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数字经济迈入加速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天还特意翻阅了一下2020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2019/2020年分别发布的数字经济白皮书,对于数字经济的框架进行了阐述,也由“两化”到“三化”再到“四化”的演变。关于数字经济也有很多业界很多专家的不同理解,本质上都没有错,其实框架也是提了概念,还要结合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在特定场景下给出更适合的定义和纠偏。       数字化转型如果没有海量数据,等于是无米之炊,没有智能算法支撑,将不能创造价值,没有算力平台,也就谈不上转型       这几年我们做过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在前几年第十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给政府委办局利用人口大数据赋能社会化治理案例:       以GIS地图为基础,以人、房、户信息为内容,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对辖区人口情况进行管理,通过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对辖区内的人、地、事、物、情及组织实现地理空间为基础框架的人口信息分析挖掘和可视化,决策人口普查和社会治理。同时可以分析区域内人口的热度、不同时间段的人流。当时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所以今天也着重说说政府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大家都知道每隔一年都会出现一些新的概念和技术,比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今天的元宇宙,有一些取得了效果,有一些也付出了很多代价,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事,但成效并没那么明显,特别是这几年疫情,很多城市的信息化带给我们很多反思。到底数字化转型能带来什么成效。       应该是2016年吧,国办的108号文件推动整个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以一网通办为抓手提升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现在各地又轰轰烈烈的在开展一网统管和城市大脑、数字政府,这些都是把政府治理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进行提升,成效任重道远,在业务、数据、技术还是各走各的道,合力没有爆发出来。      [图片]https://jdc100.huawei.com/CommunityGatewayService/com.huawei.ipd.sppm.jdcforum:JDCCommunityUserService/CommunityUserService/jdc/api/attachment/downLoadByAid?path=202508/31/1720561f7380a2-650c-40b5-b3d5-1601147e8f19.jpg&aid=1159578&bussinessType=2&tid=1152312[图片]       我们把整个政府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       1、信息化阶段:利用我们的技术把手工作业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了电子化,开始产生数据。但这个阶段我们不是利用数据,只是产生数据而已。更大的作用是让系统提升我们的效率解决体力的问题。       2、数据化阶段: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而言,上云了,各个部门的机房都整合起来了,我们系统也都迁移上云了,数据开始打通了,这个阶段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数据的梳理、管理和治理。我们认为这个阶段是过渡阶段,我们所有的目的都是围绕“用“这样的一个目标。       3、智能化阶段:就是我们的最终的目标,通过数据化阶段,我们把数据治理好了。围绕更多应用场景提供分析和数据支撑。       前两个阶段其实是属于业务数据化,也就是把我们的业务变成数据,而后一个阶段是我们数据业务化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要利用数据带来新的变革。不是简单的把我们的线下的流程和业务搬到线上,那只是个电子化的过程。所以数据化向智能化迈进本质上就是数据业务化的进程。       一般讲信息化,我们说有行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从过去20来年看,两者是交错上升,互为促进,互为动力,在最早的时候十二金工程以行业信息化拉动了政府信息化的建设热潮,随着智慧城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热点的兴起,区域信息化就开始引领一个新的高潮,近几年是以区域信息化牵引建设过程中,我们的行业信息化也在进步,但是没有像区域信息化牵引那么明显,以后可能是行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螺旋交错的,在第一个阶段可能行业信息化先走,接下来政府开始整合,整合到一定程度后又返回来需要行业信息化更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大家都知道你用手机办的事最终还是由行业信息化提供支撑的,行业信息化没法支撑的话我们怎么统?肯定是统不起来的,这就是政府信息化的趋势。       