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大模型应用的期望是?摘选回复1:6月30日上午突降暴雨,市内多个路段被淹,积水深度达‌1米左右‌,部分路段积水深度超过1米,造成交通严重拥堵,车辆漂浮如舟,公司群里很多同事都在问哪个路段还没淹可以通过去公司。问题一:车具备暴雨自动挪车功能,但是需要车主通过手机APP下达指令,假如车主出差正好在飞机上,或者车主正在开重要的会议又不允许带手机,或者车主正在手术室给病人做手上等等,如果遇上这种情况车会不会被淹?在遇到这种特殊情况的时候,车机系统是否可以自动产生预警并自动驶离而不需要车主通过APP下达指令?问题二:给我寄了一个生日礼物,7月1日我在公众号查看物流信息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物流已经距离最终地点有573公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地图上居然显示当前物流所在的地区正在遭受重大暴雨天气,可能会影响物流时效,我们平时导航寻找充电桩或者去到别的地方的时候,出发前不会提醒我某某路段有积水,提前帮我们规划好行车路线等等,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为200米,我开车行车过程中,当前方有积水且涉水深度超过安全距离时才会提前提醒我,这样一来我就需要调头,重新规划好行车路线,而下一个路段下一个路口也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浪费我很多的时间。问题三:因为下雨天气温会低点,上车前或者行车过程中的主动关怀行为主要依赖于‌预设条件触发‌而非完全自主情感判断,这时候就需要我主动去唤醒车机助手,让它帮我把空调温度调高点,而不是它发现我觉得冷,主动去与我交流,不是它主动去“关心”我,问我觉得冷不冷,要不要调高空调温度。摘选回复2:对于未来大模型应用的期望:一是安全好,在自动驾驶时能够更安全,每辆车在做好自己的时候,能够与车联网平台对接,实现车与车之间的安全互动,确保安全距离、优化分流;二是服务优,根据车主的运行规划,确定合理的路线,根据车主的喜好提供娱乐,能够根据续航情况和储能情况确定最合适充能时间和充能地点;三是价格廉,车子价格要下降,每公里能耗要下降,提供各种服务功能要下降。摘选回复3:现在的大模型应用,给我的感觉是一个高能力的小孩子。在成体系的知识调度方面胜过多数人。但是落地执行却只能执行逻辑单一的指令,否则就会出现不可靠的情况。导致现在由大模型的功能想象出来的需求很多,但是实际的落地执行不如预期所想,让人觉得不靠谱,甚至纠错检查更麻烦,不如自己来。比如你可以让他旅游行程,行程是已有的所以很实用。但是你不会愿意让他帮你买车票定酒店,因为ai不清楚你的付费习惯,惯用平台,座位或者房间这种细枝末节的小偏好,一旦不如预期,修改和过多描述需求本身就背离了ai带来便捷的初衷,所以还是自己来更效率。甚至在查询信息的时候,也会犹豫平台信息壁垒而出问题。比如我要播放音乐,有一系列的音乐软件 ,只选取单一平台必然会出现结果不如预期的情况,这些虽然是简单问题,但也都是ai目前无法解决的摘选回复4:1、日常出行回答,可以告诉我哪里塞车,哪里有交通事故,今天会不会下雨,要不要防晒2、作为备忘录,让大模型提醒我XX时间,让我记得去干XX事情比如固定XX时间,我需要去给车进行保养或者清洗,在车上提醒我今天有没有注意事项要记得给家里人打一下电话这样子3、推荐美食,并且记住我经常去的几家好吃的4、大概就是这些,也可以记录我喜欢的音乐什么的,把大模型当做是一个很熟悉自己的好朋友5、还可以告诉我,今天债券,黄金,股票走势什么样这种知识6、还可以就是让我再车上学习,因为我最近想学习香港话和英语,如果可以,啊哈哈哈哈要是可以在车上和车对话,大模型教我学语言,我感觉会很省时间,而且也不会太无聊,每天学一点点感觉还是挺有趣的。摘选回复5:1、希望可以根据我的微表情、心率变化及实时路况,系统可提前调整座椅按摩模式、开启香氛系统、推送播放舒缓音乐或规划避堵路线,条件可以情况并建议切换至自动驾驶模式等。2、只要我说 “饿了”,系统不仅推荐餐厅,还能根据健康数据过滤高油盐选项、预约停车位、同步支付信息,并联动智能家居调整晚餐准备时间等。3、只要我询问 “周末带孩子适合去哪里玩”,系统会结合历史偏好、天气、景点拥挤度、儿童设施等信息,自动生成包含行程规划、餐饮推荐、安全提示的多模态方案。4、通过大模型深度学习我的用车习惯后,每当我坐上驾驶舱说“去上班”就会分析通勤路线和耗时,系统可在工作日早晨自动播放新闻摘要、调整车内空调温度、提问是否要订购早餐等,并在周五下班后推荐休闲活动。每当我说“下班回家”也是如此,车辆还会提前与智能家居联动,根据到家时间自动启动空调等设备。摘选回复6:1.更多的去做的主动感知,比如上车之后,如果检测到外部环境温度高于35度,或者高于多少度,那给用户自动打开座椅通风。甚至在用户走向车的那一瞬间,自动打开空调和座椅通风,而不是在手机上要提前打开APP,再打开空调。这个可以根据用户到车的位置具体看,比如车停在地库了,那用户手机搜索了某个地方,要出门,就可以主动弹出一个窗口,检测到要用车,是否打开用车模式(自动打开空调和座椅通风或者加热)2.开车过程中根据用户导航的地方公里数智能模式可以自动选择燃油优先还是纯电优先,询问用户到目的地后需要充电还是加油,可以提前调整到目的地的时候电量还剩多少。比如去一个偏远地区充电桩很少,那就燃油优先,尽量保电,但是去一个近的地方,还有很多充电桩,那就纯电优先,这才是智能模式。3.在开车路上如果遇到下雨,自动调整雨天模式,或者自动询问用户是否打开雨天模式,高速NCA速度调整到多少公里,自动打开雾灯这些。总之大模型做的应该是让用户感知不到大模型的存在,让用户不用带脑子,大模型做好一切,只需要让用户选择是否执行,甚至对于一些敢于尝鲜的用户,都可以选择自动执行,不需要询问。摘选回复7:一是希望更加智能流畅的自然语言交互。可以和智能体更加流畅的交流,能根据我的口音以及家人的音色,分辨不同的人员特征,从而给出更加拟人化的自然语言交互。二是能够与智能交通生态的深度融合。智能体希望能够整合共享的交通生态数据量更加多元,实用,能够实现实时的驾驶交通场景解释、信号相位预测和导航建议,车道识别准确率越高越高,进一步提升智能安全驾驶水平和效率。三是智能体与车辆管理的深度融合。能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充电策略,预测我的充电需求,根据我的使用需求推荐最优充电桩和充电方式等。四是注意全过程的安全隐私考虑。比如做智能呼叫代驾等功能,要注意全过程的驾驶者的安全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