断完善,运营商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清晰展现了运营商的转型阵痛与希望。三大运营商在个人市场通过价值运营巩固基本盘,在家庭市场依托智慧化升级打开增长空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随着5G-A、万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渗透,运营商若能持续深化个人市场的价值挖掘,同时放大家庭市场的场景创新优势,行业价值增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室内5G定位业务需求及应用价值探讨探讨背景:5G改变社会,5G使能千行百业开展,基于有源室内分布式系统的数字化底座,5G系统在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时,可以使能室内定位能力。在面向传统的toB场景,例如制造、电力等行业,以及面向传统toC场景,包括商超、医院、地停等场景,都存在明确的定位应用。然而定位的应用生态、精度需求、商业模式等方面在不同行业差异较大,所以希望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在室内定位的现有诉求和未来基于室内定位的业务构想,为5G定位室内生态繁荣和能力规划指引方向。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WATCH GT 5 (价值1588元)二等奖(2名):HUAWEI WATCH FIT 3(价值999元)三等奖(3名):HUAWEI FreeBuds 5i(价值599元)价值奖(20名):100-1000智豆(根据回帖内容发放)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至2025年06月22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行业周报】无线业务圈八月第二期行业周报(8.16-8.31)目录:1、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2、GlobalData发布2025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华为获评唯一领导者3、分化的运营商“基本盘”:2C业务见顶 2H迎来“第二春”4、梯田之上有5G,“龙脊之下”有AI:碳硅融合触及乡村振兴5、印度沃达丰创意积极推进5G扩展计划6、中移国际与明讯合作在马来西亚推出MVNO服务7、一箭7星!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8、星链推出5美元卫星通信服务:限速不限量,真的超值吗?9、长虹佳华:低空经济是“体系化经济” ,需四大维度协同突破10、T-Mobile美国为阿拉斯加航空机上Wi-Fi服务 基于星链11、高通推出全球首批支持NB-NTN卫星通信的可穿戴平台12、中国移动王晓云详解ACN:智能体与6G的“双向奔赴”13、软银宣布AI RAN领域突破:新架构实现30%的5G吞吐量提升14、暌违五年,华为在5G智能手机中再度公开搭载芯片名15、全球RAN供应商格局逐渐变化 中国以外地区连续三季度实现增长16、高通庄思民:5G-A向6G持续演进,边缘侧AI时代将真正到来17、江苏有线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24% 5G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75%18、工信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到2030年发展用户超千万19、黄仁勋:网络领域投资回报率极高,英伟达提供NVLink等三类网络技术20、T-Mobile美国面向企业推出新套餐 提供网络切片及卫星服务21、诺基亚:5G为铁路行业带来诸多益处22、爱立信CTO:5G在垂直行业拥有巨大潜力 八月第二期无线业务资讯1、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 北京时间2025年8月17日22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0次飞行。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全箭为两级半构型,满足单星、多星的串联、并联、堆叠、壁挂、搭载等多样化密集发射需求。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497.html2、GlobalData发布2025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华为获评唯一领导者 8月18日消息,近日,全球权威咨询机构GlobalData发布了2025年《5G RAN竞争力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华为凭借领先的解决方案和成熟商用案例已连续7年蝉联第一,并以5G-A和AI融合解决方案持续扩大领先优势,成为本年度唯一获得“领导者”称号的RAN设备商。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689.html3、分化的运营商“基本盘”:2C业务见顶 2H迎来“第二春” 8月19日消息(苡臻)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相继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其中,中国移动实现营收5438亿元,同比下降0.5%,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5.0%;中国电信实现营收2694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0%。从业绩来看,三大运营商营收呈微幅波动,净利润均保持5%左右同比增长。