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相关政策、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转载)
(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此举或将会扩大市场容量和市场空间,带动产业链的升级,促进企业终端产品质量的提升。在全球工业水平持续提升及信息技术、电子制造、国防航空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测试仪器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统计2024年全球无线通信及射频测试仪器市场规模达到了884.64亿元,2020-2024年CAGR约为5.79%。这一增长背后,既源于5G商用深化、物联网设备激增带来的测试需求升级,也得益于各国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测试仪器在保障设备性能、提升网络效能方面的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国产化替代成为自主创新发展重要途径「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近年来,我国对无线通信与射频微波测试仪器行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加,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产设备在产品性价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随着2G空白、3G跟随、4G同步、5G领先的不断快速发展,结合国产替代进口的行业、政策趋势,国内无线通信测试仪器行业发展潜力得以激发。据统计2024年我国无线通信与射频微波测试仪器市场规模达到了250.65亿元,2020-2024年CAGR约为13.13%。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精心研究编制《2025-2031年中国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战略规划、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报告目录第一章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发展概况第一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定义与特征一、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定义与分类二、行业特征剖析第二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经营模式分析一、采购模式分析二、生产模式分析三、销售模式分析四、盈利模式分析第三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分析一、政策和体制风险二、原材料供应风险三、市场竞争风险四、技术风险五、其他风险第四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周期性、区域性特征分析第五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进入壁垒第六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产业链分析第二章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运行环境分析第一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一、行业管理体制二、行业相关标准三、行业相关发展政策第二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经济环境分析一、全球宏观经济分析二、国内宏观经济分析三、经济环境对产业影响分析第三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社会环境分析一、无线通信测试设备产业社会环境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四节 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技术环境分析一、无线通信测试设备技术分析二、技术环境对产业影响分析第三章 2024年全球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运行分析第一节 2023年全球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运行回顾第二节 2024年全球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发展动态第三节 2024年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区域竞争格局第四节 重点区域市场现状及前景评估一、北美市场概况及趋势二、欧盟市场概况及趋势三、亚太市场概况及趋势第五节 2025-2031年全球无线通信测试设备行业前景评估
【业界资讯】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转)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京开幕 - 智东西初秋送爽,硕果盈枝,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展示信息通信业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最新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钟志红在致辞中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发展,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信息通信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肩负时代使命、响应国家战略,引领发展浪潮。她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创新变革突飞猛进,数智技术进一步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需要全行业凝心聚力,充分激发数实融合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全面释放“智启未来”的强劲动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她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各行业、各领域正在紧锣密鼓抓紧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信息通信业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紧扣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紧密围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组织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为抓手,着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国际电信联盟(ITU)电信标准化局主任尾上诚藏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发表致辞,高度肯定中国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贡献。