最终的目的显而易见,通过技术、数字化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实现国家提出的“四化”目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所以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不是数字,而是转型上。       我们把数字化转型其实就像我们的学校里面考试差不多,我们在做政府数字化转型中发现,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大家信息化的路子都一样,所以我们有了疑问,不同的基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条件难道可以做同一套卷子能得到同一样的分数?考试就是有人答得好有人答的不好,最后都得交卷子,既然考试都得及格,有人得分高,有人得分低,但最后都得及格。所以政府数字化转型也一样,不管你发不发达,都得参与考试、交卷、及格。       大家都当过学生,考试我们都知道,有基础题,有拔高题,一类是必答题,一类是选答题。必答题是我们教材知识点,是基础,选答题根据能力的高低去看看,充分展示你的能力,每个考生根据你的能力去做,老师都叫我们先做必答题,然后再去看选答题。不然容易丢分,所以每个地区一定是要做最尖端、最高端、最难的?虽然现在趋势是大家都奔难的去,我们要上人工智能、大数据,我这个平台必须5千万,从这个角度折射了我们对信息化的重视,我们取得的成效好像跟这些方面有关,但事实结果可能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我们政府数字化转型更应该结合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基础题怎么做好,选答题怎么提升他       所以考试我们都是基础题全力作对,一般来讲考试必答题占了80%,选答题比较难占了20%,必答题已经竭尽全力,选答题量力而为,根据时间和当时考试的情况,我认为在政府数字化转型这场考试中,我们的业务数据化占了80%,数据业务化占了20%,尤其是行业、部门并不在目前阶段马上有数据业务化的空间,因为很多地方业务数据化都没有做到呢,盲目做了超越目前工作的东西成效显而易见,把我们的线下业务梳理好把它进行电子化产生数据这步非常重要,这步扎实了,打牢固了你才可能数据业务化,       所以呢,政府数字化如果是一场考试,我们把这些年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要点提炼了一下。我认为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在细分上分了5个小阶段,[图片]https://jdc100.huawei.com/CommunityGatewayService/com.huawei.ipd.sppm.jdcforum:JDCCommunityUserService/CommunityUserService/jdc/api/attachment/downLoadByAid?path=202508/31/1721100a783d48-d1f2-496c-a425-dc85edb62554.jpg&aid=1159579&bussinessType=2&tid=1152312[图片]       1、业务电子化:原来没有系统,我给你开发系统,做OA、做网站、做绩效考核、做各种MIS系统等等。这时候我们发现我们调研的需求都藏在我们的系统里面了。      做信息化就像吃药一样会上瘾,吃上了就依赖摆脱不了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业务系统,假如A厂商做的业务系统给你服务了3年,他的需求其实都在你的系统里内置了,当你想换掉一个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厂商成本很高,因为得重新梳理需求,因为人家住了系统把业务都内置在了系统里面,新进来的厂商不知道你要做什么,必须得重新调研需求,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业务电子化,      2、业务要素化:做的早的知道它的重要,很多部门很多地区没有感受到业务要素化的重要性,业务要素化就是把我刚提到的业务电子化、你的需求梳理出来,跟信息化没关系,你首先把你的业务梳理好,要素好,然后再找信息化工具给他实现。我们往往在第一个阶段把业务电子化和业务要素化合二为一了所以导致我们业务其实没有梳理好,只是就局部的需求完成了局部的任务,所以业务要素化本质上是对部门和区域扎扎实实的业务该怎么提炼、怎么归纳、怎么固化下来,有了这个步骤再走就是数据资产化了。      3、数据资产化:我们开发了这么多的系统,产生了很多数据,有人会问:我们有了这么多数据,是不是已经数据资产化了,其实是不对的,数据资产化简单来说你的数据要可知、可管、可控、可用才能叫数据资产化,不是一堆垃圾放在仓库满满当当的很多,所以我们只有把产生的数据梳理出来,每一个数据目录、权限、应用范围、隐私属性全部都理清楚之后才能叫资产化,因为资产化可以变成价值去用。       以上三个部分是我认为业务数据化做扎实的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三个要素,那样才可能迈向数据业务化。我们经常发现很多人跳跃式的去干,认为干了第一个阶段就认为是干完了后面那两个小阶段。所以后面会很懵逼,要么做了一个应用认为他是智能的。       有了三个阶段,我们就可以推进数据业务化了,分别是业务知识化和服务智能化。       4、业务知识化:我们把业务梳理很清楚了,也提炼的很好了,但是我们必须要用技术把他知识化,让计算机可用,有了这些我们才可能实现各个应用场景中的智慧,       基于多年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我们认为整个政府数字化转型要依托数字化转型的生产能力在我们政府体制和业务驱动之下推动整个政府的治理能力,按照中间5个阶段演进:[图片]https://jdc100.huawei.com/CommunityGatewayService/com.huawei.ipd.sppm.jdcforum:JDCCommunityUserService/CommunityUserService/jdc/api/attachment/downLoadByAid?path=202508/31/172122d758e1d5-8c1e-4573-be2c-abd6dc73c686.jpg&aid=1159580&bussinessType=2&tid=1152312[图片]重点解释下生产力要素:整个生产力要素包括生产工具、资料、生产工艺以及劳动者,最后加工成产品或服务,通过生产管理让我们的服务源源不断的产生价值。      