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691.html4、梯田之上有5G,“龙脊之下”有AI:碳硅融合触及乡村振兴 8月19日消息(九九)从“通信荒岛”到5G全覆盖,从“土里刨食”到旅游经济,甚至在此基础上开发AI研学、智慧文旅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近日,C114跟随“移起向新 数智兴农”媒体行走进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见证龙脊梯田景区20年间的数智变迁。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719.html5、印度沃达丰创意积极推进5G扩展计划北京时间8月19日下午消息(蒋均牧)印度运营商沃达丰创意(Vodafone Idea)在科钦推出了5G网络,并宣布特里凡得琅将成为下一个开通该网络的城市,该公司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在17个地区的多个城市开通5G服务。沃达丰创意计划于8月20日在特里凡得琅启用5G网络,最新选定的两地均位于喀拉拉邦。最近,附近城市科泽科德和马拉普兰也加入了5G阵营。其竞争对手巴蒂电信(Bharti Airtel)和信实Jio(Reliance Jio)均于2022年在印度部分地区推出了5G,此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部署。而沃达丰创意直至今年才开始在部分地区商用该网络。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770.html6、中移国际与明讯合作在马来西亚推出MVNO服务北京时间8月19日下午消息(蒋均牧)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CMI)达成协议,将使用马来西亚明讯(Maxis)的网络在马来西亚推出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服务,继在新加坡、日本、泰国、意大利和英国推出服务之后,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中移国际的MVNO服务名为CMLink,将依托明讯的全国性移动和光纤网络运行。该服务主要针对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其关键特点包括一卡多号以及中马数据共享服务。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790.html7、一箭7星!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8月19日消息(苡臻)北京时间2025年8月19日15时33分,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采用“一箭7星”的方式,将搭载的中科卫星05星,多功能试验二号卫星01星、02星、03星(天拓六号卫星),天雁26星,ThumbSat-1卫星,ThumbSat-2卫星共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808.html8、星链推出5美元卫星通信服务:限速不限量,真的超值吗? 8月20日消息(颜翊)一直以来,星链的卫星通信服务凭借高速互联网接入广受青睐,但其价格让不少用户望而却步。然而近日,星链悄然推出一项仅需5美元/月的“待机模式”(Standby Mode),网速虽被限制在0.5Mbps,却提供“无限流量”,瞬间引发热议。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873.html9、长虹佳华:低空经济是“体系化经济” ,需四大维度协同突破 8月21日消息(苡臻)当无人机穿梭于城市上空配送物资,当低空巡检服务守护着大型基础设施安全,曾经遥不可及的“低空场景”正悄然走进现实。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已从概念探索阶段迈入局部落地的关键期。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0981.html10、T-Mobile美国为阿拉斯加航空机上Wi-Fi服务 基于星链 北京时间8月21日下午消息(蒋均牧)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与T-Mobile美国公布了一项计划,将通过在配备有“星链(Starlink)”系统的飞机上为忠诚度计划会员提供免费Wi-Fi,来提高机上网络连接。从2026年开始,阿拉斯加航空和夏威夷航空(Hawaiian Airlines)的联合忠诚度计划“Atmos Rewards”成员,将能够登录这一无广告的Wi-Fi服务,未来还将公布更多额外权益。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074.html11、高通推出全球首批支持NB-NTN卫星通信的可穿戴平台8月21日消息(苡臻)近日,高通宣布正式推出第二代骁龙W5+和第二代骁龙W5可穿戴平台,这是全球首批支持NB-NTN卫星通信的可穿戴平台,在连接、能效、产品形态以及定位追踪方面为可穿戴技术带来全面提升。据了解,该平台提供两种版本:搭载低功耗协处理器的第二代骁龙W5+,或无协处理器的第二代骁龙W5。这一全新平台基于4纳米系统级芯片(SoC)架构打造,带来多项增强特性,包括:定位机器学习3.0:与前代平台相比,GPS定位精度提升可达50%。经优化的射频前端(RFFE):与前代平台相比,尺寸缩小约20%,同时降低功耗,助力OEM厂商推出更轻薄的可穿戴设计,并延长电池续航。详情链接: 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080.html12、中国移动王晓云详解ACN:智能体与6G的“双向奔赴” 8月21日消息 (岳明)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本周在南京盛大举行。