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重卡、物流车、私家车)的逐渐普及,不同车型充电场景面临不同的痛点。以下是部分摘选回复,欢迎各位继续交流探讨:   Q16:【文本题】您在充电过程中会关注哪些体验?当前有哪些痛点?(请用实际场景说明)   摘选回复1: 1、充电桩庞大笨重,对于一些女士而言拿起来过于笨重,主要原因目前高速服务器还是采用传统风冷快充电桩采取加粗电缆的方式来散热,这样导致传统的快充电桩异常庞大笨重。 2、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缺乏统一的信息查询平台,导致大家在前往服务区前无法获取充电桩的具体位置和实时可用状态包括无法及时了解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和空闲状态,增加了大家充电的不确定性和等待时间。 3、节假日存在排队充电的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平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利用效率不高,当遇到节假日期间充电需求明显高于平时,使得服务区配建充电桩无法按照最大需量配置,容易出现节假日排队充电的现象,建议在节假日增加一些可移动式的充电车。 4、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缺乏统一的监控系统,前期负责进行了的大量建设,没有考虑运维问题,无统一的监控系统配套设施,无法有效管理充电桩使用情况,影响充电服务的稳定性。导致充电桩出现故障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强烈建议后期建设过程中从长远考虑建立充电桩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充电桩的状态和运行情况。保障充电桩实时可用性,充分发挥充电桩实时效益。 摘选回复2: 1.充电品牌太多,需要下载注册+验证太繁琐,插好充电桩到充电最少浪费5分钟 2.功率不稳定,只要旁边有车功率就下降,影响充电效率 3.很多充电桩都是露天场景担心下雨会进水,不安全 4.充电排队问题,没有专门的排队引导,导致插队 5.是否考虑在高峰时间在90%冲到100%区间进行涨价,目的是减少充满用户,加快换车效率  摘选回复3: 1、充电类型的选择,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充电功率可选,提供快充、超快充、慢充等,满足不同车辆、不同电池类型的需求。 2、充电现场的网络覆盖,可以有高速、良好覆盖的接入网络,保证等待时间可以很好的消磨时间。有些因为场地原因,信号覆盖不足、信号覆盖差,可以改善。 3、提供充电结束后自动挪车功能。因为有时不能在充电结束时,不能第一时间到现场挪车,是否可以提供人工或者机器的自动挪车。 4、对于充电APP是否对于充电的功率、充电额度、充电个性化设置可以更充分些,甚至实现不同充电APP的通用,要不为了充电下载很多app和充值很多会员,造成不便。 摘选回复4: 1.所处位置和入口位置是否醒目合理,经常在地图上看到有充电站,但是绕两圈都不一定能发现入口。 2.环境是否良好,比较到处乱扔的垃圾,地上的污水等。 3.配套是否合理,比如是否有厕所,垃圾桶,休息室等。 4.设备是否良好定期检修,经常会遇到明明有充电桩,但设备故障无法使用的问题。 5.充电桩二维码小广告太多,反而导致充电二维码扫不上去,或误扫其他二维码,耽误时间。 6.充电位被非充电车辆占据,建议充电位配套地锁,充电车辆预约后,现场验证后才可打开地锁,如果地锁打开5分钟内未充电,则关闭地锁,如果有阻挡导致地锁无法关闭,则收取该用户的超时占位费用,直至地锁关闭或下辆车开始充电。 7.充电枪头乱扔导致损坏,建议充电桩增加充电枪头预约验证解锁枪头和回位检测,如果充电完成后充电枪未回位,则收取占位费,直至回位或充电开始。 8.充电桩未及时升级,导致不兼容或速率过低,建议升级改造。  摘选回复5: (1)充电站标识及引导不明显,寻找具体位置比较难 (2)充电桩坏桩,有些充电桩全部不能使用,厂家未及时维修维护 (3)充电桩跳枪,充电故障等 (4)充电枪线缆过重,操作不方便,特别对女士 (5)充电等待时间较长,等候时间没有休息场所,或休息场所脏乱差 (6)充电桩车位被油车或满电车占位 (7)充电车位窄,对新手司机入库充电不友好。 (8)部分区域充电站数量少 (9)充电速度慢,很多时候要等几十分钟到一个多小时 摘选回复6: 1、住所附近充电站,虽然买车送了充电桩,但是由于没有购买车位只能去充电站充电,好在我家门口办了月卡的停车场里面就有充电站,相对来说体验和自有车位和充电枪的体验来说,痛点就在于要及时去挪车,而且不是随时有地方充,价格方面也不如自有电桩的实惠; 2.在城市公共充电站充电,除了要排队,对于不熟悉的站要找来找去,还有就是体验感不好。 3.场景类似,问题类似。 最后,补充一个点,希望大家把充电站的场地做大一点,特别是充电的停车位置,因为充电等待的时候相对其他停车场景会有更多的开关车门次数,场地宽阔更有利于提升大家的充电体验。 更多精彩回复,等您来补充~~   点击查看话题颁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