他指出,中国专家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在前沿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为全球科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面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他期待在本届展会上见证更多令人振奋的科技突破,并共同推动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塑造美好未来的现实力量。ITU将继续通过“人工智能向善影响力举措”,与联合国其他机构及标准组织的合作,不断拓展参与ITU工作的伙伴范围。巴林、爱沙尼亚、芬兰、匈牙利、纳米比亚、尼日利亚、波兰、俄罗斯、韩国等国驻华使节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电信副总经理栾晓维、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中国联通副总经理郝立谦、中国广电副总经理曾庆军、中国铁塔副总经理刘国锋分别致辞。华为、中兴等企业作主题演讲。开幕式后,钟志红一行前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华为等企业展台,详细了解6G、5G-A通感一体、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空间数字化治理中的应用、低空智联网解决方案、卫星互联网融合应用、自智网络系统、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应急通信装备等前沿技术与融合创新成果。9月24日下午,“ICT中国·2025系列活动”主论坛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曾宇出席并致辞。他指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合创新,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技术的群体突破和交叉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持续开辟新场景、新赛道;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向泛在接入、高速互联、智能高效、绿色低碳方向演进,并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提供新要素、构建新形态,成为重塑工业体系和全球格局的重要变量。全行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突破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技术创新与规模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题为《开发数据要素推进数实融合》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AI将是数实融合发展新阶段的最大变量,上云是支撑数实融合的关键,要以数据为抓手乘AI之势破解数实融合的难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卫通、中国信科、华为、长安汽车等企业依次发表主题演讲。主论坛上,还举行了“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发布活动”,集中展示了行业内的优秀实践成果。展会期间,一系列高水平成果发布活动密集举行,集中展现了行业的最新进展。9月24日上午,信息通信业赋能碳达峰碳中和创新论坛暨第三届“新绿杯”颁奖典礼发布了第三届“新绿杯”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同日下午,量子科技产业论坛发布《量子计算发展态势研究报告(2025年)》。万兆光网创新发展论坛发布《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研究报告》和《电信普遍服务发展状况》报告。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展会还同期举办“2025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与贸易投资论坛”,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数字生态。据悉,本届展览会将持续至9月26日,预计举办各类发布、颁奖、对接活动十余场,集中发布研究报告、行动计划、技术标准等二十余项,全方位呈现信息通信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蓬勃图景。本届展会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个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谋未来的平台。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中国信息通信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实践,携手全球伙伴,共同迈向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数字未来。
【版主活动】无线蜂窝网络干扰探讨
      干扰会显著破坏蜂窝网络的正常运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与服务中断。从影响来看,一是降低信号质量,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叠加,使基站和终端接收信噪比下降,引发通话杂音、掉话,数据传输速率变慢、卡顿;二是浪费网络资源,基站为对抗干扰可能频繁调整功率、切换信道,增加能耗与资源占用,还会缩小有效覆盖范围,导致部分区域信号弱或无服务;三是影响用户体验,多用户同时受干扰时,网络容量受限,高峰时段易出现接入失败,严重时甚至导致局部区域通信瘫痪,阻碍蜂窝网络的稳定服务。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蜂窝网干扰方面的问题。
AI Agent / Agentic AI 场景下,计算基础设施存在哪些痛点和挑战?
探讨背景:随着AI Agent / Agentic AI快速发展,Agentic AI 负载复杂多变,需探索Agentic AI场景下,对计算集群基础设施面临新挑战和要求,支撑多样化算力立项。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FreeClip 耳夹耳机 无线充(1299)二等奖(2名):HUAWEI FreeBuds 6i 有线充(599)三等奖(3名): 力博得智能儿童牙刷 升级版(249)价值奖(20名):100智豆(视价值而定)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8月18日至2025年09月14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
【产品建议】关于OLT割接时BRAS侧自适应同步删除VLAN配置的建议