中国移动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王晓云在大会主论坛上发表了《智能体通信网络(ACN)——6G网络新变革》的重要演讲,详细介绍了ACN的概念及其与6G网络的相互赋能与意义。在3GPP 6G需求研究项目定义中,智能体(Agent)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力的智能实体,具备与环境交互、上下文信息获取、推理、学习、决策、执行任务(单体或与其他智能体协作)等能力,以实现特定目标。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107.html13、软银宣布AI RAN领域突破:新架构实现30%的5G吞吐量提升 北京时间8月21日晚间消息(蒋均牧)软银公司(SoftBank Corp)在一次新架构的演示中测出了30%的5G吞吐量提升,作为正在进行的AI RAN技术研究的一部分。该运营商解释称,它采用了一种高性能的Transformer AI模型来进行无线信号处理,并声称其最新的演示是AI RAN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概念到实际运用的转变。软银强调其测试证明了“在符合3GPP 5G标准的实际无线环境中的实时运行,并且通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117.html14、 暌违五年,华为在5G智能手机中再度公开搭载芯片名 北京时间8月21日晚间消息(蒋均牧)据《南华早报》报道,华为Pura 80手机采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麒麟9020系统级芯片,这是该公司遭遇美国制裁五年来首次揭开其高端智能手机处理器的神秘面纱。Pura 80用户在手机系统更新后分享的截图中赫然出现了该芯片组的名称。此前,有关华为5G智能手机所用处理器的信息,仅通过第三方的拆解分析得以披露,而华为本身从未给出任何官方确认。尽管美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限制,但华为麒麟9020的发布反映了该公司对其芯片设计能力的信息,及其在5G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势回归。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118.html15、全球RAN供应商格局逐渐变化 中国以外地区连续三季度实现增长 北京时间8月25日消息(岳明)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RAN市场状况持续趋于稳定。在经历了两年的急剧下滑后,初步估算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以外地区的RAN市场总收入(包含基带、无线硬件及软件,不含服务)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增长。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267.html16、 高通庄思民:5G-A向6G持续演进,边缘侧AI时代将真正到来 8月25日消息(九九)6G将迎来万物互联的未来,虚拟现实设备、新型物联网应用、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将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将通信技术引入边缘侧的新应用将释放出巨大的价值。日前,高通技术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庄思民博士(Dr. John Sme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边缘侧能够真正释放连接和AI的融合价值,开辟全新的市场和应用空间,特别是随着5G-A向6G持续演进,边缘侧AI时代将真正到来。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340.html17、江苏有线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24% 5G业务收入同比激增175% 8月26日消息(颜翊)昨日,江苏有线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江苏有线实现营收41.4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35.24%。上半年,江苏有线坚持把大众业务作为公司经营发展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推动融合业务多点发力,统筹协调做好营销宣传与用户触达,不断增强“产业根据地”的韧性和张力。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424.html18、工信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到2030年发展用户超千万 8月27日消息(颜翊)今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意见》提出,到2030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604.html19、黄仁勋:网络领域投资回报率极高,英伟达提供NVLink等三类网络技术 极客网·网络通信8月28日 近日,英伟达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席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在回答富国银行分析师Aaron Rakers的提问时,黄仁勋介绍了英伟达公司提供的三类网络技术,包括负责纵向扩展的 NVLink 、负责横向扩展的 Spectrum X 与 InfiniBand 、负责跨域扩展的Spectrum XGS。