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当前汽车的舒适问题仍是消费者极为关注的重点需求之一,针对消费者对舒适方面最真实的需求,JDC发起了线上探讨,以下是部分摘选回复,供您查阅:Q:您在日常用车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舒适类需求?摘选回复1:一是空间要大,包括二排腿部空间,头顶空间,后备箱空间。后备箱要能随意分区隔断形成几个互不干扰的小收纳空间。二是要有零重力座椅,包括副驾驶座和二排右边座。动力要强劲,高速超车一踩油门就可以超过去,不用长时间地板油。转弯半径要小。三是要能把一排二排纯平放倒后成床。四是要有双层隔音玻璃,风噪要小,轮胎噪音不能太大,每个车窗玻璃都要有像飞机窗户那样的下拉式遮光板。前排靠背上要有航空小桌板可以让孩子写作业。五是冰箱彩电大沙发都要有,通风加热按摩每个座椅都要有。副驾驶座和后排都有屏幕可以看视频玩游戏。六是要有L3级自动驾驶功能。七是要能语音控制汽车的全部功能,包括开关空调,开关车窗玻璃,播放音乐。八是要有高级智能AI,能用语音对话,能回答我上小学的小女儿的每天十万个为什么,能帮忙她做作业,能用小孩子的思想和语气和她聊天,能和她一起玩多种多样的游戏。能根据我老婆的语音提示自动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上对同一件商品进行比较,能自动根据价格、评价打分综合分析得出性价比排行榜供她选择。能在我们自驾游时根据我们设定的目的地提供景点、美食、住宿的性价比高的排行榜供我们选择。九是座椅上的座垫要能调节温度制冷制热,夏天开车时间长了屁股热得发烫,像我每年暑假带老婆孩子跨多省长途自驾,每天在高速上开车五六百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开了11个小时,即使开着空调座垫也热,内裤都是湿的粘在身上非常不舒服。十是前排中央扶手箱处要有带温度显示屏的电加热水壶,能把水烧到100度那种的,像我父亲、岳父那样七十多岁的老年人坐车时喜欢喝热茶,要用开水冲泡茶叶,小孩子喝牛奶也需要先把水烧开再来兑冷水冲调奶粉。那种车载冰箱最高只能加热到五六十度,根本不适用,泡不开茶叶。十一是后备箱要有专门的地方能安置固定装小动物的笼子或箱子,要能方便的调整这个空间的高低大小,还要能隔离动物的气味和排泄物的气味,能让我女儿带上她的猫,现在我们每次出门旅游之前都要先把猫寄养在别人家里。 想到哪写到哪,没什么条理,但都是我的真实需求。摘选回复2:我个人认为舒适性分好几个维度:一、空间舒适性是最重要的体验,主要体现2方面:一是车内空间,特别是二排空间不足,两个孩子在二排容易互相磕碰,打架吵架很闹心。二是储物空间小,且已有的空间还无法高效且充分的使用,例如三排二排座位下做抽屉,还有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如何让空间利用效率变高,某车的隐藏式磁吸点位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而在车位增加网袋、挂钩等也是些很好的改进方案,可以解决小件不好放不好找的问题。 二、零重力/按摩座椅,这个对舒适性还是很重要:主驾驶位必配,而其他选配。原因有二:驾驶位利用率最高,不存在因利用率低,导致资源浪费情况;二是司机开车是车内最辛苦的人,需要通过座椅的升级得到疲劳缓解,特别是长途开车,这个累是要命的。三、车有非常好的nvh,能提供非常好的降噪,这里包括风噪、胎噪等,建议如果能解决雨天雨水滴落到车顶的噪声就更好了。这样,全场景都能有很好的车内环境体验。四、有非常好的音响系统,这个是非常重要。音乐是开车使用最多的应用和娱乐方式,最高频率。音响就三个维度:功率、数量和调设,其中功率最关键最基础,音响功率一定要大、喇叭一定要多,至少7.1多声道环绕。五、后排座椅的舒适性。目前我的轿车,二排座椅是无法进行后仰等调整的,后排乘坐人员做起来会不舒服,特别是在长途坐车到时候,想睡觉,座椅是无法支持有个比较舒服的睡姿,睡的非常难受,颈很不舒服。只能靠窗而睡,头痛颈难受。六、香薰和空气净化系统,他们对提升舒适性加分有很大帮助,能让人感觉到愉悦。特别是香薰,不要过于浓烈,淡雅最佳。 