产品行业: ISP与互联网军团(L1)-通信(L2) 产品型号: SmartAX MA5800-X17 背景叙述: 最近我们大面积开展XGPON割接,ONU更换了OLT或是更换了PON板,业务随着割接会采用新的VLAN,原VLAN在BRAS侧就被腾空了,但其做的约束数据并不会清除。当该VLAN被再利用时,原来做到约束数据可能与新业务的签约带宽会不一致,从而影响业务的正常使用。 产品问题: OLT上的业务删除后,BRAS上对应的VLAN数据不会被同步删除,该VLAN在被重新利用时,曾经做的约束数据会影响新业务的正常使用。 产品建议: 建议在做OLT业务割接调整时,如果要更换VLAN,就应同步将BRAS上对相应VLAN做的约束数据同步删除,避免这些约束数据影响影响新业务的正常使用。
中国移动程建军:5G-A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
C114讯 9月24日消息(水易)今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开幕式在北京举办。在“ICT中国·2025系列活动”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表示,中国移动始终锚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发展定位,切实加强数实融合,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焕新升级,同时注重产业链协同共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夯实数智基础。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拥有5G站址超260万,5G-A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城市;“5G+北斗”高清差分导航网已建成超4400站,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提供高精度导航信息;构建通信、感知、管理、导航融合的低空智联网,超前布局天地一体网络;完成国家八大枢纽400G骨干网直连工程,助力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构建。二是深入实施“人工智能+”。中国移动已建成13个全国性、区域性智算中心节点,自有算力61.3EFLOPS。同时打造全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多模态“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形成超50款行业大模型,服务各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此外,建设人工智能焕新平台,带动国芯、国模的技术和生态成熟。三是优化信息服务供给,升级数智体验。中国移动发布“三个一”服务举措,一套客户服务承诺、一个服务监督平台、一个大服务体系。推出十项服务承诺,开通服务监督平台,构建数字服务的保障体系。持续提升安全防线,形成覆盖个人通信安全、行业防护、基础设施保障、算网一体化安全及重大活动安全守护的安全能力体系。程建军指出,当前,信息和能量加速融合,数字技术和生产生活、社会治理加速融合,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也在加速融合。中国移动将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一是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中国移动拥有一支两千多人的研究队伍,累计积累有效专利1.8万件。下一步,中国移动在6G、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战略新兴产业攻坚突破,加快产出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加速布局量子计算、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供更加丰富、更加品质的信息服务。二是促进高效率的成果转化。中国移动作为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汇聚1500多家产业链合作伙伴,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大模型产创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打造实验装置、中试平台,加强场景开放、能力共研、产品共育,推动技术到产品再到产业的高效转换。三是建设高水平的协同创新生态。中国移动实施“联创+”计划,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揭榜挂帅方式攻克行业内的痛点和难点,深化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人才链的贯通联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变迁。程建军呼吁,中国移动愿与各界伙伴一道,攻坚关键技术,壮大产业生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菜篮子”升级 湖北移动5G+AI赋能蔬菜大棚变身“智慧工厂”
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叶路洲,齐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700余座智慧大棚内蔬菜长势正旺。基于中国移动5G网络,棚内传感器将作物生长的各项环境数据实时传导至中枢系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的智慧转变。齐农公司是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示范化基地,也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公司依托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构建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生产模式,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与产出效率。今年1月至7月,仅螺丝椒单品销量就突破了500万斤,并成功入驻多家头部电商平台,市场版图扩展至华东地区新一级批发市场。走进基地玻璃温室大棚,一块巨型显示屏上显示着整个园区的种植情况。左侧是环境监测板块,光照、温度、土壤墒情等要素实时更新,中间清晰展示着蔬菜品类与生长进度,右侧则对接着寿光蔬菜市场信息,滚动显示主流蔬菜的当日价格。“我们通过环境采集系统、多种传感器以及水肥一体化物联网设备,构建了一套数字种植体系。”湖北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能实时感知作物生长环境,并通过智能分析实现精准施肥与管护,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既提升了作物品质,也节约了资源。我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来位列世界第一,“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产量占蔬菜总产量比重提高到40%。近年来,湖北移动积极践行央企责任使命,持续铺就信息高速路,全力释放数智新能量,赋能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绿色化。在随州、黄冈等地,湖北移动依托5G-A、物联网、AI及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云端智慧种植平台,种植户能实时监测蔬菜园区生产环境、智能操控水肥灌溉、全流程追溯蔬菜安全,实现了精准化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保障百姓食品安全,让市民“菜篮子”更透明、更放心,湖北移动自主研发了“可视化智慧监管”系统,并在武汉市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周铺村“我家的地”农场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了蔬菜从种植、加工到运输、销售的全链条实时监控与智能分析,以科技力量构筑起一道坚实、立体化的食品安全数字屏障。