他指出,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能显著提升性能与吞吐量,这是英伟达在网络领域投入巨大资源的原因。比如,一座吉瓦级 AI 工厂的投入约为 500 亿美元,若能通过网络技术将工厂效率提升十几个百分点,就能带来 100 亿至 200 亿美元的实际收益,投资回报率极高。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698.html20、T-Mobile美国面向企业推出新套餐 提供网络切片及卫星服务 北京时间8月28日下午消息(蒋均牧)T-Mobile美国面向企业推出了全国性网络切片,作为其“超级移动(SuperMobile)”新套餐的一部分。该套餐还包括内置的安全功能和与星链合作(Starlink)的卫星连接服务。T-Mobile美国在2020年早于竞争对手AT&T和Verizon,率先推出了独立组网(SA)5G网络。随后,于今年4月在全美范围内推出了5G-Advanced网络,最初用于向企业和应急人员提供网络切片服务。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713.html21、诺基亚:5G为铁路行业带来诸多益处 北京时间8月28日晚间消息(蒋均牧)诺基亚推出了一款专为铁路运营商设计的商用5G系统,声称它将助力铁路行业实现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更可持续的运输模式以及更优质的乘客服务。这家供应商指出,其产品系列现已涵盖业内首款针对1900MHz频段的商用5G无线设备,该设备可与其针对该行业的核心网相配合使用。该系统支持“未来铁路移动通信系统(FRMCS)”标准,该标准由国际铁路联盟制定,用以取代目前在多个国家使用的基于2G技术的GSM-R系统。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751.html22、爱立信CTO:5G在垂直行业拥有巨大潜力 北京时间8月29日晚间消息(蒋均牧)爱立信首席技术官艾瑞科(Erik Ekudden)和顾问切坦·夏尔马(Chetan Sharma)概述了如果5G技术能获得政府、监管机构和服务提供商的正确支持,它将如何推动众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详情链接:https://www.fromgeek.com/telecom/701874.html十年野蛮生长:PCDN即将成为历史?9月4日消息(颜翊)躺着就能赚钱,而且还是“睡后”收入,这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最近几年,网络上就有这样一款“神奇”的盒子或者路由器,只要插上电、连上网,就能“自动帮你赚钱”;厂商们打着“闲置带宽变现”、“家庭宽带副业”这样的宣传口号,吸引了不少用户尝鲜。 这背后,是一种名为PCDN(P2P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点对点内容分发网络)的技术模式。它曾被视为“共享经济”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创新应用。然而,其背后潜藏的合规风险与网络安全隐患,最终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显示,相关部门已经对包括京东云、网心云等在内PCDN头部资源厂商,以及包括字节跳动、阿里、爱奇艺等在内的PCDN头部最终客户进行了约谈。对于PCDN资源厂商,要求限期停止相关业务;对于PCDN最终客户,则要求停止使用PCDN资源。这意味着,PCDN这一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在经历了十年的野蛮生长之后,或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躺着赚钱,PCDN是什么? 简单来说,PCDN是一种利用用户终端设备(如家庭路由器、智能终端等)作为分布式节点,通过共享家庭宽带的上行带宽和存储空间,来帮助互联网平台降低内容分发成本,加速内容传输的技术。 由于传统CDN(内容分发网络)需要构建和运营数据中心,从场地租赁、设备采购到后期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而PCDN另辟蹊径:把千家万户的设备变成“微型服务器”,在用户空闲时自动缓存热门视频、网页资源,并转发给其他用户。平台因此大幅降低带宽采购成本,而用户则获得积分、现金返利等激励。 2015年,迅雷推出了第一代PCDN产品“赚钱宝”,将这一模式商业化。用户购买设备后,只需通电联网,即可参与内容分发并获得收益。企业也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自建数据中心。2017年,迅雷公司凭借赚钱宝等PCDN产品单季度收入暴涨超500%,创下八个季度以来最大的增幅。此后,京东云、点心云、百度网盘等纷纷入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逐渐形成。 PCDN的商业模式极具吸引力:对于用户而言,能“躺着赚钱”;对于网心云、京东云等资源提供方,可以低价获取、汇聚带宽资源并对外出售获利;对于爱奇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内容平台而言,能大幅压缩带宽支出。三方共赢,推动了PCDN在十年间的野蛮生长。 三方共赢 还是 三重伤害? 有获益的就有受损的,在这场“三赢”背后,运营商成为了受害者,默默承担了所有。 业内人士指出,PCDN的出现与泛滥,对运营商造成了“三重伤害”:首先,PCDN会占用大量的上行带宽,加剧网络拥堵,给运营商的骨干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受制于技术体制和业务模式,在家宽应用场景中,上下行带宽并不对称,一般都是大下行;但PCDN消耗大量上行带宽,在城域网的汇聚层和核心层造成网络拥堵,增加了扩容压力。