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墨香与数字浪潮相遇,美术课堂焕发出全新活力。在小学四年级美术“梅花”主题教学中,笔者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作为传统艺术与前沿科技融合的桥梁,通过“寻梅之趣—探梅之韵—绘梅之形—展梅之姿”4个环节,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美学探索之旅。  课堂伊始,笔者在国家平台发起“梅花拼图大挑战”。学生在平板上完成拼图后,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句弹出,教师顺势提问:“古人为何偏爱以梅入诗作画?”“在你们心中,梅花是怎样的花?”点燃学生好奇心后,一段梅花寒冬绽放的延时摄影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梅花凌寒独放的气质。  课堂教学中,笔者借助国家平台3D虚拟博物馆功能,设置“梅花形态大发现”任务。学生在“云参观”故宫“梅花”主题书画展中,通过点击鼠标滑动、缩放等,近距离欣赏王冕《墨梅图》、陈洪绶《梅石图》等经典作品,智能批注自动标注笔墨技法与构图特点;观看微距摄影视频,用平板画笔圈画梅花细节并分享发现。小组围绕“如何表现梅花之美”开展讨论,有的学生提议用鲜艳色彩,有的主张简洁线条……教师实时点评,拓宽学生思维。  进入教学难点环节,教师开启投屏,现场示范水墨梅花创作:平板分屏展示作画步骤与要点提示,慢动作回放展现用笔技巧,实时录像演示墨色变化。学生通过弹幕提问,如“怎样精准控制墨色浓淡?”“花瓣形状总是画不好,该如何是好?”教师及时解答。随后,学生用平板绘画软件创作,教师通过作业监控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创作进度,针对构图松散、线条绵软等共性问题,现场集中讲解。对个别学生,教师通过在线批改草图,开启一对一辅导模式,助力每一名学生突破创作瓶颈。  作品完成后,学生运用AI创作工具为平面梅花添加雪花、房屋等背景特效,配上《梅花三弄》古琴曲,打造沉浸式数字作品。通过“云展厅”功能,学生上传作品并撰写介绍,化身“小策展人”。其他同学在线参观,点赞评论。教师直播点评优秀作品,从造型表现、创意构思、数字技术等多维度深入剖析,鼓励学生大胆突破传统,勇于探索多元艺术表达形式,在数字艺术的星空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