浙江移动携手产业完成5G-A蜂窝无源物联网仓储场景端到端试点,首次实现库位级盘点,开启智能仓储新纪元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仓储物流作为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效率。浙江移动作为中国移动“5G-Advanced双链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之一,继2023年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华为率先在亚运村采用5G-A无源物联网技术进行亚运物资的安全运输和高效运营的创新试点之后,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导下,持续进行相关技术创新、方案创新、应用探索,再次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芯昇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为,在金华RDC仓库成功完成了5G-A无源物联网技术在仓储场景的端到端试点,标志着浙江移动在智能仓储领域的探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5G-A无源物联网技术作为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创新,完美解决了传统仓储管理中,基于纸质面单的“被动式”数据采集的难题。其标签通过接收基站发射的射频能量来工作,无需内置电源,寿命长达10年以上,网络具备远距离识别、海量接入、高效并发等优势,提供全程全网、一网多能服务能力。此次试点中,无源物联网系统覆盖了RDC仓库中地堆区域约1200平米,实现了对仓库内货物数量、状态等信息的实时准确采集,盘点准确率提升至100%,库存实时化、可视化水平获得质的飞跃。金华RDC仓全景图此次试点率先验证了基于FDD频段的基站和载波激励节点、无源标签的端到端组网架构,通过D-MIMO灵活组网、多头端联合供能、分布式联合接收、标签高性能编解码和接入等创新技术,显著提升5G-A无源物联网网络覆盖距离及标签识别效率,结合复杂环境出入库算法创新、定位算法创新,形成了面向智慧仓储物资管理的5G-A无源物联网系统级解决方案。经验证,5G-A无源物联网能够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多标签秒级读取、多目标进出库准确识别、标签定位(精度5-7米)及库位级货物盘点等业务需求,在仓储场景中实现物资全流程可视,仓储管理效率显著提升。5G-A无源物联网基站和货物标签随着5G-A技术的成熟,蜂窝无源物联网将支持更远的通信距离、更高的标签密度,并实现与AI、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无源物联网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数字化未来的重要基石。浙江移动将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生态,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物联网络,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卫星直联
卫星通信正加速走进普通人生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等目标。  卫星通信“厉害”在哪儿?除了打电话,还将有啥新应用?  不仅连手机,还连接汽车、船舶、无人机  打开手机“设置”菜单,选择“卫星网络”功能,手指轻轻一拨启用天通卫星通信。十几秒后,手机屏幕显示“卫星连接成功”,可以选择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9月11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冠华大厦前的一片开阔空地上,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笔者现场演示了拨打卫星电话的流程。笔者拉开与工作人员的距离并接听对方打来的卫星电话时,通话声音、质量都十分稳定。  卫星通信有啥不一样?据了解,卫星通信和普通移动通信在传输方式、频谱范围、覆盖范围、应用场景等都存在差异。相比于日常移动通信使用基站进行信号传输,卫星通信需要借助手机上的“卫星终端芯片”或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卫星终端模组”,通过特定卫星实现信号收发。  一直以来,卫星通信多应用于航海、航空、应急救援、野外作业等特殊领域。近些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发展,“卫星直连”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开始向大众市场拓展。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运营管理18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中星10R、中星9C卫星,建成了中国首张完整覆盖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的高轨Ka高通量卫星互联网,“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全球超过95%的海上航线。中国卫通全新推出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高通量卫星通信、导航增强及遥感等与低空飞行器的融合应用场景不断落地,吸引了更多用户。  “伴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全面建设和卫星数据消费市场的兴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加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在不久前发布的半年度报告中表示,以计算机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促进生态环保、防灾减灾、农业种植等多个行业领域向智能化、实时化和精准化方向加速发展,成为卫星应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告诉笔者,手机、汽车直连卫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卫星通信新兴应用,主要是指普通智能手机或汽车直接与通信卫星建立连接,实现语音、短信及数据传输功能。这一模式将促进通信与汽车、船舶、航空、物联网等多行业融合创新,不仅丰富个人消费端的应用场景,也将助力构建天地一体的信息基础设施,为6G时代空天地融合网络打下基础。