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深度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作为全球教育科技领域的探索者,松鼠Ai智能老师联合创始人梁静博士受邀参加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分享松鼠Ai在推动教育公平上的实践探索。据悉,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是汇聚50余国教育部长、2200余名专家学者的全球顶级盛会,参会嘉宾有中国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Stefania Giannini、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UNESCOIITE)所长展涛等。其中,在"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平行会议圆桌论坛环节,梁静博士围绕"教育有爱AI,算法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与众行业专家展开深度分享,向世界展现中国教育科技企业在践行"因材施教"与推动教育公平上的突出贡献。千人千面的教育格局,让因材施教从理念走向规模化实践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生态的浪潮中,算法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同时也是推动“因材施教”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规模化落地的核心命题。梁静博士在对话中指出:"传统教育的同质化供给难以适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AI技术的价值正在于通过精准洞察每个学习者的特征,构建真正的'千人千面'教育格局,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学习进程、学习资源差异,发挥教育科技真正的价值。"她进一步强调,当前AI教育行业的最大瓶颈并非技术,而是各方认知偏差,多数人将AI教育等同于ChatGPT类解题工具或趣味内容平台,忽视了其核心价值应是“复刻特级教师的诊断能力”,让人工智能教育像医疗领域的全面检查一样,短时间内追溯学生知识盲点的根源,比如初一学生数学薄弱可能源于二三年级计算基础的缺失,这种“追根溯源”的精准性,才是AI个性化教育的内核。这一理念目前已在松鼠Ai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印证,基于全球首个全学科多模态智适应教育大模型,松鼠Ai已实现对K12全学段学生学习特征的动态捕捉与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思维习惯到学习节奏,形成立体化的个人学习画像。一方面,松鼠Ai通过整合学科逻辑与认知科学推出的智能错因分析、追根溯源打地基、微颗粒度知识图谱等系统功能,能为不同基础、不同目标的学生自动生成差异化学习路径,以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松鼠Ai已在全国30余个省份完成技术落地,以服务超过4300万学生群体的成果充分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规模化落地。人机协同的实践突破,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教育新生态算法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在于技术的迭代能力,更在于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及长效价值。梁静博士在对话中强调:"AI不是孤立的工具,而是与教师、课堂、教育管理形成协同的生态要素,其可持续性体现在能否真正为教育者减负、为学习者赋能。"这一实践方向正在成为"数字化迈向智慧教育新阶段"战略的生动注脚。与此同时,梁静博士还更详细拆解了人机协同中的角色分工:AI需彻底接手知识点讲解、基础练习批改等“基层知识传递”工作,教师则应转向两大核心任务。一是“数据解读”,通过AI生成的学习报告精准把握学生需求;二是“人文关怀”,结合心理学、家庭教育学解决AI无法覆盖的情感需求,比如帮助因基础薄弱产生畏难情绪的学生重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目前,松鼠Ai已与全国1200个区县的6万所中小学校园构建"AI系统+教师"的协同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承担知识点诊断、个性化内容推送、学习效果追踪等重复性工作,使教师得以将精力聚焦于情感关怀、价值观引导和创造性教学;同时,通过多模态智适应教育引擎,推动传统课堂从"以教师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打造校园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场景,实现了算法价值在教育场景的可持续释放。面向未来的教育答卷,以实践创新诠释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值得一提的是,松鼠Ai的技术实践始终紧扣“个性化”教育核心,让算法不仅有精度,更有温度。梁静博士表示:"算法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助力每个个体的成长。"她还特别强调,AI教育的容错率为零,效果不能依赖友好交互等“技术噱头”,而必须以“可量化的学习提升”为核心,为此松鼠Ai在11年来始终坚守同一技术路线,积累200亿条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支撑算法精准度,更开展超100次人机对比实验,验证AI对中弱学生补基础、学有余力学生拓延伸的实际效果。谈及未来,梁静博士指出,随着技术迭代,基础的“知识传递型”教师岗位将逐步被AI替代,教育从业者需快速跨越“基层操作阶段”,转向“驾驭AI系统”的能力培养,比如设计AI教研内容、根据数据优化教学策略;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情感链接、人文关怀永远无法被替代。松鼠Ai正以"千人千面"的实践打破教育同质化壁垒,以人机协同的模式释放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潜能,更以覆盖广泛、持续迭代的服务生态,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教育变革中向全球智慧教育新生态贡献中国力量,推动算法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现实。来源:商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