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C于2025年8月发起了话题探讨,感谢大家的参与,摘选了部分用户的回复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Q、您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中有什么痛点和问题?(请结合具体场景详细描述)摘选回复11.基础设施落后,系统兼容性差,农村商业银行普遍沿用传统核心系统,架构扩展性不足,难以支撑金融科技发展;2.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结构失衡 农村商业银行科技投入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科技人员占比不足,缺少自主开发能力,过度依赖省联社或外包服务,导致技术方案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摘选回复21、为响应国产化要求,使用*光、**M等硬件资源,配合业务容器化改造,导致前期评估采购的基础设施资源严重不足。*光、**M设备性能较X86和小型机相比差距较大,几乎在老业务系统资源的基础上翻一番,在业务部署测试中,需频繁扩容资源规格。希望在业务上云规划阶段,厂商能结合国产化改造诉求和行业经验,主动提供行业上云建议,而非只被动响应客户采购需求。2、HCS部署初期,原生CCE上云方案不成熟,非标方案部署CCE服务,导致现网无法通过云平台纳管,容器网络复杂化,加大了容器业务运维难度。 摘选回复31、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原因,导致信息化建设由省联社负责、业务营销拓展由农信社负责,而农信社一般为独立法人,造成没有建立统一的客户账户系统、营销数据分散保存没有统一汇集,造成了法人农信社客户信息无法共享。2、农村信用社的传统业务模型比较简单,一般为存贷业务为主,理财业务数量少而且盈利能力差,导致省联社的IT建设偏向于风险管控、业务流程审批等系统,对于创新业务系统投入不足、动力不足。省联社的IT人员只关注系统运行的稳定的KPI,完全不在乎一线营销人员好不好用的问题,是否提升一线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目前现状是国有大行用AI、大数据存贷系统快速完成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农村信用社人员还是依赖传统人工经验方式完成贷款审批风险大周期长。3、当前的金融监管要求下,国有大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属地监管主体不同,会导致对于创新业务的态度完全不同,农村信用社对接本地财政平台、跨域营销经营都存在比国有行更严格的监管风险,在这种条件下农信社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有很多特殊的本地化特殊需求,诸如离行设备围栏、移动贷款app无法支付等相关联等问题。4、因为农信社深入广大乡村地区,存在交通不便、物理距离遥远、本地IT人员技术薄弱等问题,导致农信社的IT人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网络运维、专线运维、视频会议系统维护,无法也无力推动特色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能力。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解决自动化、自动驾驶、自愈的高效运维能力。 摘选回复41、云平台、分布式数据库选型问题,考虑因素较多;2、国产化改造相对投入较高;3、对于分布式、容器、微服务等产品运维难度较大,故障定位相对复杂;4、对于私有云平台、分布式数据库的运维过度依赖产品厂商;5、服务器供货周期较长; 摘选回复5除开农商行,地方还有城市商业银行是一个性质。如果是总行的采购部门,是由下面分支机构报数据需求,财务部门做财务运算。但是这几年都在成本管控,费用降低,下面机器能用没坏将就用。机器的采购一般是购买总行牵头长期合作的企业,如果没有合作的一般先会招标的,再由总行行领导和财务部门决议。软件方面会有不同,有依靠大行的旧系统买回来改造,也有自己创立的,更主要因为人行方面认可6大行的硬件软件层次,所以对其他银行建议往大行靠边同质化升级改造。 摘选回复6标准化不足例1:目前国内厂商生产的网络基础设施使用起来没有太大问题,但各厂商之间有割裂。比如不同厂家的SDN技术,SD-WAN技术,都能实现相关功能满足用户需求,但上述技术是和厂商设备深度绑定的,不能跨品牌兼容,使用相关技术后后续扩容也只能采用同品牌同型号设备。底层技术原厂研发比较了解,遇到疑难问题需要联系研发解决,用户自主运维的能力比较缺失。例2:PC,服务器,操作系统五花八门,不同类型之间差异较大,基础软件和应用系统在适配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