“伴随卫星通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卫星通信在手机、汽车、航空等领域的渗透率将会大幅提升,为用户提供全域覆盖、泛在连接的通信服务。”张海懿说。  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卫星通信应用  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中国已进行多年探索。  以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为例,于2021年正式组网完成并由中国电信运营,近年来持续向大众领域、新兴产业进行服务延伸。  “2023年9月8日,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拉动手机直连卫星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华为、荣耀、小米、OPPO、三星等7家手机厂商已推出36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即能随时享受天地一体融合通信服务。“去年4月25日,我们在全球首创推出汽车直连卫星服务,支持车主一键拨打天通卫星电话至车企道路救援呼叫中心,并通过天通卫星发送车辆精准经纬度信息。截至目前,我们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预计今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这位负责人表示。  随着《意见》的发布,市场将更加开放,直连卫星的新模式新业态也将不断涌现。  先看市场开放——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介绍,此次《意见》提出三方面改革举措:一是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二是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充分利用高低轨卫星资源,加快推动卫星通信应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延伸。三是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9月初,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了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再看应用场景——除了传统的应急通信,《意见》提出要推进数字惠民服务,鼓励通过高通量卫星、低轨卫星互联网等方式为偏远地区、边疆地区和地形气候复杂地区等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同时明确要强化融合应用创新,包括加强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低空智联网、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推动汽车、船舶、飞机等直连卫星,大力发展大众化、规模化卫星通信应用。  这将有力带动产业发展。“比如电力配送,线路往往要经过很多人烟稀少的山区,为了线路巡检与实时监测单独建设新的通信基站并不划算。如果让线路上重要节点的设备直连卫星,就可以通过‘天地融合’,用更低成本解决输配电线路监测这样的现实需求。”中国电信卫星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所长邓伟认为,《意见》鼓励卫星通信在新兴领域拓展应用,推动形成天地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步伐,有利于打造“天地一体”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战略新高地,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天地融合”有望形成万亿级市场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卫星通信价格还相对较高。以手机直连为例,优惠套餐包之外的正常通话价格普遍在9元/分钟左右。多名消费者表示,期待卫星通信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亲民。  在上海读书的孙金阳说,自己对卫星通信的新功能有兴趣,但在使用时肯定会考虑价格因素。“新能源车直连卫星,在郊区或者高速路段就不用担心信号中断,安全感会强很多。无人机连上卫星,或许能飞得更远,画面传输也更稳定。未来,如果卫星通信的价格能够更低一些,肯定能够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便利。”孙金阳说。  “关键时刻,只要直连卫星能够保障通信安全,哪怕需要额外付费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即便在平时,卫星通信带来的‘天地融合’也有助于缩小城市与偏远地区在教育、医疗资源上的差距。”家住湖北武汉的彭欣然说,期待随着《意见》的落实,卫星通信能够更好更快发展,让公共服务更加均衡。  来自河北保定的常天恺说,自己日常接触的卫星应用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和导航,比如查找路线、获取定位等。相比于卫星定位服务,手机、汽车等终端设备直连的卫星通信更加值得期待,未来自己在购买时也会多留意相关产品是否具备这些功能,希望能有平价的选配。  不久前,问界M9在青海德令哈市以南的高原地区实现了首例卫星救援。这得益于车辆上配备的eCall卫星通信功能。“在人烟稀少、缺乏蜂窝信号覆盖的边境、沙漠、戈壁等地带,用户如果遇到爆胎等问题可通过车载卫星通信eCall功能一键求助,系统将提供精准定位,联系救援与服务。”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说,伴随智能化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卫星通信正在为智驾、车载娱乐、大数据、AI等领域加速赋能。目前,由于车载卫星通信芯片、模组还处于小规模应用阶段,车载卫星商业化运营模式及资费仍处于探索中。赛力斯希望卫星通信产业尽快实现大规模应用,可以惠及更多用户。  “‘天地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有望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生产方面,卫星通信将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创新应用,与算力网络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生活方面,卫星通信将在极端场景下保持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同时拓展一系列大众化、规模化卫星通信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星通信应用需求。”张海懿说。
【版主活动】5G数据业务卡顿问题探讨
5G基站的理论带宽虽可达10Gbps,但实际使用中需被数千用户共享。在商场、地铁站等高密度场景,单基站接入用户超500人时,人均带宽可能降至10Mbps以下,相当于4G水平,这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下面就5G数据业务卡顿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等一起来探讨一下!