其次,直接影响运营商合法收入,传统CDN服务提供商需向运营商购买骨干带宽,而PCDN绕过正规渠道,直接“白嫖”运营商资源,造成潜在收入损失。据某运营商内部测算,PCDN带宽每获一元收入,对应IDC带宽流失年收入就会超过十元。 更重要的是,难以监管,PCDN不受IDC/ISP管控,如果分发了黄、赌、毒、非的内容,存在网络安全风险。而在我国现有的监管框架之内,“谁接入 谁负责”,作为宽带接入服务的提供商,运营商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也正是在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之下,运营商被迫对PCDN采取一些技术限制手段,但却并不被理解。因为,运营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当运营商在发现PCDN后进行限速或局停,常被用户指责为“垄断”或“霸王条款”,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柔性监管:供需两端双线出击PCDN不是两个产业阵营的简单博弈,而是已经触及电信法规的底线,存在严重的合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使用、转让、出租电信资源或者改变电信资源的用途。”家庭宽带属于个人消费级服务,运营商协议中明确禁止用于商业目的。而PCDN通过用户设备上传内容,实质上构成了“出租带宽”的商业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但PCDN在灰色地带已经游走了多年,“一禁了之”的监管方式可能适得其反。此次,相关部门选择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时出手,实施柔性治理。在供给端,约谈头部资源厂商,给予半年的缓冲期;在需求端,约谈头部最终客户,要求其停止使用PCDN资源。此外,相关部门还要求三家运营商按周提供PCDN监测数据。这不仅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与人性化,也是对市场稳定性的考量。 这一系列举措从源头上打击PCDN的商业闭环,将切断PCDN的利益链,不仅保护了网络公平,防止少数用户滥用带宽,损害公共网络资源;也维护了市场秩序,避免因“劣币驱逐良币”导致正规CDN服务商陷入价格战。 或许,PCDN的技术价值不应被完全否定,未来可以通过合规的边缘计算、分布式存储等方式,实现类似功能,但应当在监管框架下运行。届时,如何在鼓励创新与保障安全之间取得平衡,是监管者与企业共同面临的课题。无线智能宽带: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招商合作https://zhuanlan.zhihu.com/p/684500397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普及,企业用户加大了对WLAN网络建设的投入,致力于优化传统的有线网络,打造无线与有线的混合办公环境,以满足终端用户不断上涨的业务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安全、信号覆盖、网络容量与性能以及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等问题也接踵而至。飞速(FS)从用户面临的核心问题出发,推出了园区无线办公解决方案,致力于构建一套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易拓展的覆盖全流程生命周期的园区无线办公网络。方案优势1、覆盖选品、设计、部署、验收、维护的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可利用FS在线的无线产品选择器,填写相关需求,系统自动生成所需的产品及组网方案。客户登录FS Airware平台利用云地勘工具,对网络进行规划,仿真无线射频覆盖效果,确保网络覆盖质量。客户利用Airware云管平台进行开局,一键下发配置,实现业务的展开,大大节省开局时间。在部署完成后,进一步利用FS提供的Airbox实现网络部署的检测和验收工作。在运维阶段利用FS Airware云管平台实时管理网络,优化网络,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健运行。2、采用可满足多种场景需求的高性能Wi-Fi 7APAP-N7xx是飞速(FS)推出的首款Wi-Fi 7旗舰级高密放装型无线接入点产品,支持802.11be、802.11ax、802.1ac Wave2、802.11ac Wave1和802.11n等协议。采用硬件独立的六射频设计,支持6GHz可实现320M大带宽,整机最大可提供25.28Gbps的无线接入速率。支持射频扫描设计,提供实时的全频段安全防护。可配合飞速(FS)无线控制器和Airware产品完成无线用户数据转发、安全、访问控制等任务。支持本地供电或以太网供电模式,可根据客户现场供电环境进行灵活选择。同时该产品支持壁挂和吸顶,可安装于墙壁、天花板等位置,适合部署在大型校园、会议中心、广场、企业办公、运营热点等高密环境。3、企业级的安全,保障分支企机构远程访问和链路稳定SG3xxx系列网关是飞速(FS)网络面向中小型企业和分支机构而推出的全新一代网络产品,融合了路由、交换、无线等多种网络功能,支持多种扩展模块,满足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个性化需求。支持VPN等多种应用技术,提供丰富的备份方案,适用于零售、连锁、物流、办公等多分支接入的客户群体。支持5G无线插卡模块,支持SA、NSA、TD-LTE、FDD-LTE、WCDMA网络制式,向下兼容TD-SCDMA、WCDMA、CDMA2000、CDMA、GSM等制式,可提供灵活、高性价比的有线和无线接入解决方案。支持SD-WAN整体解决方案,作为方案中小型分支的接入CPE,其功能及性能均可满足客户交换、路由、无线、安全等多种多样的业务需求,且该产品支持灵活扩展,可更好地助力企业分支快速完成数字化转型。方案价值1、全流程生命周期管理从选品、网规、部署、配置、验收到维护的全流程服务保障;借助云地勘工具,模拟网络布局,实现RF信号的最优覆盖,以防信号盲区。