摘选回复3:普遍的痛点是晕车,车辆具有预防晕车的措施和功能,是每个车企应该努力实现的基础功能。1,还有一个舒适类得需求就是怎么缓解晕车?很多车辆即使具备防晕车的功能,但也不能百分百的能避免不出现晕车,那出现晕车的情况以后怎么缓解晕车也是应该具备的功能,比如最基本的哪怕是播放一些缓解晕车的讲解说明或者小妙招也行,也或者是有防晕车物品(缓解晕车药,或者缓解晕车饮料)专门的小空间也行。2,还有一个舒适类的需求,就是针对于喝酒以后或者小朋友不舒服呕吐怎么处理?这个场景也是有的,特别是喝酒喝多了坐在后排没人照料的时候,醉酒的很容易出现呕吐。是不是可以针对这种场景做一些定制化的功能或者装备以减少对醉酒人和车辆的影响? 摘选回复4:1,避免出现低频共振问题,对听力敏感者很不舒服2,二三排隔音降噪,座椅,车辆软包,功能件比如充电口,出风口,要平权,不能主附驾,二排舒服,三排拉胯3,希望主驾座椅支持零重力,临时休息不用换到二排4,座椅腰部支撑、侧包围支撑等可以自适应调节来匹配不同身材的乘客5,副驾,二三排屏幕支持眼球追踪,防抖等技术,防止开车过程中车辆晃动导致晕车6,车内支持空气净化,快速过滤吸烟乘客或者车外等等导致的异味7,车辆支持一键变成床的功能,顺带能自动展开充气床垫,床车模式下车辆悬挂支持自动调平。8,利用UWB或者星闪,车身摄像头等自动判定车主动作,提前预判并执行,比如车辆在购入后自主学习车主用车习惯,在某个时间段内接近车辆就提前开启空调,调整好座椅,车内空气做好净化等,在车主上车前就已经是最佳状态(为了保护隐私这些功能应只在车辆本地化运行)。又或者在车内手机或者钥匙不知道掉哪里了,问一下语音助手可以直接定位出准确位置并响铃。又或家庭成员或车主接近前备箱并停留且有相应的伸手动作时,本地话计算当前行为自动开启前备箱等9,车辆应在后尾箱预留220v电源插座,户外露营等很需要10,车辆应该配备电动遮阳帘,这一点在2025还是要强调一下,不管玻璃是能隔绝多少紫外线,隔绝多少热量,但是没有遮阳帘有效。11,车辆支持代客充电,自己去充电,个人觉得这个也算舒适化需求,至少不用折腾车主半夜去充电站坐牢等待充满。 摘选回复5: 1、公司大院门口有个抛物线斜坡,早上开车去上班,车速稍微快一点点,都有点像抵住墙角的感觉;下班开车回去,车头又有点镂空点头,一会车尾又感觉像“车屁股”坐空了。公司篮球场斜坡下来,斜坡底部与水平路面接缝处的水泥“崩掉”了,开车上坡有点像抬脚踢到楼梯,下坡又有点像下楼梯踩空。就是这车开过不平路面时,它会弹起来,感觉悬挂太软了,接不住。2、十一黄金周将近,如果有几个游客从外地开车旅游,导航到预订的XXX酒店,当他说:**,帮我导航到XXX酒店,**会说帮您规划好行程路线,但我除了想知道XXX酒店的位置之外,我还想知道XXX酒店旁边有什么景区,有什么美食,比如我说,**,帮我导航到****酒店,**会说帮我规划好行程路线,但同时**应该还应该帮我推荐距离该酒店多少公里是银滩旅游区,多少公里是侨港风情街,多少公里是金海湾红树林等等,我去到酒店就知道怎么安排行程了。3、国庆开车在高速上行驶或急加速时,动力输出响应可能较同级别车型稍显迟钝,超车时需提前规划并深踩油门。如果电池电量不足,在急加速时,增程器有噪音,坐在后排座位的人容易晕车。 摘选回复6:每天单程35公里的通勤路,我和车的“独处时光”,舒服与否直接决定了一天的状态。首先是座椅,这35公里坐下来,腰部支撑得够不够太关键了。现在的座椅总觉得贴合度差一点,开半小时就想调整姿势,要是能有自动根据体重和坐姿适配的腰部支撑,再加上通风功能,夏天后背不闷汗,冬天坐上去不冰腰,这一路能少遭不少罪。 然后是驾驶辅助,早高峰的车流里,频繁跟车、刹车特别累。现在的ACC跟车距离有点死板,跟前车近了怕追尾,远了总被加塞。要是能让跟车距离更灵活,再加上自动规避加塞的功能,不用一直紧绷着盯着前车,左脚也能彻底放松,这35公里能省不少精力。 最后是续航和补能的踏实感。冬天开空调、开座椅加热,续航掉得快,总担心半路没电。要是电池能更抗冻,冬天续航折扣小一点,再加上导航能实时显示沿途充电桩的空闲状态,不用到了才发现桩被占,不用为了补能多绕路,这份踏实感,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底,一个人开35公里,舒服就是少点身体的累、少点心里的慌,让每一次出发和抵达,都能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