室内5G定位业务需求及应用价值探讨
探讨背景:5G改变社会,5G使能千行百业开展,基于有源室内分布式系统的数字化底座,5G系统在提供通信能力的同时,可以使能室内定位能力。在面向传统的toB场景,例如制造、电力等行业,以及面向传统toC场景,包括商超、医院、地停等场景,都存在明确的定位应用。然而定位的应用生态、精度需求、商业模式等方面在不同行业差异较大,所以希望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在室内定位的现有诉求和未来基于室内定位的业务构想,为5G定位室内生态繁荣和能力规划指引方向。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WATCH GT 5 (价值1588元)二等奖(2名):HUAWEI WATCH FIT 3(价值999元)三等奖(3名):HUAWEI FreeBuds 5i(价值599元)价值奖(20名):100-1000智豆(根据回帖内容发放)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4月22日至2025年06月22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
物联业务需求探讨
探讨背景:1. 行业数字化浪潮加速到来,各行各业开始全面数字化,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超过200亿台,并在2030年达到500亿台。目前物联网应用承载在运营商蜂窝网、wifi网、蓝牙、Lora等多种物联技术上,其中运营商蜂窝网技术承载的物联占比仅~15%,且蜂窝物联大多数还是4G物联为主、5G物联占比少。为进一步做大物联产业空间,方便行业伙伴、开发者、集成商选择运营商蜂窝物联,特邀请物联行业相关从业者、终端设备制造商、及对促运营商蜂窝物联感兴趣的行业用户一起加入本次探讨,希望能够听取大家建议,共同探讨运营商蜂窝物联的可创新的方向。2. 围绕人的智能终端也在增加,除了手机、PAD、便携之外,现在出现AI使能的智能车、翻译器、宠物等,这部分的需求进行探讨。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HUAWEI WATCH GT 5 (46mm)托帕蓝 蓝色复合编织表带(2088元)二等奖(2名):HUAWEI FreeBuds 6 悦彰耳机 天际白(999元)三等奖(3名):华为手环 10 NFC版 冰川白(329元)价值奖(20名):智豆(200-1000 智豆)活动时间:活动时间:2025年05月08日至2025年05月30日活动规则:1、为了保护各位的观点信息,所有回复均被设为仅自己可见。2、禁止小号参与活动,否则取消活动资格。3、回帖提交要求:重复帖、抄袭、AI作答帖、灌水帖及非研讨范围内的帖子无效。4、本次评奖规则由华为专家评审团进行评审。5、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华为JDC社区所有。6、同意由管理员摘取回帖内容匿名共享在本社区,供社区用户学习。7、回复内容请勿涉及第三方非公开的信息。
中国电信在3GPP实现首个6G标准立项
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3GPP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TSG SA)第109次全会上,由中国电信研究院牵头的“6G系统计费研究”(Study on Charging Aspects of 6G System)项目正式获批通过,实现中国电信在3GPP国际标准组织的6G牵头立项突破。该项目是3GPP SA5工作组首个获批的6G项目,由研究院6G研究中心莫志威担任报告人。在6G网络中,人工智能(AI)、通感一体(ISAC)和天地一体(NTN)等新型服务将产生多样化、海量且高价值的数据。作为3GPP首个6G计费项目,该立项将面向6G新型服务设计新的计费模式,包括探索6G新型计费商业模式与计费量纲,研究跨网络、跨服务和跨资源的6G计费架构与机制,并为AI、通感、天地一体等6G关键服务提供可行的计费方案。中国电信将全力履行报告人职责,协同全球运营商、设备商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伙伴,共同探索6G计费新模式。2025年是6G标准元年,3GPP全面进入6G技术研究阶段,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是6G生态构建、产业规模应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未来,需以标准为引领推动6G前沿技术加速落地,将其转化为可互通、可商用、可持续演进的网络能力,实现产业化突破。中国电信将依托在3GPP的领导层任职和牵头立项,与全球产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统一6G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电信在3GPP实现首个6G标准立项