2、高性能网络与安全全新WIFI 7 AP速率最高达25Gbps,保障网络流畅;WPA3企业、用户隔离、Radius认证等措施全面保障网络安全;5G备份链路保障网络稳定与安全。3、云端管理与快速部署即插即用和自动配置加快网络部署和启动速度;云端管理平台实现网络弹性升级;远程管理随时把握网络状态。随着企业数字化的加速演进,办公体验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提高。飞速(FS)园区无线办公解决方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速数字化办公的应用创新,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网络办公环境。面向未来,飞速(FS)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持续创新和提升园区无线网络解决方案能力,赋能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客户全面释放数字生产力。物联业务需求探讨探讨背景:1. 行业数字化浪潮加速到来,各行各业开始全面数字化,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超过200亿台,并在2030年达到500亿台。目前物联网应用承载在运营商蜂窝网、wifi网、蓝牙、Lora等多种物联技术上,其中运营商蜂窝网技术承载的物联占比仅~15%,且蜂窝物联大多数还是4G物联为主、5G物联占比少。为进一步做大物联产业空间,方便行业伙伴、开发者、集成商选择运营商蜂窝物联,特邀请物联行业相关从业者、终端设备制造商、及对促运营商蜂窝物联感兴趣的行业用户一起加入本次探讨,希望能够听取大家建议,共同探讨运营商蜂窝物联的可创新的方向。2. 围绕人的智能终端也在增加,除了手机、PAD、便携之外,现在出现AI使能的智能车、翻译器、宠物等,这部分的需求进行探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WATCH GT 5 (46mm)托帕蓝 蓝色复合编织表带(2088元)二等奖(2名):HUAWEI FreeBuds 6 悦彰耳机 天际白(999元)三等奖(3名):华为手环 10 NFC版 冰川白(329元)价值奖(20名):智豆(200-1000 智豆)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5月08日至2025年05月30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原创】MOD3干扰问题分析概述MOD3干扰,也称为模3干扰,是LTE网络中的一种常见干扰形式,其产生原理与物理小区标识(PCI)有关。PCI用于区分不同的小区,其值由主同步序列(PSS)和辅同步序列(SSS)组成,共有504个不同的PCI值,从0到503。在LTE系统中,PSS用于下行物理信道解调和信道质量检测。参考信号在频域的位置与小区的PCI相关,PCI模3的余数决定了参考信号的起始子载波。当相邻小区的PCI模3余数相同时,它们的参考信号在频域上的子载波位置相同,从而导致干扰。具体来说,当两个小区的PCI除以3的余数相同时,它们会使用相同的PSS符号,进而产生干扰。1、问题描述3月初省公司下发移网优化问题质差小区涉及MOD3干扰小区,其中桦-桦郊南岗_2小区MOD3干扰比例较高大于15%。2、问题分析通过提取桦-桦郊南岗_2(PCI475)小区MOD3干扰小区对以及Mapinfor地图查看与桦-桦郊双平_3(PCI133)存在同方向MOD3对打,导致MOD3干扰比例较高。3、整改方案由于桦-桦郊南岗_2小区位于行政村场景,周围站点没那么密集,通过对调桦-桦郊南岗_2和桦-桦郊南岗_1小区PCI来规避同方向MOD3对打导致的干扰问题。4、整改效果3月12日桦-桦郊南岗_2小区PCI优化后MOD3干扰比例显著下降,由优化前17.13%改善至3.76%。总结MOD3干扰是LTE同频网络中较为常见的干扰形式,这种干扰会导致无线小区交叠覆盖区域SINR较低,对系统吞吐速率及用户感知影响较大。目前在同频组网下,相邻小区PCI MOD3相等的问题很难完全消除,因此需合理的规划PCI,尽量控制覆盖面积的精确度。通过天馈调整、控制相邻小区功率和接入参数等措施减少重叠覆盖区域是目前控制MOD3干扰最直接的优化手段。【行业白皮书】《中国联通6G分布式架构及关键技术白皮书》白皮书简介: 随着 3GPP 首个 6G 研究项目——6G 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的正式通过,6G 技术的研究及标准化进入实质化阶段。为了兼容 6G 网络的六大核心场景,破解复杂场景适配难题而提出的以“去中心化、弹性自治、融合开放”为特征的分布式网络架构,逐渐被大家接受,并成为 6G 突破性能边界、赋能千行百业的核心路径,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分布式网络将通过节点轻量化、功能原子化与管理意图化,实现从“静态烟囱式”架构向“动态服务化”架构的跃迁,为工业柔性制造、低空无人机集群等场景提供个性化的功能配置以及毫秒级业务编排能力。同时依托云原生与 AI 原生双引擎驱动,将通信、感知、计算资源下沉至网络边缘,构建“全局优化+局部自治”的分层智能化架构,显著降低时延敏感型业务(如全息通信、远程手术)的端到端响应成本。通过有效的安全隔离和网络自治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自愈能力。 本白皮书承接《6G 核心网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展望白皮书》中提出的分布式组网架构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分布式组网的具体设计,分布式网络架构中各部分具体的功能定义、组织管理方式以及关键技术,以期推动产业共识形成与技术标准化进程。白皮书主要内容简介:白皮书主要内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