在数字化转型里,这些分别代表什么呢。      生产资料就是政府的业务以及在电子化阶段说产生的数据,工具就是各种技术、平台,比如知识平台、数字化运营平台、数据治理平台等。      工艺就是围绕各自领域的方案、模型、原则、规则等等      劳动者就是政府客户和参与的厂商      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一系列产品,但是这还不够,因为产品是死的,所以现在的信息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交钥匙工程,不像交钥匙那么简单,系统建设完还要有长期的运营维护才会有真正的价值,我们现在很多政府信息化建设不好有一点就是只建设没有运营,所以通过运营体系把产品和服务源源不断持续下去,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数字化转型也才会真正有效。      所以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不能偏科,我们既不能偏技术,也不能偏业务,有些人就不理解了,说怎么就不能偏业务呢?      因为我们在很多地方也遇到过,客户说我们的业务比较复杂你们不懂,我们就得按照老规矩办,他会阻碍我们的创新和发展,当然技术之上我们技术厂商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技术至上,当时在转型这个事情上面技术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数据没有融合,各走各的路,所以一定要均衡发展,这样才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成效。       我们其实更大的一个客户群体就是面向政府做了多年的政府的实践,既有地方政府的区域信息化的实践,也有行业政府的这种部委的这个数字化的一个实践。因此,我们在围绕着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生态治理这三大领域,做了很多的实践,那么提取出了我们这些行业也好,区域也好,共性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的互联感性能力。数据治理能力、知识构建能力和我们的整个应用集成能力,最重要的是底下的一体化运营能力,那么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儿叫建管运一体化,也就是我们建设时候就要考虑怎么管理,怎么运营,真正的转型,真正的信息化叫建管,运营是一体化的。你发现这个就是it这个领域不像我们搞建筑这么成熟,都这么明晰,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体化才能真正产生我们的价值。      结合多年的经验同时结合目前我们对整个政府数字化转型行业的这个洞察,我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有:业务+数据+参与者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运营,那首先我们数字化转型能力的三个要素,第一要有资料,第二有劳动者,第三,他必须有非常合适的生产管理才能把这个事儿做成。那么在这个公司里头,业务和数据是客是客观的,它跟厂商没关系。它是我们政府在运转过程中已经产生的东西,但是对这个客观的资料,谁加工的厉害,谁加工的好,用的好,那是要靠参与者的能力。这里头参与者既包括我们的政府、客户,也包括我们的厂商。那么如何来体现我们对业务数据的治理能力的高低?通过方法和技术,那么技术相对还容易一些,但是方法,这就是需要在各个领域中有相应的沉淀。积累才可以,当然如果没有最后的运营,我们这个转型其实也是失败的。运营和运维最大的差异就是运营是需要把这个事儿不断的去干好,它是主动的。而我们的运维,是一个被动的,就是没事儿我可以不去管,不去干,有事儿我赶快去处理,我们大部分的运维都处于这个状态。而我们的运营是不断的要想我这个平台怎么能有更多的人,怎么让更多的人上来,去使我的这个产品和服务,这是要运营,所以它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所以我们认为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同时,按照我们上述讲的这种演化的推进方法,我们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往我们设想的目标成像去推进。      所以我认为我们政府数字化转型。应该做好必答题(业务数据化),善做选答题(数据业务化),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去做选答题,这个也是我还有很多地区的这种信息化的规划的时候,发现大家不管自己是发达还是欠发达,一股脑的都要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易学习,他连常规的业务电子化都没普及,非要上人工智能上了大数据平台,由于没有人来维护,由于没有数据,那平台的建设钱全都白花了。所以我们说首先要做好必答题,然后再善做简答题。那么在这个答卷中,任何一家公司其实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尤其是在面对整个政府的这么多行业,所以,我们更希望在整个政府数字化转型中,我们构建的是一种能力生态,大家根据各自的能力擅长。来组合在一起,共同来去答这个卷子,希望我们通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的技术,数字化的思维,链接起万事万物,同时,围绕着我们的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答卷,我们聚集行业中的智慧,来共同为我们政府的各行各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