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的3GPP业务与系统技术规范组(TSG SA)第109次全会上,由中国电信研究院牵头的“6G系统计费研究”(Study on Charging Aspects of 6G System)项目正式获批通过,实现中国电信在3GPP国际标准组织的6G牵头立项突破。该项目是3GPP SA5工作组首个获批的6G项目,由研究院6G研究中心莫志威担任报告人。6G系统计费研究立项在6G网络中,人工智能(AI)、通感一体(ISAC)和天地一体(NTN)等新型服务将产生多样化、海量且高价值的数据。作为3GPP首个6G计费项目,该立项将面向6G新型服务设计新的计费模式,包括探索6G新型计费商业模式与计费量纲,研究跨网络、跨服务和跨资源的6G计费架构与机制,并为AI、通感、天地一体等6G关键服务提供可行的计费方案。中国电信将全力履行报告人职责,协同全球运营商、设备商和服务提供商等产业伙伴,共同探索6G计费新模式。2025年是6G标准元年,3GPP全面进入6G技术研究阶段,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是6G生态构建、产业规模应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未来,需以标准为引领推动6G前沿技术加速落地,将其转化为可互通、可商用、可持续演进的网络能力,实现产业化突破。中国电信将依托在3GPP的领导层任职和牵头立项,与全球产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统一6G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为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分化的运营商“基本盘”:2C业务见顶 2H迎来“第二春”
8月19日消息(苡臻)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相继交出上半年成绩单。其中,中国移动实现营收5438亿元,同比下降0.5%,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5.0%;中国电信实现营收2694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5.5%;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5.0%。从业绩来看,三大运营商营收呈微幅波动,净利润均保持5%左右同比增长。在运营商的组织架构中,个人市场(2C)与家庭市场(2 H)基本被归纳在大市场口,是运营商的“基本盘”。但单纯的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基本盘”已经呈现出“个人增长乏力,家庭逆势上扬”的分化态势。2C受用户规模触顶、同质化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成为业绩承压的主要领域;2 H则凭借千兆网络普及、AI技术赋能及场景化服务升级,似乎带来“第二春”,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重要引擎。个人市场:增长承压,存量竞争白热化曾经是运营商核心基本盘的个人市场,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境。从数据来看,三大运营商的个人业务增速已跌入低谷:以中国移动为例,其个人市场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1H2024)为2551.79亿元,2025年上半年(1H2025)降至2447.27亿元,同比下降,虽凭借规模优势保持收入体量,但增长动能明显不足;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量达4.33亿户,移动ARPU为46.0元,个人市场增速仅1%左右,近乎停滞;中国联通实现营收2002亿元,同比增长1.5%,虽未披露具体个人市场增幅,但整体营收的微增难以掩盖个人业务的疲态。个人市场的“难”,根源在于多重结构性瓶颈的叠加。一方面,用户规模已触及“天花板”,前文提到,截至6月末,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8.1亿户,已超过我国人口总数,增量空间基本耗尽,行业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中国移动移动客户达到10.05亿户,净增56万户;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总量达4.33亿户;中国联通移动和宽带用户总量达到4.8亿,这样的用户规模下,新增用户的获取变得愈发困难。另一方面,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携号转网政策的全面落地让用户流动性显著提升。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此前所提及的,携号转网本来是为了改善服务、让客户有选择权,现在反而演变成恶性竞争的手段,不合规、不正当竞争很多出现在携号转网上。此外,个人通信服务的价值挖掘遭遇瓶颈,传统语音、流量业务增长见顶,流量单价持续走低,而新应用场景的探索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使得个人市场陷入“增收难”的困局。尽管三大运营商通过“稳存量、提价值”策略,实现市场规模的稳固与客户价值的提升。如中国移动通过“网龄成长计划”“全球通升级计划”等精细化手段持续巩固规模,其移动ARPU保持行业领先,达49.5元,并且从单纯依赖号卡规模的运营模式,向基于客户需求的价值运营转型;中国电信以AI终端创新增强粘性,发布自研星小辰智能体赋能终端融智,推动AI反诈手机、AI中屏等智能终端规模发展,同时对视频彩铃等个人应用进行AI焕新;中国联通靠融合业务吸引用户,面向青少年群体推出的客户品牌“联通沃派”产品广受欢迎,形成“通信+服务”的价值增长闭环。但在整体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这些举措更多只能起到“稳盘”作用,难以扭转个人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5G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中国移动5G网络客户达到5.99亿户,渗透率59.6%;中国电信5G网络客户达到2.28亿户,渗透率为65%;中国联通5G网络客户达到2.14亿户)虽带来一定价值增量,但尚未转化为突破性的增长动能,个人市场已从“跑马圈地”的规模时代进入“精耕细作”价值竞争的存量时代。