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消息,9月16日晚间的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国联通三江源智算中心项目时,一个不起眼的镜头捕捉到了阿里平头哥自研AI芯片与国内外竞品的参数对比表格。   阿里平头哥这款代号“PPU”的芯片,以这种意外方式首次披露了其详细规格。  参数令人“诧异”,多款国产芯片同步亮相   从上述图中表格可获悉,平头哥PPU采用了HBM2e显存,其显存容量达到96GB,片间带宽为700GB/s,整体功耗控制在400W,接口选择上,PPU支持PCIe5.0×15,这个配置是目前主流选择。   如果将参数再细细对比,可以看出平头哥PPU的务实取向——其片间带宽700GB/s的表现明显优于A800的400GB/s,虽然略低于H20的900GB/s,也并非采用新一代的HBM3显存,但考虑到400W的功耗控制,能效比表现已经非常优秀。   从参数表现来看,也证明这款芯片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已经超越英伟达A800,甚至在某些方面接近H20的水平。   另外,华为昇腾910B以及壁仞科技的104P也在央视画面中被拿来对比。虽然PPU在多数参数上领先,但行业内都知道华为最新款是昇腾910C芯片,这种对比也反映出当前国产芯片也存在诸多微妙竞争的态势。   除阿里自研AI芯片不仅用于自身业务,开始向外拓展市场外,在不久前的8月底,百度的昆仑芯也中标中国移动十亿元级订单,在“类CUDA生态”标段中拿下主要份额。   诸此种种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国产AI芯片正在形成群体突破的态势。   “群雄并起”的国产算力   特别是从此次中国联通三江源项目签约情况来看,其已经签约1747台设备、22832张算力卡,总算力达到3579P。   其中阿里云独占大头提供了1024台设备、16384张平头哥算力卡,贡献了1945P算力;中科院则提供了512台设备、4096张沐曦算力卡,984P算力;北京京仪和中昊芯英等公司也参与了该项目;而太初、燧原、摩尔等也在拟签约名单中。   这种国内产商的多元化供应格局,对国内AI产业发展来说可谓是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此前据Bernstein7月发布的研报,英伟达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以及最近遭受反垄断调查,为国内厂商创造了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国内AI芯片需求将达到395亿美元,本土化率将从2023年的17%增长至2027年的55%。   据IDC最新报告显示,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将达85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8.7%。   阿里巴巴凭借其在云服务与电商生态长期积累的协同优势,很可能能“啃”下很大一口肉,当然其余厂商如华为等也在争夺这庞大的AI增量市场,国内厂商正在齐头并进。   结语   回看阿里平头哥PPU等国产芯片的参数表现,也进一步表明,国产AI芯片在硬件层面已经具备与国际产品同台竞技的实力。   但从硬件参数到真正形成产业竞争力,还需要跨越生态建设的门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翟季冬指出:“目前国内算力硬件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英伟达同类芯片,但在软件生态上仍有提升空间。   软件适配、开发者支持、应用落地……这些环节都需要时间积累。   不过国产算力崛起,才刚刚翻开第一章,但已经十分让人期待。对此,你怎么看。文章链接:https://www.gkzhan.com/news/detail/18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