家庭市场:AI驱动智家升级,业务融合强体验与个人市场的低迷形成对比的是,家庭市场似乎正带来“第二春”。中国移动的表现尤为突出,上半年家庭市场收入达75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显著高于整体业绩,且家庭客户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4.4元,同比增长2.3%;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41亿元,同比增长0.2%,其宽带用户达到1.99亿户,宽带综合ARPU达48.3元,彰显出高价值属性;中国联通融合业务渗透率超过77%、客单价超过百元,联通超清、联通看家、云智手机和“智家通通”机器人等服务2.7亿用户,家庭市场已成为重要增长极。家庭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升级与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从供给端看,千兆网络与FTTR组网的普及提速为家庭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中国移动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净增623万户,其中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09亿户,同比增长19.4%,FTTR客户达到1840万户,同比增长264%;中国联通50%的用户选择“双千兆”服务,还推进宽带网络从千兆到万兆升级,覆盖5.7亿家庭,万兆光网试点达106个城市,为家庭市场增长奠定网络基础,这些网络能力的跃升让家庭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入口。从需求端看,后疫情时代的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家庭娱乐等场景持续扩容,消费者对家庭网络质量和智能化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催生了对高速网络、智能设备、场景化服务的旺盛需求,推动家庭服务从“单一宽带连接”向“智慧生活生态”转型。AI技术的深度渗透则为家庭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中国移动以“移动爱家”品牌引领,构建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融合经营体系,以AI为核心能力驱动智慧家庭升级;中国电信进一步升级“美好家”产品体系,为客户开启智慧新体验,让用户畅享安全家、健康家、娱乐家、低碳家、智能家等多场景智慧家庭应用,同时加快平台融智升级,以AI视联、AI物联为抓手,加快推进平台智能升级和内容填充;中国联通强化多应用集成与多场景融合,加快智慧家庭产品云化和智能化迭代,推出“智家通通”机器人等服务。不难看出,家庭市场已从“带宽竞争”向“体验竞争”深化转型。千兆宽带普及、FTTR等新型组网方式推广、AI技术对家庭场景的深度渗透,以及“通信+AI+场景”的融合业务模式,共同推动家庭市场从“基础连接”向“智慧生活入口”转型。技术升级+AI赋能+生态融合: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透过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数据,通信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愈发清晰。个人市场的增长乏力警示行业:依赖传统通信服务的规模扩张时代已结束,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打破增长瓶颈。未来个人市场5G向5G-A的演进持续深化,5G-A以更快的速率、更低的时延将为个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应用体验,例如,中国联通已在330个城市实现5G-A规模商用。在家庭市场,万兆光网建设加速推进,为智慧家庭、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场景提供更强支撑。同时,AI技术正全面渗透到个人与家庭业务的各个环节。例如,中国移动的AI驱动智慧家庭升级,中国电信的AI终端与场景创新,中国联通的智能应用覆盖,AI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关键词,更成为运营商挖掘需求、创造需求的核心能力。融合发展则是提升客户价值的关键路径。中国移动从“号卡运营”向“客户、家庭价值运营”升级,中国联通融合业务渗透率超77%,都印证了“单一业务向多元融合”转型的行业趋势。未来,随着“通信服务+数字内容+智慧应用”的生态不断完善,运营商的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清晰展现了运营商的转型阵痛与希望。三大运营商在个人市场通过价值运营巩固基本盘,在家庭市场依托智慧化升级打开增长空间,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随着5G-A、万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渗透,运营商若能持续深化个人市场的价值挖掘,同时放大家庭市场的场景创新优势,行业价值增长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宽。